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祖宗的傲嬌,讓中國錯失騰飛的機會,東方巨龍變成了沉睡獅子

老祖宗的傲嬌,讓中國錯失騰飛的機會,東方巨龍變成了沉睡獅子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以及其屈辱的方式開始的,西方列強轟開中國封閉了五百年的大門。強盜一般的行徑,居高臨下的俯視著當時的中國,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翻開歷史,在滿載鴉片的船舶到來之前,我們的老祖宗也曾走出去,縱橫大海。

公元1405年,明朝永樂三年,永樂大帝派遣三寶太監鄭和南下西洋。鄭和船隊規模之大,遠超當時世界各國。規模最大之時,船員兩萬七千多人,船二百餘艘。雲帆蔽日,浩浩湯湯。船隊之中,充任中堅力量的是當時大明朝有名的「寶船」,共六十三艘。每條寶船長130多米,寬有50多米。稱的上是「體勢巍然, 巨無與敵」。《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除此之外,船隊之中還有糧船,戰船,坐船,快船等多種類型船舶,堪稱「特種混編」船隊。除此之外,鄭和船隊還配有當時最先進的航行方法,擁有及其超前的航海知識,。無論是從硬體船舶各方面構造,還是軟實力上各種先進技術經驗都是西方國家難以媲美的。

在公元1405至公元1433年之間,鄭和七次下西洋。七次之間,船隊相繼拜訪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到達過東非,紅海一帶。二十八年間,開闢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上最遠的航線,建立6個主要樞紐地,連接起西太平洋於北印度洋上的眾多國家。 正是如此宏偉壯麗的工程卻只如曇花一現,28年時間過後,中國開始了閉關五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最後一次出海前,鄭和專門建造了一塊曹娥女神碑,上面洋洋洒洒記錄了28年的宏偉故事以及悲壯的結局。

西方著名的《生活》雜誌曾把鄭和列為全世界的千年人物之一,而且是入選的六個中國千年人物的第一位。現代史學家也都在討論,若是當時沒有所謂的閉關鎖國,沒有寸板不得下海的鴕鳥國策,現在的世界是又會是什麼樣子?會是中國的工業革命引領著當時的世界嗎?

歷史的發展總是包含戲劇性的,我們的老祖宗在最超前的時代里選擇了閉門造車的道路。結合當時歷史背景,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條。

其一,大中國天朝上邦的文化輸出。我們都知道成祖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是很「官方」。叔叔搶了侄子的位置,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朱棣在登基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周圍的「鄰居」認可。所以,鄭和船隊帶著皇帝頒發的詔書出發了。要做的就是告訴鄰居天朝上邦的種種優越之處,好讓」鄰居「們都來稱稱藩納貢,承認天朝上邦的地位。總結來說,就是構建大中華文化圈。可是,我身為大國,總不能就是惦記你那點上貢吧。換句話說,我要的就是一個榮譽,一個面子。你納貢多少,我十倍百倍賜贈於你。這完全就是宣揚國威不計成本的貢賜貿易,「來捧爺的場,爺就給彩金,人人有份,並且長期有效」罷了。這樣一來,國庫受不了了。

其二,泱泱大國武力炫耀,威震四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文化輸出了,好話說在前邊,請」鄰居「們來天朝納貢。若是軟實力沒用的話,那就該用拳頭講話了。讓你看看泱泱大國的武力兵備是多麼的強大。這也正是大國之所以稱之為大國的基礎。這樣一來,人更多了,船更大了,造修價格更高了。靡費之重,國庫又受不了了。

其三,發展海外貿易,拉動社會經濟的增長。用自身造價及其廉價的陶瓷,或者特有的茶葉和絲綢去換取當地的玉石寶器。可是建造這麼多船,官兵就拉了三萬。自古商船都是盡量最少的船員,攜帶最多的貨物,以增加利潤。這完全是背道而馳,厚往薄來。比起賺回的那點東西,所靡費掉的更多,這一下國庫更受不了了。

相比於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大明朝完全是捧著金子到處撒。老祖宗們這買賣做的越來越窮,朝廷負擔越來越大。正如梁啟超所言「 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總體上說,鄭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大於貿易目的。封建社會的思想教條,拘束著當時的官員。硬是把一把好牌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也有人說,這是中國歷史的必然,封建社會的經濟本身就沒有對海外商品和貿易的需要。就這樣,曾經象徵著繁榮強盛的「七下西洋」被停止了,中國迎來了五百年「談海色變」的歷程。如此偉大的壯舉也就成為了中華帝國開始全面衰弱的漫漫長夜到來之前的一道明亮的反照,是中國歷史悲劇的前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水師如此厲害,為何到了晚清就痿了?晚清沒繼承明朝技術?
明朝一共十六帝,為什麼只有明十三陵?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