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崑山進交會光電和半導體展區 親歷「中國芯」高質量發展進行時

崑山進交會光電和半導體展區 親歷「中國芯」高質量發展進行時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消費電子製造中心,但「缺芯」卻成了我們電子產業發展路上的阻礙。今年的進交會上,首次設置的光電和半導體展區可謂恰逢其時。從晶元設計、製造,到晶元生產機械設備,再到晶元加工,海內外「芯」企業同聚一堂,展示著世界頂尖「芯」技術的同時,也在探討「中國芯」的未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事實上,一批「中國芯」企業也早做好了為「中國芯」的高速發展貢獻力量的準備。

十年磨一劍的「費功夫」產業

半導體晶元產業是高技術、高投入、周期長的高精尖產業,在這一領域的企業無不是經歷了數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見成效。2006年,張乃千博士作為中國首批「千人計劃」專家,組建團隊從美國回到國內創業;2011年,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有限公司在崑山成立;2018年1月,4英寸生產線在崑山擴容升級。「10餘年,我們投入的費用大約有10億元,今天,我們基本攻克了所有問題,接下來,就是全面面向市場的時機了。」 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勉介紹。

2011年,能訊在崑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商用氮化鎵電子晶元、器件與材料工廠。據了解,能訊的氮化鎵技術為自主創新所得,自成立以來,圍繞著氮化鎵晶元設計、材料生長、晶圓工藝、器件封裝、應用模塊與可靠性技術,共申請專利214項。

「2004年,公司剛創立之時,國內的半導體設備還停留在微米時代,今天,已經到了28納米時代。」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曹煉生感慨。多年來,中微堅持自主創新,共申請了超過800件相關專利,其中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目前有一半以上已獲授權。曹煉生告訴記者,儘管國內的半導體設備產業與一些國際龍頭企業還有差距,但是起碼一批半導體設備企業已經逐漸成長起來。

抓住「芯」機遇謀發展

去年年底,能訊的基站功放晶元經過了中興通訊的供應商認證。最近,隨著業內對「中國芯」的呼喚,有不少知名消費電子企業都聯繫到能訊,希望訂貨。「中國的消費電子產能很大,一些在中國生產的海外消費電子類企業,同樣也需要『中國芯』的供應。」任勉說,晶元產業不同於一般製造企業,它很難向一些技術水平有限的國家轉移。如今,採用整合設計與製造的商業模式,能訊率先在中國開展了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高能效功率半導體晶元、器件與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產品應用涵蓋括射頻電子和電力電子兩大領域。

中微半導體是唯一進入台積電7nm製程的中國設備商,未來,中微還將與台積電跨入下一世代5nm合作。曹煉生介紹,目前,中微每年可以做到10個億左右的銷售額,公司跨足半導體晶元前段製造、先進封裝、發光二極體生產等高端設備領域,他們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和硅通孔刻蝕設備被廣泛應用於國際一線客戶從65納米到7納米工藝的晶元加工製造及先進封裝。

「明顯能感覺到我們晶元產業火了。」太極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黃國平笑著向記者感慨。雖然他的公司只是一家晶元代加工企業,但隨著國內晶元產業的發展,公司的銷售額也在這兩三年,增加了不少。從最初只為消費類電子晶元做代加工,到今天為標準較高的汽車行業做代加工,銷售額提升的背後也是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芯」集群隨之崛起

「半導體晶元產業的涉及面很廣,不是某個領域一兩個團隊就可以帶動起來的,該產業對材料、設備、工業配套等方面的技術要求都很高。」任勉告訴記者。正因如此,國內一個個涵蓋晶元產業鏈多個領域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正在崛起,在製造業大省江蘇,這一現象更加明顯。

就在進交會的舉辦地崑山,已初步形成了從上游晶元設計研發、晶元製造到下游封裝測試的產業鏈。去年9月,崑山市政府與中科曙光簽約,共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和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投資超100億美元。據介紹,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崑山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全方位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政策,打造崑山集成電路檢測中心等7家平台。此前,崑山還定下目標:到2021年,崑山市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預計達到500億元。

江蘇經濟報記者 許雯斐 張韓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小丫 的精彩文章:

TAG:財小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