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6歲的孫策臨終前,為何要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傳給兒子?原因簡單

26歲的孫策臨終前,為何要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傳給兒子?原因簡單

據史料記載,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也就是孫權的哥哥,大家都知道,孫策在孫堅死後,佔據江東一代,並且成為東漢末年一位頗有實力的諸侯,為後來的吳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元191年,37歲的孫堅率兵攻打荊州劉表,卻不幸遭到江夏主將黃祖的埋伏,最終慘遭殺害,在他死後,袁術趁機收編了孫堅的部隊,極大擴充了自身的實力。公元193年,18歲的孫策終於守孝完畢,並且打算成就自己的一番大業,僅僅在次年,孫策便求見袁術,並且要求袁術歸順孫堅舊部,袁術最終將孫堅舊部全部都交給了孫策。孫策隨後帶領舊部和自己的門客東進江東,並且最終在江東建立了孫吳政權,公元200年,孫策率軍打敗悍將黃祖,一舉掃平江東威脅,自此政權得到鞏固。然而不幸的是,年僅26歲的孫策在山中打獵的時候,居然被刺客射中臉部,並且深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趕緊召見孫權和張昭等人。

此時孫策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據資料揭露,孫策親自將江東大印交給了孫權,並且說了一番頗具深情的話,「率軍馳騁疆場,與眾諸侯爭霸天下,你肯定是比不上的。然而如果要任人用人,有識人之明,使大臣們能夠各盡其職,保衛江東,我肯定是不如你的。」意思很明顯,孫策居然將江東大權交給了弟弟孫權手中,不久之後,孫策就因為重傷,而不幸去世。坦白來說,孫策可是江東基業的奠基人,為爭奪到江東之地立下了汗馬功勞,據史料記載,袁術就曾這樣評價過孫策,「如果我有像孫策這樣的兒子,就算去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可以這樣說,孫策如此年輕,就有勇有謀,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其一生的功業應當不會在孫權之下。而且我們有必要承認一點的是,孫策在臨終前的那句遺言,前半句肯定是真的,但後半句其實只是謙虛而已。大家要知道的是,孫策可不像匹夫之勇的呂布,他十分重視提拔武將和文官,孫策在活著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大批傑出的文臣武將,其中我們大家熟知的便有周瑜、張昭、黃蓋和呂蒙等。

我們可以設想之下,如果孫策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將,又怎麼會得到這麼一大批人才呢?可想而知孫策的識人用人本領,肯定也是很厲害的,那麼26歲的孫策臨終前,為何要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傳給兒子?據史料記載,孫策臨終時,身邊有一個兒子和2個女兒,其中兒子孫紹實在是太過於年輕。當時可是在東漢末年,天下一片混亂,諸侯之間彼此勾心鬥角,展開混戰,目的就是為了搶掠地盤和人口。孫策作為一個英主,為了保全江東的基業和兒女的性命,就必然要將江東大權交給自己的弟弟,而不能交給太過於年幼的兒子。而當時孫策的弟弟其實有四個,他們分別是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張昭希望孫策能夠擁立孫翊繼承大位,但孫策有自己的考慮,最終選擇了更為年長的孫權繼位。事實證明,孫策的這一舉動還是相當英明的,就連曹操都曾這樣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想而知,孫權也是一位傑出的君王。

筆者認為,孫策的兒子過於年幼,而弟弟已經成年,兄終弟及,這乃是明智之舉,其實這就和宋朝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孫策不顧及江東安危,將大位傳給兒子孫紹,那麼江東內部一定會出現內亂,根本就不用外部勢力來攻擊,江東政權就會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只不過可惜的是,孫權繼位之後,對孫策的後代還是不太友好的,也許,這是小霸王孫策沒有想到的吧,畢竟在權力鬥爭中,沒有親情,只有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從未被日軍侵略的一小國,做一件無恥的事,卻獲得150億日元賠款
康熙帝最器重的一家族,歷經4代人風光幾十年,此人上台後便抄家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