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五月藝術節:尼斯派?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

法國五月藝術節:尼斯派?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

中國嘉德於2011年起紮根香港,為海內外藏家提供優質服務,致力弘揚中國文化之餘緊貼國際藝壇動態。這次將為大家介紹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重頭戲之一─「尼斯派 ? 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展覽,帶來了尼斯現代當代藝術博物館(MAMAC)逾百件珍藏,當中包括Yves Klein等多位尼斯藝術家的作品,乃戰後法國最後的關鍵藝術運動的見證。展期進入最後兩周,不容錯過。

馬歇爾?雷斯《尼斯美麗》(1964年)

法國五月藝術節

尼斯派 ? 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

展期:即日至5月2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展覽廳

展覽現場

「克萊恩就是在尼斯的海灘上,想像自己擁有了一片無垠的天空,而賓恩及其同伴,則是在海濱大道上,夢想著怎樣把藝術帶入生活。藝術家大夥兒夾在藍色椅子和夏季人群中,互相交換看法,重塑眼前的世界,挑戰外國人對蔚藍海岸的刻板印象。阿爾曼故意收集賭場籌碼,馬夏爾?雷西將海旁的世界轉化為令人眼花繚亂的波普風格……而他們挪用了在蔚藍海岸司空見慣的圖像,就把這個如詩如畫、經過刻意美化的社會,活現出來。」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關於尼斯派及尼斯現代當代藝術博物館

在尼斯現代當代藝術博物館(MAMAC)內展出的「尼斯派 ? 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記錄了戰後法國最後的關鍵藝術運動,以及尼斯在60至70年代對藝術史的非凡貢獻。當時,這些藝術家被視作先驅,極具影響力,並獲邀於紐約和洛杉磯的主要畫廊舉行個展。

MAMAC館藏在法國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地位僅次於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事實上龐畢度藝術中心1977年在巴黎開幕時,正是以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為開幕展覽。「尼斯派 ? 從波普藝術到偶發藝術」回顧了藝術史上的這些關鍵時刻,並啟發觀者以湛新的眼光欣賞戰後法國藝術。

尼斯派創建了自己的波普藝術(Pop Art),比美國的更激進、更大膽;這些藝術家因而被認為是國際波普藝術運動的先驅。馬歇爾?雷斯(Martial Raysse)和阿曼(Arman)早在安迪?沃荷(Andy Warhol)及詹姆斯·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之前,便開始創作探討消費主義及現代娛樂事業,包括大眾觀光業等的作品。塞撒(Cesar)的雕塑及吉利(Gilli)的木雕,也被認為是法國波普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伊夫·克萊因《藍色純顏料》以最純粹的方式表現藝術家聞名於世的招牌「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伊夫?克萊《人體測量ANT 111》(1960年)

賓恩《實驗室32/賓恩懷疑一切畫廊/賓恩店》1957–1973年

「1958年10月,賓恩在尼斯的艾斯卡連的東杜提街32號,開了一家二手唱片店。他宣稱所有經他手的物件,都會當作藝術品展示,於是店子搖身一變,成了阿拉丁的藏寶洞,搜羅了各種各樣的物品,店內傳出的笑話直向行人道散播,現在這些笑畫已被捧上了神壇。他的商店很快成為大家搞展覽的場所……賓恩親手把這店鋪拆毀後,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於1975年購入重建的「賓恩店」。」

賓恩《無題》(2018年,為本次展覽而創作)

阿爾曼《塗紅指甲的維納斯》(約1967年)

更多展覽現場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嘉德香港 的精彩文章:

嘉德香港?春拍預告
海上墨緣:陳義先生舊藏

TAG:中國嘉德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