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喻於義的歧途

喻於義的歧途

首語:

吾與董生相類,然「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存乎?往事越千年,昌黎致簡董生,而令董生躊躇逡巡,吾今視此箋,能不物傷其類?昌黎如調笑小兒,董生勉乎哉!吾何其勉之?

1

在很多的故事裡,都常看到邪惡勢力總是令行禁止,組織嚴密,而且被擊潰後,力量很容易重組,相比之下,正義之師總是寥若辰星,並且很容易分化,最後剩下的最堅定分子,往往也只是代表了作者的一種理想,甚至是幻想。故事中,惡勢力固然是面目可憎,但他們也許更真實。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儒家思想推崇這樣的標準,認為有一種超越了實用利益的「道義」讓人們去踐行,孟子甚至說,要捨生取義。這樣的一種義,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價值?

當前統治階級標榜的道德導向,與前者同承衣缽同承衣缽,如出一轍。拋開人們需要理想支撐這一點不論,現實中,有沒有道義為重的君子?這一種道義的幻想,有沒有誤導了很多人?

2

以前讀韓愈的《送董邵南序》,按以前不分句讀整篇才151字,卻成為韓愈文鈔中不可或缺的篇目: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今日看來,這個篇章反映了昌黎先生思想的核心,仍然強調忠君的重要性,明明董邵南因為事業受阻才去投靠北方的節度使,這個道理很明了,但韓愈卻叮囑董生,在燕趙之地遇見高才隱士,請告訴他們,現在社會清明,不用隱居,出來做官濟世吧!

這是典型的睜著眼睛說瞎話,如果真的社會清明,董生就無需遠走。韓愈的潛台詞其實就是:不要跟我說你委屈,委屈也得死忠。這就是所謂的君子喻於義。

但現實中有幾個人能真正用道義來驅動?韓愈的年代,肯定不會太多,儒家思想實則式微,或者說是幻想破滅,而韓愈才想著力挽狂瀾。想不到,一代文豪也如此幼稚,高呼理想的人,免不了身負偉大和白痴兩重的評價。

3

王朔講得比較尖銳,他說,那些叫人學好的,就是想著別人都學好,好讓他一個人使壞。

喻於義的目的,就是要更多人學好,都去不顧一切奉獻,犧牲。假如都這樣,這個絕對是理想世界。

可惜,世界上絕大多數是喻於利的眾生。

我們的歧途,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在踐行道義,我們所有的不如意,都認為是犧牲;我們對別人的要求,也理所當然的用道義為標準。用這樣的眼光,我們對別人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對現實不滿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謙煮酒 的精彩文章:

巧舌上的戰國——「信任」是無間地獄

TAG:斯謙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