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的貧困》筆記

《哲學的貧困》筆記

來 帶你們認識下蒲魯東--看樓上

這篇文章寫於1847年馬克思29歲的時候,其思想逐漸成熟體現了已經較為完善的哲學體系(雖然他本人應該不會認可,那麼就稱作正確方法吧)選集中選取了第二章的前五節內容,第一節 方法,第二至第五節,分別應該正反合的方法論述了相關概念在歷史現實中的發展及相關關係 ,在馬克思看來,蒲魯東先生的辯證方法只學了個毛皮,其實相關論述主要是反饋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和現實的體現進行的反思,當然是依照《貧困的哲學》進行反駁。在這裡我主要對第一節作以下思考。

在《方法》篇中馬克思想說明其研究的方法,即他是運用什麼手段來解釋哲學問題的。這裡提一下相關的人物:魁奈醫生,著名的經濟學家(好像有點怪),他是重農主義的代表人物,著有《經濟表》。因為寫的很含蓄,所以對《經濟表》的解釋太多太多,可能是為以正視聽,魁奈醫生本人寫了七個重要說明的《經濟 表分析》。所以在這裡馬克思也作了「七個重要說明」為了自認表明其方法的正確性。

不過我想探討下馬克思在這裡的邏輯問題:馬克思稱蒲魯東先生是另一個魁奈醫生,而且認為蒲魯東的方法同《經濟表》一樣含糊不清,所以是「形而上學的方面的魁奈「寫了《貧困的哲學》(《經濟表》),那麼蒲魯東的解釋才是正統吧,馬克思對此的解釋此時應該淪為了自己的指責:勃多的角色。當然這裡仍然值得商榷。

接下來馬克思分別作了七個說明,在這裡我嘗試做以下簡化:

1.經濟的概念應該來自經濟實體的發展。雖然實體皆可抽象為概念,但抽象中包含實體的抽象,而且實體的抽象促成了抽象的概念的完整性。蒲魯東先生應用辯證的方法只是為了說明精神如何引發物質的變化,卻把物質如何在精神中體現這件事選擇性遺忘。

2.精神等觀念應該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

3.理性同人的分離,意味著蒲魯東的片斷式的論證,借用一句話: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是整體的部分。

4.蒲魯東應用辯證的方法後,看到了事物的兩面性,但隨後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的留好去壞,馬克思指出其中的問題:矛盾是統一體去除掉當中的一部分,那麼此矛盾整體失效,或者加速轉化產生另一個矛盾。

5.蒲魯東所闡述的使其變成了主觀的唯心主義,是一種退步。

6.因為蒲魯東的主觀唯心主義,造成主體或者說是主觀的更替,使得構成價值的價值性缺失,平等的視角的轉換也造成了平等的不平等,最後的解釋只能交給天命,歸於臆想。

7.忽略了事物的發展,引用一句話吧,」在無產階級尚未發展到足以確立為一個階級……在生產力……尚未發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無產階級和建立新社會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前,「這些不過是空想」但是隨著歷史的演進……他們就不再需要在自己頭腦中找尋科學了……而是革命的科學了。「

----

紅字部分引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6-2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回歸馬克思 的精彩文章: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筆記
《德意志意識形態》筆記

TAG:回歸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