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該不該去留學?」

「我該不該去留學?」

大家好,又到了一月一度的聊天室欄目。我現在正在拉斯維加斯參加活動,飛機上匯總了一下郵箱收到的問題,決定這次聊一聊最常被提起的「留學」那些事兒。

我去留學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幾乎每年都有親戚朋友、或者老師推薦來的學妹學弟來詢問留學之前的準備細節。我很樂意為大家解答和建議,但以下幾個問題是我最不願意聽到的:

「我應該去留學還是考研?」

「這幾所學校哪個最好?」

「怎麼樣怎能申請到XX校XX專業?」

「這個專業學完了回國我能幹什麼?好不好找工作?」

……

這些問題都太籠統。我記得有一集《奇葩說》來了一位很優秀的清華高材生,一上來就夸夸其談,然後拋出問題「我學了這麼多東西,我這麼優秀,你們覺得我適合哪種發展方向?」果不其然,被導師痛罵了一頓,連說好幾聲「失望」。

我能理解為什麼導師反應這麼巨大。這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應該具有的素養。鼓勵提問的前提是你已經經過了足夠的研究和思考,進行過深度的信息分辨和自我估測。而不是潦草地把人生課題丟給別人去做。

除非去算命,否則沒有人能夠明確告訴你你該去讀研還是去留學,該去什麼學校,以後會怎麼發展。我曾經寫過:「每種選擇都沒有最佳答案,每個決定都有所犧牲。人生就是不斷付出機會成本,走向更加狹窄、更加唯一的道路。」這段話依然適用於這篇文章。

1,留學前準備些什麼?

如果你有留學的打算,你需要先對自己想去的國家、城市、學校和專業做基本研究。我個人建議是,如果你選擇技術型專業,就以專業度作為評判標準;如果你選擇傳媒、時尚、藝術、商業類專業,不妨將目光投向大都市。(國外很多名校都在真實的農村)

要知道,你想獲得的不止是學術成就,還有未來的發展道路。大都市可能帶給你的視野、時尚藝術氛圍、人脈資源都是小鎮所不能提供的。

那時候在倫敦讀contemporary art,課程就設置在tate modern,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展覽

明確好目標之後,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申請國外學校並沒有太難--他們的高等教育策略是「寬進嚴出」,差不多符合要求就可以進,難的事兒在後頭呢。

如果要申請研究生,你需要證明的是本科成績、專業對口度以及語言能力,如果有加分項當然更好。任何能證明你的社會責任感、creative、有效工作經驗等都可以(沒有不要硬寫)。寫personal statement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碰撞了,你會發現國外學校在乎的東西國內並不重視,你強調的個人優點也不是他們的考量重心。

但是都沒關係!我們要去申請學習本來就是去彌補空缺,對方也會看你的潛力與真誠度。

翻到了以前讀書時候的照片

我非常不建議大家通過留學中介,他們比較擅長使用模板,將所有人拉到統一的及格線上來。如果你自我評估高於這個水平,就請自己動手準備。

以我自己為例,我申請學校的時候目標非常明確。我想申請文化創意產業,有兩所全英最佳--King"s和Warwick。但綜合城市因素,我個人非常嚮往倫敦,最後決定把申請重心放在前者。

當年這個專業的要求是雅思成績四個7以上,學術2:1以上,同時需要提交文化研究論文。我拿到了雅思7.5,學術first class(換算成國內GPA是3.8-4.0),而且有期刊發表過的論文--在基本要求上都符合條件,唯一不符合的是專業對口度。因此我在申請書和導師推薦信上,都有重點提到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趣和研究。很順利就拿到了自己期待的offer.

當然這個過程如果有導師的支持會輕鬆很多。他們才真正比留學中介專業一萬倍。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本科的系主任是英語語言學教授,業界大牛,對學生極好,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寫了不同的推薦信,文筆優美,篇篇精彩。

走出象牙塔,你會意識到世界上的任何benefit都標好了價格,而學校才是全世界性價比最高的可以獲取知識和幫助的地方。

我們的圖書館

在申請學校這件事上,沒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去研究理想學校的要求特點,然後有的放矢地展現自己的優勢,彌補劣勢,主動尋求導師的幫助,爭取最大的勝算。

2,留學可以給我帶來什麼?

這是很多人在討論的一個問題。留學值不值?投資回報率究竟高不高?

起碼在我看來,這不是一項有明顯高效回報的事兒。對有學習能力、有實力的人來說,在哪裡讀書,用什麼方式讀書都不那麼重要,反之亦然。

我年初招聘的時候,收到的簡歷里80%有留學背景,也不乏牛劍、常春藤這樣的頂級名校經歷。大家在郵件里也提到了一些自己的困惑。

首先國外很多發達領域的專業在國內沒有對口行業。最簡單的例子,文化藝術類學術背景,留在國外缺少領域內核心競爭優勢,在國內行業發展不成熟。倘若沒有家族或社會資源,跨進門檻就很艱難了,更不要提良好的發展前景。這一點我自己就深有體會。

但我並沒有預料到,這段經歷對我現在的工作幫助卻非常大。無論是語言能力、思維方式、視野廣度、在國外的生存經驗、審美取向,都是可以在行業內競爭的優勢。--你永遠不知道,曾經的付出會在哪一天突然發揮作用,從而改寫你的人生。但積累總不會太遲。

今年重新回到母校

我想說的是,去一個新的地方走走總是好的。去學習不同的知識,感受不同的教育體制,接受新鮮的文化氛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兩個前提,一你本身主動積極地樂在其中;二你沒有將「留學」當成孤注一擲的決定,認為它一定能為你帶來實際效益。它不過是學習方式的一種,並不是金融投資。

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採訪了三位我身邊的好朋友,關於他們留學對自己的影響。

第一位是我的助理(愛丁堡碩士)說,「首先是培養了西方思維方式,自然形成了一套自然而然的『對外社交』邏輯;還有性格上方方面面的塑造和影響,譬如發自內心的自信,開闊的心態,敢於表達自己,不藏著掖著。同時對設計系學生來說,也被最大程度地鼓勵創造性,敢於think out of box.」

另一位好朋友Neo(牛津碩士)說,「最基本可見的好處是:地道的英腔、值得驕傲的學術成就、小時候鮮少被教育的紳士風度。還有更深刻的,應該是出國讓我更懂得『愛國』了,而且在孤獨當中學會生存技能,積累更多的自尊、理性和獨立。另外一點是,文化多元性這種事情你永遠不可能在課本里學到,留學時候的親身體驗才最真切。」

我的閨蜜May(她幾乎在每個大洲都留過學,專業從商科到傳媒到藝術到IT到現在的甜點,我也很難概括她的學術背景了,總之非常cultural-diversified)說:「除去專業知識的學習,我覺得留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隨著視野擴大,心態會變得非常平和,包容性很強,不輕易judge一個人/群體。遇過很多次,身邊貌似普通低調的一個同學,很可能就是業界大牛。

我去過很多地方,每一段留學經歷都很寶貴,我現在能在食譜設計上不斷有新的想法,很大一部分都歸功於在每座城市體驗吸收當地的文化,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了解不同的文化,真的會受益匪淺。」

我和May在LA

OK,我的sample非常小,只問了身邊跟我最親的人。我相信樣本擴大,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說,「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太大作用,對我的人生不造成任何影響。」(當然學校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同是留學,一個國家內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一千的學校接受的教育肯定也完全不同)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籠統地說,百分百支持留學,或是百分百反對。這就是人生的小小一步,可能會改變你,也可能不會。可能會助你走向更好的道路,也有可能正相反。

如果你真的要問我的意見,我會說:因人而異。你的人生軌跡請自己謹慎考慮。

2013年,我在倫敦

這篇文章我盡量保持了客觀的態度,希望那些還在糾結留學與否,學校難以抉擇的朋友們可以有所收穫。同樣地,我知道這個公眾號里有過類似背景的讀者太多太多了,也歡迎你們在評論區聊聊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勉。

GIF

微博:劉筱bamboo

INS:liuxiaobambo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amboo姑娘 的精彩文章:

我的天鵝絨情結
難得回家,也有想珍惜的時刻

TAG:bamboo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