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87版《紅樓夢》的回憶與印象

關於87版《紅樓夢》的回憶與印象

關於87版《紅樓夢》的回憶與印象

(作於2008年6月21日)

還記得,87年某張報紙上刊登過一套《紅樓夢》知識競賽試題,大概是《紅樓夢》劇組為擴大影響而搞的活動。平時幾乎從不參加此類活動的我,突然來了興趣,把試題做完寄了出去。不料正好碰上暑假,沒有人到系裡拿信,我因此沒有接到複試通知書,心中略有遺憾。開學不久,某一天,宿舍突然來了位《紅樓夢》劇組的工作人員。他說我的初試成績很高,問我為何沒去參加複試。我說沒有接到通知書。他送給我一套《紅樓夢》電視劇的宣傳畫冊,然後邀請我去參加即將在中秋節舉行的《紅樓夢》晚會。我拒絕了。因為,我這時已決定去成都參加古代文學學術討論會。這位工作人員對我的決定似乎很不理解,說劇組演員都將出席中秋晚會,讓我作為「紅迷」代表,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很多人想去都去不了呢。我還是沒同意。

中秋節前後,我正在成都靜園賓館開會,同房間的一位朋友正好在電視上看了《紅樓夢》知識競賽的終試題目,說給我聽。我把答案告訴了他。他很是佩服,說我的底盤功夫真是厲害。那時我對《紅樓夢》確實讀得比較熟,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似乎都能說出答案。不過,我對《紅樓夢》電視劇興趣不大。

多年後,我才在電視上斷續看了若干集《紅樓夢》電視劇。雖然沒有通覽,但感覺劇組是下了力氣的,做得很認真。但是,我覺得還是不如小說過癮。小說中的很多東西,通過電視沒法表達出來。特別是林黛玉,演員雖然有個性,但沒有演出林黛玉的靈性。林黛玉雖然有抑鬱症,但性格中其實有極其活躍的一面,是很可愛的。譬如林黛玉裁衣服時罵寶玉呆雁、在薛姨媽家嗑瓜子等,都極調皮。又如,林黛玉有一回出門,對紫鵑說:「等那大燕子回來,就關上帘子。」這些細節,都展示出林黛玉精神的飄逸。有時,林黛玉還挺瘋的。林黛玉的臉應該瘦一些,走路應該是輕盈的,沒有那麼呆,林黛玉最討厭的就是呆了。鳳姐也沒有演好,沒有演出大家女子的氣度。

全局的後半部分,沒有採用高鄂的狗尾續貂,是一個卓識,但是,電視劇對埋伏在《紅樓夢》前80回中的那些情節的處理,總感覺不像曹雪芹的套路,太實了。

陳鍾麟集唐《紅樓夢曲》

(作於2008年9月13日)

十年前,在《吳宓自編年譜》中讀到元和陳鍾麟的集唐七古《紅樓夢曲》,曾向湖南師大中文系的學生介紹過。此詩用七古形式演繹《紅樓夢》故事,而所用詩句系從全唐詩中集出,情事吻合,宛如天成,可謂妙極。吳宓說他1913年在商務印書館的《小說月報》3卷12號讀到此詩,過目成誦。又說,此詩只能從唐詩集出,從宋詩則不可,因為唐詩主情,宋詩主理,信然。有時我想,如果硬要從宋詩中集出一首《紅樓夢曲》,不知是什麼樣子。

這詩長達數百言,我曾經在課堂上逐字背出,現在不知尚能否。商務的《小說月報》找不到,不知吳宓憑記憶引出此詩有無遺漏——我心中一直藏著這疑問。今天在網上找了找,也找不到這詩。看來研究《紅樓夢》的人讀過《吳宓自編年譜》的也許不多。不知有誰願意把這首詩錄出,對於喜歡唐詩和《紅樓夢》的人來說,是件有趣有益的事。像我這樣的懶人,要輸錄這麼長一首詩,實在有點痛苦。

陳鍾麟對《紅樓夢》是讀得滾瓜爛熟的,曾將其譜成傳奇,是個超級紅迷。

《紅樓夢曲》

金陵自昔擅繁華,況是通侯閥閱家。

畫戟東南開甲第,朱輪朝暮過香車。

賈生(賈政)早佩郎官綬,粉署含香趨禁右。

北李南盧結近親,五侯七貴同杯酒。

起居八座太夫人(賈母),鍾郝(邢、王二夫人)偕來笑語親。

新婦(王熙風)才華尤出眾,侍兒(鴛鴦)明慧亦殊倫。

王郎再索徵佳夢,聞說釋迦親抱送。

(自此以下皆寶玉)

阿大中郎俱不如,門前客到休提鳳。

只因家襲富平侯,公子髫年未識愁。

懶接雞談勤夜讀,愛攜鴛侶作春遊。

紅樓四面珠簾繞,簾外花枝方裊裊。

帳里依稀如有人,歡悰未盡鶯聲曉。

金釵十二自分編,夢境迷離恍遇仙。

夢醒思量夢中事,襲人花氣薄於煙。

外家姊妹多才思(黛玉),少小無嫌共嬉戲。

道是無情卻有情,銀河不隔蓬萊地。

珮聲釵色出幽齋,群道清才三妹佳。

不信靈芝今再世,侍書仍許阿甄諧。(宓按,今書中探春並未嫁與甄寶玉)。

春花秋月園中好,秋夜眠遲春起早。

待月時來問水亭,看花齊上臨湖島。

怡紅院里錦屏舒,凹碧堂前玉潤虛。

結社聯吟貪晝永,分曹睹酒趁宵餘。

佳人別自倚林竹,料得也應憐宋玉。

脈脈春風盪酒情,盈盈秋水橫波目。

兩心相照兩相疑,兩處緘愁兩不知。

難借鮫綃傳密意,空將鳳紙寫相思。

痴男騃女同時病,不道黃姑偏誤聘。

喜結同心七寶釵,悲分照影雙鸞鏡。

紅樓縹渺倚雲開,前度劉郎今又來。

只為含愁獨不見,淚珠干盡蠟成灰。

覺來悔被迷津誤,彼岸尋思仙筏渡。

行到源頭見落花,傷心依舊悲崔護。

自憐老去漸婆娑,閑藉填詞寫翠娥。

勘破繁華歸寂寞,紅樓一夢等南柯。

桃花亂落如紅雨,燕子歸來相共語。

風景依稀似往年,樓中不見當時侶。

【陳鍾麟】

清代戲曲作家,(1763—1840),字肇嘉,號厚甫,嘉慶四年(1799)進士,曾官浙江杭嘉湖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隱廬 的精彩文章:

《墨子白話今譯》導言

TAG:書隱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