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貿易逆差之「腸梗阻」

美國貿易逆差之「腸梗阻」

1、無法形成共識的分歧

不久前的5月3日、4日兩天,首輪中美貿易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帶領的美國代表團,成員包括了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等人,幾乎涵蓋了特朗普執政團隊中的核心經貿成員,可見美國重視程度之高。

值得關注的是,美方代表團中,除了財政部長稍顯溫和,其它基本都是有名的強硬派。加上此前美國媒體爆料的美方談判清單,內容非常霸道、過分,註定美方的條件會被中國一口回絕。

龍見度認為,太平洋兩岸力量迅速此消彼長,中國已經有了強硬的底氣和資本;加上中美之間就貿易失衡問題的意見分歧,客觀上決定了此次談判,除了吵架,不會有任何成果。雖然官方術語是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但無法掩蓋兩國迄今為止依舊存在的巨大分歧:到底中美間的巨額貿易不平衡,是誰的過錯?中國是否該背這個鍋?

目前,雙方的第二輪談判正在華盛頓進行。但龍見度看到的,是一個著急的美國,和一個不急不躁,繼續穩坐釣魚台的中國。

請看路透社的報道,當地時間5月7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公布:「中國首席經濟顧問兼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下周將來到這裡,繼續與總統的經濟團隊進行磋商。我們將隨時通報磋商的進展。」

可是,直到第三天,中國關於已收到邀請的確認才姍姍來遲;而且中國並沒有公布具體日期行程,可見中國並不著急,大有給美國面子的味道。

美國人急啥呢?各位,不遠的 5月22日,是美國政府就對華商品徵稅展開公眾意見徵詢的最後期限;但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不得人心,壓力實在太大了,急需儘快與中國達成一致意見,至少暫緩一下喘口氣。----噗嗤,特朗普一不小心把自己推向了懸崖!

或許,很多國人並不了解具體情況,認為龍見度是盲目樂觀,但事實並非如此!

此前,由於中國擬定的反制報復措施計劃精準有力(特別是大豆、汽車、飛機和化工品),美國已有106個行業協會向白宮遞交了請願書,這些人群都是共和黨的大票倉!11月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讓特朗普現在騎虎難下,特別焦躁!

更要命的事,上次北京這邊首輪談判正在舉行,美國後院起火:【美國國家納稅人聯盟(NTU)】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會發出公開信,反對美國政府近期在貿易方面採取的保護主義措施。公開信由超過1100名經濟學家聯合簽署,其中包括十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此前28年來歷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布希、奧巴馬)的經濟顧問。

在這封要命的信中,經濟學家們表示,提高保護性關稅是一個錯誤,將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令多數美國公民受到傷害。公開信還直接引用了美國人刻骨銘心的「大蕭條」時,經濟學家諫言信中的不少段落,直接說:國會在1930年未採納經濟學家們的建議,強行執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讓所有美國人都付出了代價。

可以說,縱然特朗普我行我素,因為貿易戰的民族主義行為,個人民調支持率達到了51%;可是,面對美國經濟學理論界的提醒和選民的訴求,也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對華貿易戰!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誠如中方學者長期所說,中美貿易失衡是由於全球化模式中的產業分工決定的嗎?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導致的?是由於美國民眾的舉債消費模式造成的?

是,這些都對,只是太微觀,過於中立視角。有一個西方學者,站著美國人的角度,從宏觀角度告訴美國人民:中美貿易失衡的事,跟中國毫不相干,完全是美國自己的事。

2、中國這樣被冤枉

他叫羅思義,前英國倫敦市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外籍研究員。他的研究成果,讓人茅塞頓開,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有了更深的思考,很值得美國民眾看看。

我們來大致看看他的論述。

根據《經濟學人》的【百年經濟統計】和美國經濟分析局【國民賬戶】的數據顯示,從1889年至1975年近一個世紀,美國貨物貿易差額幾乎一直保持著順差,86年間美國貨物貿易順差占國民生產總值GNP(請注意不是GDP),累計比重達到64%。這說明,那期間美國貨物貿易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歷史大轉折發生在1975年。美國貨物貿易差額佔GNP比重,從1975年0.8%的順差,轉變為一直持續的逆差,2017年逆差為4.3%;匯總來看, 1975-2017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佔GNP比重為96%,遠超此前86年順差64%的水平。

上述數據表明,美國貿易逆差惡化的黑鍋,不應由中國來背,道理特別簡單:美國貨物貿易1975年後開始出現逆差時,中國還未開始改革開放。而進入1980年代後,中國佔世界GDP與世界貿易的比重極低;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82年中國對世界貨物出口的貢獻率僅為1.1%。而且,1981年中國對美國貨物進口的貢獻率為僅0.8%。中國對美貿易逆差的大幅增長,那是21世紀的事。

當然,中國的世界級經濟學家也有精彩論述。

前世界銀行副行長,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曾在《特朗普經濟學與中美貿易失衡》中說:從1985年起,美國對中國開始有貿易逆差,當年超過6000萬美元,佔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額的0.3%;到2016年對中國的逆差已經達到3470億美元,佔總額的44%。似乎中國正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來源。

但按照林毅夫的理解,實際上中國對美貿易盈餘1985年後的增加,主要受到東亞經濟的演化推動。隨著其工資水平上升,美國開始從日本進口消費品;接著它又轉向「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台灣)進口這些商品,最後,這些進口品的源頭又轉移到了中國。

就是說,這種貿易逆差,原本就存在,只是轉移到了中國;美國自己長期不爭氣,能怪罪中國?

而且,按照IMF發布的《貿易方向統計》(按匯率計算),自1980年以來,東亞地區對美國貿易逆差貢獻的整體比重並未上升。因此,東亞地區對美國貿易逆差擴大,是由於美國貿易競爭力整體惡化,美國說中國「經濟侵略」,純屬胡說八道。

羅思義認為,美國發起貿易戰,由於美國過高的生產成本,本國生產不可能代替進口;於是,要麼繼續從中國進口,但徵收更多關稅;要麼從越南、印度和非洲進口。由於從這些經濟體進口的商品價格更高,進口國的變更在降低對華雙邊赤字的同時,將增加對這些國家的赤字,而且赤字會進一步增加。因此無論選誰,結果一樣:美國消費者將為同樣的商品付更多的錢。」

綜上所述,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完全是怨天尤人、胡攪蠻纏,對美國毫無益處。

3、美元與美債體系

羅思義這樣的論述,龍見度是非常認同的,但後面的說法就不一定了。

他在結論中認為,從1970年代初開始,美國貨物貿易競爭力呈惡化趨勢。理論上,美國可通過提高在其他國際貿易領域的競爭力來彌補。比如,美國服務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美國海外投資收入也一直保持著順差。

但是1981年前,美國國際收支基本上處於順差狀態,其後則正好相反。2012年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佔GNP比重達到5.2%的峰值,2017年這一比重仍維持在2.3% 。美國國際收支數據充分證明,從1980年代初以來,美國貨物貿易與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美國國際競爭力一直呈下降趨勢。

綜合來看,羅思義認為,1980年代開始,美國國際貿易的競爭力下降,進而導致國際收支長期逆差這一點龍見度並不認同。

因為這時間點太巧了,龍見度立刻想到了1974年誕生的石油美元,感覺到了數據背後長期被掩蓋的【玄機】。

眾所周知,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此前確定二者固定比值(1盎司黃金對應35美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坍塌。此後,美元成了脫韁野馬,美國國際信譽盡失,與現狀在國際社會頻繁退群的情況非常類似。

為何崩塌?拜這個奇葩的「雙掛鉤」 (美元掛鉤黃金,其它貨幣掛鉤美元)構建的全球貨幣體系所賜,為了獲取美元(相當於黃金),以構建本國的貨幣體系,全世界瘋狂向美國出口貨物!世界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太多的美元,美元對應的美國黃金儲備不夠了,出現了擠兌!

一直到美國軟硬兼施,1974年7月搞定了沙特國王費薩爾,從此帶領OPEC成員在石油貿易中只接受美元結算,並用貿易盈餘購買美國國債(註:戰略物資石油間接錨定美債),美國在西方經濟體系的盟主地位才重新確立、夯實。

這一舉措的意義是深遠的、決定性的。通過石油(而不是黃金)與美元的鎖定,美國重新穩固了美元的全球第一貨幣地位(包括支付、結算、儲備),也完成了美債對黃金這個貨幣之錨的替換、取代!

——龍見度一直認為,美元只是美債的外在表現形式,真正取代黃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債!想想,過去美元發行數額的基礎,主要是黃金等貴金屬,還有類似石油這樣的戰略物資;後來則更進了一層,換成了美債,連黃金都變成了普通貴金屬!

聯繫到1975年美國貨物貿易開始出現逆差,龍見度認為,這正是美國通過貿易逆差輸出美元的開始,而不再拘泥於政府間借款,或者投資。要產生輸出所需的美元,必須仰仗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美債,進一步需要美國的財政赤字!這樣就形成了一條邏輯線:財政赤字—美債發行—美元產生;貿易赤字—美元輸出,美元再輸入--沉澱於美債。這個閉環,就是華爾街掌控世界金融體系的「天才設計」。

就是說,貿易赤字成了1975年後,美國向全世界輸出美元的主要途徑之一!試想,如果各國不能通過與美國貿易產生順差,積累一定的美元儲備,何來的美元去購買美國國債?

因此,龍見度認為,1975年以後的美國,其國際貿易競爭力不是被動下降了,而是主動開閘放水,放棄了一些低附加值產業(比如使用超低的關稅政策,引入外國出口商來淘汰本國產能),讓其它國家利用比較優勢,相互之間血腥競爭。最終,由最低成本的製造國出口產品至美國,以勝利者姿態換取美元,成全了美元的至尊地位。

這種情況下,美國明面上降低了採購成本,又暗地裡向全世界輸出了美元,真可謂「一箭雙鵰」!

當然,各位不要忘了,華爾街還會通過投資輸出美元,剪羊毛布局時輸出美元,也是重要途徑之一。----只是華爾街覬覦中國蓬勃發展的成果,一直痴痴想要剪中國的羊毛,因中國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偷雞不成蝕把米,剪刀還被留在了防火牆內!此事成了華爾街永遠的痛!

4、美元-美軍-美債體系

各位如果查閱美國國債發展歷程,也會發現其與貿易逆差的高度關聯性。

美國政府的前身(大陸議會)於1776年首次發行國債,為獨立戰爭籌措資金。19世紀前半葉,美國國債餘額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隨後在一戰期間、大蕭條時期和二戰期間,國債餘額迅猛增加。

二戰後,美國國債餘額維持了近二十年的低速增長,但在越南戰爭期間(1965-1975)又大幅增長。1980 年代,里根政府的減稅政策和巨額的國防開支,使美國國債餘額達到新的高峰。1990 年代,由於柯林頓政府削減財政赤字,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小布希上台後,打反恐戰爭,又經歷金融危機,美國的債務危機積重難返、越陷越深。

從上述美國國債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真正的高峰起始於1965年的越戰,到1971年美國撐不下去了,被迫放棄了美元對黃金的鎖定。龍見度認為,與其說此後美元成了脫韁的野馬,不如說美債成為野馬更為貼切!

各位,龍見度一直喜歡用【美元-美軍-美債】閉環來解釋美國霸權,因為這才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核心所在!而美債,則是這個核心的核心!在這個閉環里,美元是美債的承載物,美軍是美元、美債的護法;同時,美債又為美軍提供足額的美元支持!

教科書上說,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美元和美債擔保,純屬騙人。世界上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一個國債存量還在滾雪球,一個債務早已超過GDP100%的國家,還有經濟信譽可言!其實,冠絕全球的美軍,才是真正的「信譽」維護者!

龍見度還進一步認為,在二戰結束前後,美國人發現通過辛辛苦苦的美國製造,以產品出口賺錢世界的黃金,已經走到了盡頭!二戰結束時,美國持有的黃金達到了全球的3/4,基本已經枯竭,於是搞出了「雙掛鉤」。

當越戰打得美國大傷元氣,黃金儲備消耗得岌岌可危時,美元與黃金1971年脫鉤;其後,美國人創造出了石油美元,美元不錨黃金錨關鍵物資,徹底實現了美債對黃金的替代!此後,美國政府發現,借錢花比幹活掙錢花容易多了,他們只需要發展尖端武器,美軍具有壓倒性優勢就夠了!於是美國人做出了傻子都會做的選擇。

由於全世界的高新科技必然首先用于軍事,美國當仁不讓就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各位知道么,美國的軍民技術融合做得很好,技術軍轉民完全順滑過渡,比如而今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的GPS來源於美軍;互聯網則源自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所以,美國是軍事第一、科技第一雙重桂冠,實在理所應當。

基於以上分析,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美國主動放棄一些產業所致。美國使用超低的關稅,放棄對本國產能的保護,就是為了貿易輸出美元。今年達沃斯論壇期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標榜其低關稅水平,根本就是恬不知恥!

所以本質上,美國那樣做,是為了成全其美債體系,進而成全其全球霸權。美國貿易失衡,完全就是美國自身的選擇,與其他任何國家無關。

---試想,美國哪天貿易順差了,美元輸出受阻,華爾街會同意?想來,這應該就是在貿易戰問題上,美國財政部與商務部一直意見相左的根本原因。

5、結束語:借口與宿命

好了各位,問題非常清楚了,連西方經濟學家都知道,美國的貿易逆差從1975年就開始了,已是美國的常態,跟中國無關。而且,分析來看,貿易逆差是美元全球霸權的必然之路,是美國自己的選擇,跟他國無關。

那麼,美國為何要拿美中貿易逆差說事,從享有逆差的102個國家中找出中國?呵呵,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

按照美國的統計,2017年中美貿易逆差3750億美元,佔美國逆差總額的40%,長期雄踞首位。過於集中化(而不是分散化),就會培育出等量齊觀的對手,顯然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要知道,中國多年積累的對美貿易順差,正在轉化為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所打造的新銳科技實力,必將轉化為軍事科技力,撼動美軍毫無爭議的全球統治力!美國找了一個借口而已。這就是美國的貿易戰劍指「中國製造2025」的內在邏輯!

插一段。2018年3月26日,上海國際能源期貨交易市場開始運營,中國推出的石油人民幣正式浮出水面,中國民間一片歡騰,似乎人民幣取代美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龍見度這裡要提醒各位,美元成為全球第一貨幣,美債通行於全球的條件,咱們具備嗎?再說,勤勞的中國人能忍受長期的貿易逆差培育的懶漢嗎?華爾街那幫人,不就是另一類八旗子弟么!恐怕就如有人所言,人民幣不會追求代替美元,而是團結其它貨幣,摧毀美元的霸權體系,並且必然任重而道遠。

各位看到,由於特朗普13日就中興封殺事件釋放善意,意在解除對中興的封鎖;中國副總理劉鶴15日前往華盛頓開啟第二輪談判。經歷過調整的美國,會開出怎樣的價碼,談判的結果又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龍見度最後要說,美國不可救藥的貿易逆差,是【特里芬悖論】早就指出的!美國的貿易逆差是「雙掛鉤」註定的,經濟學家特里芬1960年早就預測到了!就是說,當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雙掛鉤」頂層設計,註定了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全球化扛旗人身份),進而是產業的空心化!

想想我們正在「中國製造2025」的指引下,攀登著人類科技的最高峰,各位是否已經意識到,擅長於「以你最擅長的方式擊敗你」的東方巨人,善良、智慧,勤勤懇懇的中國人,註定會用「借力打力的太極哲理」,做美國全球霸權的掘墓人!

美國的宿命,中國的歷史責任。時間或許會持續很久,但中國的身份是一定的,龍見度堅信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見度 的精彩文章:

中東之烽火,燒垮美利堅!

TAG:龍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