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去年鋼鐵業僅還利息就達840億 去完產能還要去槓桿

去年鋼鐵業僅還利息就達840億 去完產能還要去槓桿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經濟參考報》5月16日報道,記者獲悉,我國相關部門正研究新階段下鋼鐵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將由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牽頭,相關協會配合制定,預計最快今年年底下發。

權威人士透露,一方面,整體經濟結構發生調整,另一方面,粗鋼產能發生變化,促使行業供需矛盾發生改變,因此,亟須研究新經濟環境下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今年初,工信部公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時,對原有的產能置換規則進行了修訂。當時,業內人士便指出,這是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的標誌,隨著鋼鐵行業效益的好轉,今年改革的重心將轉向去槓桿和兼并重組。

去產能成效顯著 鋼鐵產量穩定在10億噸以上

《經濟參考報》報道,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張志祥表示,隨著今年繼續壓減3000萬噸產能,鋼鐵行業將提前完成此前《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的壓減1億-1.5億噸的去產能目標。

張志祥說,鋼鐵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與三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供需水平從此前的嚴重過剩轉為相對平衡,企業經營效益從微利到實現合理利潤水平,行業從脫困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自2016年全力攻堅去產能以來,中國鋼鐵僅2016年當年就完成去產能6500萬噸,隨後的2017年完成去產能5500萬噸,同時,全面圍剿「地條鋼」(指以廢鋼鐵為原料、不能有效進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材,觀察者網注)行動,直接清除產能1.4億噸。這意味著,若2018完成3000萬噸的目標,鋼鐵行業去產能總量將達近3億噸。

「近兩年粗鋼產能壓減幅度超過20%,產能利用率也從2015年的70%左右提高至2017年的80%,基本進入合理區間。」張志祥說。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此前數據顯示,因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和主要下游用鋼行業發展明顯好於預期,2017年中國鋼材實際總消費量7.25億噸,同比增長7.7%,較我國同年粗鋼產量8.32億噸相比基本處於平衡。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年來,中國鋼材產量基本上呈穩定態勢,年產量保持在10-11億噸左右波動,2017年中國生鐵產量出現了稍微下滑的態勢。具體來看,2017年中國鋼材累計產量為10.48億噸,比2016年減產0.9億噸,累計增長0.8%。預計2018年中國鋼材累計產量將達10.62億噸,累計增長約1.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

從地區產量來看:2017年全國31個省份均生產鋼材,其中,13個省份呈正增長,大部分省份鋼材產量下滑。河北省以年產量1815.68萬噸位居榜首,累計下滑6.12%。江蘇省以12295.44萬噸,位居第二,這一數據同比下滑8.72%,僅為河北省全年鋼材產量的一半。這兩個省也是當年鋼材年產量超億噸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鋼企擴產能衝動現象明顯。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全國生產粗鋼2.12億噸,同比增長5.4%,平均日產粗鋼235.72萬噸,是歷史同期最高值。

「需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態度堅決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嚴禁新增產能,實施產能置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振江表示,2018年鋼企在利潤驅動下,粗鋼產量增長過快,將加大市場下行壓力。

去產能目標實現 下一步重點去槓桿、防風險

《經濟參考報》稱,除鞏固去產能成果外,去槓桿、防範資金風險;加速鋼企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集中度;廢鋼鐵產業發展、鋼材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或是新版指導意見的重點。

「相關部門正進一步研究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辦法。」張志祥表示,鋼鐵行業需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減少和避免同質化競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形成若干個生產規模更大的鋼鐵集團,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張志祥說,例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也有可能在金融政策、企業用地方面給予一定支持。

多措並舉加快鋼鐵企業去槓桿,防範資金風險也是未來重要方面。張志祥表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徐樂江此前到商會調研時指出,緊跟中央防範金融風險的部署,主動降低槓桿率,降低鋼企負債率。

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今年初,工信部公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時,對原有的產能置換規則進行了修訂。當時,業內人士便指出,這是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的標誌,隨著鋼鐵行業效益的好轉,今年改革的重心將轉向去槓桿和兼并重組。

而在近日中鋼協召開的「鋼鐵行業財務工作座談會」上,劉振江也表示,我們處於結構調整期,產能結構已通過去產能明顯改觀,但其他結構性的問題仍有待逐步解決。其中重要一點便是資本結構矛盾突出,資產負債率高,造成財務負擔重。

劉振江說,鋼鐵行業目標是經過3-5年的努力,平均資產負債率降到60%以下。一年來鋼鐵企業積極主動去槓桿,鋼鐵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2.59個百分點,但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達67.23%。

「2017年鋼鐵行業僅利息支出就達到842.82億元,」劉振江表示,鋼企財務成本較高,長貸與短貸的債務結構調整仍未完成。從平均年化資金成本率來看,其從2016年的5.06%上升到2017年的6.22%,而今年3月份年化資金成本率更是上調至7.22%,遠高於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的水平。

劉振江說,將加大去產能過程中債務處置水平,進一步協調落實與銀行機構簽署債轉股方案,推進降本增效,調整投資策略,加大直接融資比重等方式去槓桿。

「儘管形勢發生變化,但鋼鐵行業的主要矛盾和發展壓力仍存。」張志祥說,目前鋼材質量穩定性、均勻性和使用性能、使用壽命與實際需求與期望還有差距,不能滿足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經濟體系對鋼鐵產品的更高需求。

據了解,目前,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接近七成。根據對申萬鋼鐵板塊33家公司統計,目前國內13家鋼鐵公司負債率超過70%,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太平洋證券報告觀點認為,鋼鐵去槓桿目標群體一定是以國有企業為主。

《上海證券報》報道,早在去年,中鋼協便數次在重要會議上提出要降低行業負債率。中鋼協常務副會長顧建國公開表示,2018年中國鋼材市場供需基本平穩,建議政府加大鋼鐵行業「去槓桿」力度,同時加快「殭屍企業」退出和去產能後的再處置。

太平洋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楊坤河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傳統行業,鋼鐵行業的槓桿率不宜過高。高槓桿也將影響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或阻礙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

另據《證券時報》報道,談到高槓桿問題時,中鋼協財務資產部主任陳玉千表示,鋼鐵行業高槓桿的突出表現一是大企業槓桿率高,二是貸款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好、技術先進的大型鋼鐵企業槓桿率偏高,這類企業將成為去槓桿的重點。」

陳玉千告訴記者,鋼鐵行業負債結構中,73%是短期貸款,長期貸款比例很少。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鋼鐵行業的銀行貸款餘額為1.478萬億元,其中短貸1.08萬億,長貸只有3900億元,而在以前短貸只佔50%。

至於負債結構不合理的影響,陳玉千解釋稱,由於短貸票據不能延期,到期後必須先還後貸,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準備一部分資金作為押金,同時還需要準備一部分資金倒貸,這就導致費用非常高。「鋼鐵行業也希望對貸款結構進行調整。」

另外,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張志祥指出,定位新形勢下的企業發展方向,產品結構,短流程鍊鋼比例,綠色友好發展,信息網路技術應用等問題也需要探討。

5月15日,安陽鋼鐵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預案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即(4.79億股)478736897 股(含本數),且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25億元。

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及其他有息負債,以調整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質量,降低財務風險,改善財務狀況。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安陽鋼鐵資產負債率為78.7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未履行降關稅承諾才致美國出手?商務部回應
嫌犯電話挑釁警方「有本事來抓我」不到24小時被抓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