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新一代朗逸的最大對手不是速騰,是時代

全新一代朗逸的最大對手不是速騰,是時代

從設計研發到市場銷量,朗逸都是中國汽車歷史進程中極具代表性的車型。試駕完全新一代朗逸,值得思考的,不僅僅是車輛本身全方位的突破,還有這輛車問世後,將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中引起的漣漪。

想得太多,列個目錄,方便大家直接閱讀感興趣的部分。

一、產品解析:在朗逸上,讀懂中國汽車

二,競品分析:最大對手不是速騰

三,行業影響:全新一代朗逸之後再無朗逸

產品解析:

在朗逸上,讀懂中國汽車

因為大眾,駕仕派今年已兩次響起《涼涼》。一次是大眾「假借」發布途銳的由頭,卻瞬間亮相多款SUV驚呆眾人時,我們給其他合資品牌送上這曲《涼涼》。另一次是在新一代福克斯亮相當晚,全新一代朗逸——那會兒還稱朗逸Plus,首次對外公布車型信息,《涼涼》之音圍繞在新一代福克斯周圍經久不散。即便如此,試駕全新一代朗逸後,還是有不少地方超出想像。

先捋清車型背景,官方信息是:「全新一代朗逸是上汽大眾基於大眾集團最新平台與德國大眾共同研發的全新車型」,其中「平台」是MQB平台。另外,目前能確認的是,全新一代朗逸先期僅會在中國銷售,而且會與現款朗逸同堂銷售。

看到實車後,第一感受的確是「大」,車身數據體現更為明顯。所以從北京車展亮相開始,就不斷有媒體說全新一代朗逸的觀感和帕薩特差不多。其實站在實車前,還是能感受到小一號的差距。而在前臉、腰線等處,全新一代朗逸採用的最新家族式設計語言大幅提升了整車的精緻感。

前臉上的進氣格柵和大燈顯示出大眾「低調的張揚」。除採用最新家族式進氣格柵樣式外,貼近細看,才會發現僅是進氣格柵的亮條,就用有高光、啞光、電鍍三種材質。在格柵的兩端,還設計出一小塊摺疊,形成的錯落感正好與大燈組內部的多層次構件呼應。

車身側面的「環繞式立體雙腰線」,幾乎是每輛大眾車的秀技展示工藝之處。對比帕薩特可以看出,全新一代朗逸的腰線其實是以尾燈結束的。更外擴的燈組相對增加幾分年輕的氣息,在淺色車型上,這種感覺更明顯。

車內部分,除空間明顯更大這個人人皆知的特點之外,以下這些點也值得單獨一說。

空間提升體現得最明顯的兩點:第二排腿部空間和後備箱空間。乘客在第二排直著坐、癱著坐、斜著坐,都沒什麼問題,空間足夠折騰。後備箱縱深很深,我身高177cm,拿放在最裡面的東西都有些費力。第二排座椅放倒後,雖然和後備箱平面有台階差,但總體還是較為平整。

用戶需要接受的是:第二排地板中間的凸起依然較高,成人的腳基本放不下;頂配車型第二排中央沒扶手。

中控部分在保持大眾風格的同時,通過比較克制的弧線分為幾個層次。最上部由硬質塑料構成面板,面板又由幾條線進行分割,使視覺上有些落差感。多媒體大屏幕融進中間大塊的黑色部分,其材質和普通的鋼琴漆有所不同,一是不易附著指紋,二是最邊緣呈現拉絲花紋效果。在多媒體大屏下都還布置有一條細小的鍍鉻亮飾條,顯得大眾也不是那麼的中庸和呆板。中間的銀色磨砂材質飾條微微突出,在視覺和空間上進行上下分割。下方的空調控制鍵、換擋區,就又回到熟悉的大眾味。

換擋區前方巨大的凹槽可以輕鬆的放下好幾個手機,但少了張防滑墊,只有一、兩個手機放在裡面的時候,車輛過彎時容易滑動。另外,即使是頂配車型,駕駛席一側的遮陽板沒有化妝鏡,副駕駛席一側有,但沒蓋板、沒照明燈。對了,頂配車型的副駕駛是全手動調節。這些「精打細算」的部分,為我們後面分析全新一代朗逸的定位和售價提供非常多的信息。

科技配置方面,多媒體大屏除頂配版的8英寸外,還有6.5英寸的型號。這套多媒體系統支持CarLife、CarPlay及MirrorLink手機映射功能。試駕的頂配版車型配備的導航和語音系統,是大眾與高德及科大訊飛深度合作的結晶,是大眾勇敢的邁出擁抱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步。

之前網上傳出過一張全新一代朗逸多媒體大屏的位置是一個手機支架的諜照,這裡告訴大家,低配車型上真的是手機支架。大眾方面的邏輯也很簡單,與其在低配車型上僅配備一個收音機,還不如做一個可以好好安放手機的支架。同時這個支架滿足大眾的所有安全和技術規範,並且在一款大眾APP的支持下,手機即可實現控制收音機、顯示車輛信息等多項功能。通俗的講,反正你都要買個手機支架,不如原廠配一個,還送APP。其實挺多購買低配的車主,也都自己去加裝多媒體大屏了。

動力系統方面,全新一代朗逸有1.5L和1.4T兩種動力。試駕當天,我們體驗到的是1.4T/DSG這對黃金搭檔,其配合調校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D擋狀態下,60km/h即可上7擋,80km/h巡航轉速可低至1200rpm。

60km/h狀態下三分之一油門加速,擋位會瞬間從6/7擋降到3擋開始加速,轉速隨之拉高到3000-5000rpm間。整個過程非常快速,動力響應果斷。若切換到S擋,轉速會以2000rpm為基礎,同時更加積極的響應各種操作。

模擬蠕動的狀態,在1-4擋之間頻繁切換,實際體驗中毫無頓挫感。在上坡時放空油門,再加速,也無拖擋現象。唯一能感到擋位存在的情況,是空油門減速時,擋位會自動降擋配合降低的速度,此時在個別擋位會稍有拖拽感。

試駕時,若盯著轉速表,會發現轉速表只有兩種狀態:黏住、跳躍。若油門變化幅度不大,轉速表基本沒有反應,牢牢釘在一個位置;若開始加速或者擋位變化,轉速表會直接跳躍到相應的位置。

懸掛方面,全新一代朗逸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式懸掛。在城市道路駕駛時,對小坑、散碎路況處理得不錯,有一股大眾車型的整體感。在更惡劣的路面,比如敲掉表層瀝青準備重新鋪設的路面上,這幅懸掛對震動的處理就顯得有些吃力了。在一兩處稍微凸起的道路伸縮縫處,震動竟然直接傳遞到了頭部。

NVH方面,車門和車框上,都有全幅隔音條,車外噪音隔離得不錯。車內能感受到的主要噪音有三處:發動機啟停時的震動,這個相對其他車型而言偏大;車窗玻璃升降馬達工作時的噪音,對,不是玻璃的摩擦聲,是馬達的噪音;胎噪。

再提一句,全新一代朗逸的ACC自適應巡航表現不錯。跟車距離可以調節的範圍很寬,識別精準,小三輪或者突然斜插進來的車輛都能第一時間識別到。在自動加減速時,控制得較為自然,沒有明顯的推背或者撞牆感。

競品分析:

最大對手不是速騰

全新一代朗逸的定位依然沒有變,還是那輛:品牌還不錯,外形還不錯,動力還不錯,空間還不錯,保值率還不錯的中庸家轎,當然在這些「還不錯」之上,又進了一步。

或許在大眾體系內部,全新一代朗逸之於上汽大眾,就等於速騰之於一汽大眾。在消費者眼中,更大一號的朗逸,也能讓人在選擇時,和速騰之間有些糾結。

其實,從底盤、配置、用料來看,全新一代朗逸更像是處在現款朗逸和速騰之間的一個位置。在這裡,我大膽猜測,全新一代朗逸的定價只會比現款朗逸的指導價高半個級別,同時現款朗逸運用已有的較大幅終端優惠,達到與全新一代朗逸拉開一個級別的最終目的。

那全新一代朗逸的競爭對手是別克威朗?不,全新一代朗逸是一款註定成為現象級的車型,而威朗作為單一車型,代表性太小。

全新一代朗逸的競爭對手,在眼跟前是崛起的自主品牌SUV,在未來5年,是「時代進程」——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普及。

全新一代朗逸的定價範圍,肯定會和博越、傳祺GS4、哈弗H6、VV5、領克01重合。在具有更大消費潛力的三、四、五線城市,自主品牌SUV必然和全新一代朗逸同時出現在消費者的待選清單上。在這些消費者的主要用車場景,城市道路中,全新一代朗逸最大的優勢——「大眾級品質和駕駛感」,與越來越優質的自主品牌車型之間,優劣差距已不再那麼明顯。

選轎車,還是選SUV,市場的走向或許會因為全新一代朗逸這款堪稱最高性價比家轎的出現,而真正形成分水嶺。

全新一代朗逸最大的對手,是時代,是那個終將屬於新能源車的時代。

行業影響:

全新一代朗逸之後再無朗逸?

以5年作為一個產品周期,回顧5年前的自主品牌,再設想5年後的中國市場。自主品牌的靈活和追趕,大眾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布局,都是重要的影響點。

作為一款針對單一市場研發的A級家轎,5年後,市場的回報預期或許已經不足以支持下一代朗逸的研發。現在大眾的一大波SUV車型,已經是在搶奪燃油車最後的紅利。

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限牌限購政策極大的引導用戶向新能源車轉型。寶馬5系插電混動版的熱銷,率先反映出高端消費轉移的跡象。接下來,吉利博瑞GE作為市場的風向標,更值得我們關注。

5年後,更舒適、更經濟、更適合城市的車型必定是新能源車。按現在大眾在中國的新能源布局,屆時將會誕生一大批優秀的車型。以朗逸為代表的A級燃油家轎終歸將在歷史的進程中結束自身的使命。

駕仕總結:

進化到極致後,全新一代朗逸代表的即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細分市場。思考一款車的走向時,就是在梳理這個細分市場的未來。

強大到以時代為對手,也算是全新一代朗逸之幸。

文 | 吳朗

圖 | 吳朗

前沿資訊 原創觀點

最有逼格的原創型汽車新媒體品牌

新浪微博:@駕仕派

駕仕派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台

汽車之家、今日頭條、易車、搜狐、網易

界面、鳳凰新聞、汽車頭條、淘寶達人、百度百家

企鵝媒體平台、ZAKER、一點資訊、掌上汽車

日均全網瀏覽量超過1,000,000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駕仕派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前兩個月日系品牌銷量解讀:清除庫存,迎接衝擊

TAG:駕仕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