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勇士打CALL

為勇士打CALL

簽到牆

姓名:梁敏甜

標籤:順德姑娘與其他三位汕大校友陳鈺麗、黎曉冰、孟亞潔組海洋划艇隊橫渡大西洋

紀錄:成為首支參加泰斯卡橫渡大西洋挑戰賽的中國隊伍,也是本屆賽事中最年輕的、最快的女性參賽劃手

如同經歷電影《少年派》中的場景:海面上風平浪靜,不時有飛魚親吻你的臉;下一刻,連續三個海浪打過來,船180度翻轉了。歷經34天13小時13分鐘,4位90後女生組成的「Kung Fu Cha-Cha(工夫茶茶)」海洋划艇隊完成划艇橫渡大西洋的壯舉。

這支由來自汕頭大學的四位女孩———梁敏甜、陳鈺麗、黎曉冰、孟亞潔組成的划艇隊,不僅是參加泰斯卡橫渡大西洋挑戰賽的首支中國隊伍,也是本屆賽事中最年輕的、最快的女性參賽劃手。

5月12日,完成這趟「奇幻漂流」的梁敏甜受邀回到家鄉順德開主題分享會,跟大家分享了她們在大西洋上的驚險歷程。

做個很酷的決定,狠訓一年

「橫渡大西洋,這是一個很酷的決定。」在分享會上,梁敏甜這樣開場。

2017年初,梁敏甜、陳鈺麗、黎曉冰、孟亞潔4人與其餘16名汕頭大學本科生組成海洋划艇隊,從汕頭劃至香港,歷時8天划艇640公里,完成亞洲首次海洋划艇運動。隨後,她們四人做了一個決定:參加泰斯卡橫渡大西洋挑戰賽。這項被譽為全球最艱辛的划艇賽,是一場對參賽者體力、意志與耐力的嚴峻考驗。參賽者每日要消耗大約8000卡路里,比賽結束後體重會平均減輕20%。

為這個很「酷」的決定,她們4人訓練了將近1年。外國隊伍一般花2-3年的時間訓練,但她們訓練時間只有一年。因此,她們擠出所有時間訓練,甚至把睡袋都帶到健身房去。訓練,從來都是枯燥而辛苦的。從在划船器練習到舉重練體能,每天都是高強度的訓練。

在後期訓練期間,在教練的帶領下,她們甚至去到英國、西班牙的海洋上進行實戰訓練。「不少朋友都羨慕我們可以出國,但無論去哪裡,只有訓練、訓練、再訓練。」梁敏甜說,雖然很辛苦,但想到自己是首支參加橫渡大西洋挑戰賽的中國隊伍,代表的是祖國,意義重大,所以每一次訓練都不敢懈怠。

為了這次比賽,她們特意起了一個團隊名「KUNG FU CHA-CHA」,取自於潮汕地區的文化標誌———工夫茶。「工夫」與「功夫」同音,她們希望秉承中國「功夫」的精神與態度,提升自我,挑戰極限。

驚險奇遇,三層樓高巨浪襲擊

北京時間去年12月14日晚7時,四朵「金花」作為中國首支橫渡大西洋隊伍正式參與2017年泰斯卡橫渡大西洋挑戰賽,從西班牙拉戈梅拉島的聖塞巴斯蒂安出發,計劃划行3000多海里(約5000公里),預計用時50天,到達北美安提瓜。

比賽開始當天,「KUNG FU CHA-CHA」作為第一支隊伍出發。第一次參加這種大賽,面對茫茫大西洋,四位女孩前所未有的興奮。第一次見到大西洋,感覺跟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當中的場面蠻像的。「深藍的茫茫大海上只有我們四個人一艘船。」

短暫的興奮過後,就是每天24小時的不間斷划行。就在出發的第四周,姑娘們經歷了一次驚險的翻船事故。前一刻,海面上風平浪靜,不時還有飛魚跳上船來親吻她們的臉。突然連續三個風浪向她們襲來,最高的浪可以達到三層樓高。猝不防及,180度翻轉了。除了孟亞潔外,其他隊員都掉水裡。當時孟亞潔在船艙裡面,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兩個艙門關緊。

「這是一艘比賽船,翻船了,只要把艙門關緊不進水,船能自動翻回來。而且人與船都是用安全繩連接在一起的。」雖然人沒受傷,但翻船那一刻,梁敏甜以為自己會見到死神。

本屆挑戰賽更是連續不斷遭遇惡劣天氣。賽事第八天起,連續十天遇上了35海里的強風。黑夜中,海上雷電交加,海面翻起20尺巨浪,部分隊伍因此翻艇,需退出賽事。賽事後期,還收到兩次7.8級地震和海嘯警報。

每每在這樣的緊急關頭,四位小「金花」都成功突破困局,戰勝惡劣的海況。除了歸因於賽前充足的訓練外,梁敏甜更願意相信是兩隻小鳥在守護著她們,「出發那天有兩隻鳥從戈梅拉島一直跟著,直到我們到達安提瓜的前一天,它們才飛走。」

李嘉誠也為她們打call

這次的比賽是全程無補給的,四個女孩原計劃是用50天完成挑戰,所以船上準備了640份脫水食物、120份緊急備用糧。「脫水食物只有八個口味,每天吃三頓,都吃得想吐了。」後來,梁敏甜覺得,食物的味道已經不再重要,那只是燃料。

其中,兩包薯片算是很珍貴的零食。第一包薯片被大家留著跨年的時候分享,剩下的那一包薯片給隊友孟亞潔慶祝生日吃了。

船上電的主要來源是太陽能板,電主要供導航、航海以及海水凈化的一些功能使用。想給攜帶的音響等娛樂設備充電是很奢侈的。在沒有月亮的夜晚,為了提高警惕性,姑娘們選擇一些方式來提神,邊播放周杰倫的歌邊跟著唱就是其中之一,這樣子在茫茫大海上開個「周杰倫巡迴演唱會」大家感覺很有意思。

比賽期間,基金會主席李嘉誠還為四位女生錄製視頻打call。李嘉誠還每天用手機追蹤程式看「工夫茶茶」隊的比賽進度。在接近終點時,他給姑娘們打了一個網路電話,提醒她們注意安全。「好貼心,像自己家裡的爺爺一樣,時刻牽掛著我們的安全,並等著我們回家。」梁敏甜說。

在大西洋上度過了34個日日夜夜,當地時間2018年1月18日下午,姑娘們四人看到終點安提瓜就在二十海里之外時,都歡呼尖叫起來。但真正接近終點的時候,天已全部黑下來。當她們慢慢轉入港灣,看見陸地上的燈和岸邊的船,鳴笛聲、歡呼聲和掌聲響徹雲霄。

姑娘們創下的世界紀錄

首支劃渡大西洋的中國隊伍;

首支劃渡大西洋的亞洲隊伍;

劃渡大西洋史上最年輕的參賽隊伍,四人平均年齡23.5歲(參賽者平均年齡33.58歲);以及女子隊冠軍,以34天13小時13分,衝破兩年前的世界紀錄40天8小時26分。

采寫/南都記者 胡嘉儀

圖片由李嘉誠基金會提供

簽到牆

姓名:白國強

標籤:66歲橫渡瓊州海峽,成為廣東年齡最大的挑戰成功者

姓名:謝華強

標籤:38歲橫渡瓊州海峽,成功戰勝暈浪、逆風等險情

「對游泳愛好者來說,橫渡瓊州海峽的意義相當於攀登上珠穆朗瑪峰一樣。我都做到了!」今年66歲的白國強,剛剛完成了橫渡瓊州海峽,成為廣東年紀最大的一名橫渡者,他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挑戰自己。

A

66歲「老白」

報名橫渡家人擔心

白國強在游泳愛好者圈子中人稱「老白」,今年年初報名參加橫渡瓊州海峽時,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說我年紀太大,又從來沒有出過海,怕遭到意外。」白國強自嘲道,「66歲這把年紀也確實是大了點,還想著去征服瓊州海峽?行不行啊?」

來自高明荷城街道塘邊村的白國強,過去曾在位於高明的中央糧庫工作,接受正式的游泳訓練是在退休之後。在嶺南水鄉生長出來的兒郎,四五歲時就已經學會游泳了。「我這麼高的時候,就學會游泳了;我兒子、我孫子,也是這麼高,也會游泳了。」白國強將一隻手平舉在距離地面1米左右比劃道。

退休以後的白國強,對日復一日「喝茶-打麻將-睡覺」的生活膩煩了,他決定要去游泳。白國強加入高明區游泳協會、接受系統訓練之前,體重一度達150多斤,「渾身都是病痛」,堅持游泳下來以後,身體情況得到顯著改善。「人確實是不能停下來,果然我還是適合游泳啊!」白國強說。

在高明泳協內,白國強也算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因此得名「老白」。高明泳協訓練的場地多在荷城公園的碼頭附近,屬於內陸河流的西江已不能滿足「老白」對於挑戰自我的衝動了。在偶然機會下,他得知了橫渡瓊州海峽的活動,第一時間報名了。

游13個小時 遭遇抽筋、逆流

5月12日凌晨5點多,白國強從海口市新埠島海岸下水,開始了他人生中從未有過的挑戰。坐在西江邊,白國強回憶道:「看見大海心裡還是隱隱有一股畏懼。但想到自己這些年的訓練,還是下水了。」

橫渡瓊州海峽,大概需要在海上不停地遊動11個小時,遊程約24公里,白國強心裡翻來覆去把這些數據記得爛熟,並根據自己的狀態合理分配體力以完成這一次挑戰。儘管經歷過集訓,但瓊州海峽的實際環境還是給白國強好好上了一課。

就在距離橫渡瓊州海峽的終點———湛江市徐聞縣海安鎮河岸不到5公里的時候,一直用自由式游泳的白國強出現了第一次抽筋。「當時是腳小趾那裡抽筋,拉動整條小腿都綳直了。」白國強當即一邊划水、一邊給腳小趾按摩。按摩了幾下,情況有所好轉,白國強繼續向前游去。這次輪到大腿內側抽筋。乘坐快艇一直陪伴在白國強附近的高明泳協的成員明顯看到白國強突然往水裡墜下去,大家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幸好白國強迅速浮起來了、轉變了側游的泳姿,繼續往前游。

「當時簡直是以半個身體拖動著自己前進,大腿根本使不上勁。」白國強回憶道,在那時他以為就這樣,可以在11個小時左右順利完成自己的征程。

就在距離海岸還有1公里的時候,突然遭遇反方向的洋流,白國強在水裡不管怎麼奮力划動,卻只能前進短短十數米甚至只能勉強維持原地不動。這意味著白國強很有可能無法在11個小時內完成,這也是高明泳協最擔心的事。「因為我比較瘦,脂肪存儲量不足,而且年紀確實比較大了,面對這種高強度的長時間運動,很有可能出現體力不足、虛脫的情況。」白國強坦然道。

「11個小時搞不定,就13個小時吧!」白國強接過船上拋過來的功能飲料,心態反而放鬆了。而正是這種心態的轉變,讓他成功登上海岸———短短1公里,足足遊了3小時。成績最終定格在13小時47分,憑藉此成績,白國強成為了橫渡史以來第二個年齡超過60歲而能成功的選手,也是廣東歷史記錄以來年紀最大的一名橫渡者。

「種子選手」

B

信心滿滿 不料暈浪嘔吐

佛山此次參加橫渡瓊州海峽並成功的3名泳友,高明的除了白國強,還有來自東亨村的謝新華。謝新華38歲,身高1.8米,體格壯碩加上游泳技巧過硬,算得上是成功橫渡的「種子選手」。而誰也沒想到,謝新華同樣遭遇了意外狀況,而且更為嚴峻。

今年年初,謝新華與白國強一同報名參加今年瓊州海峽的橫渡活動。隨後在國內有資質的橫渡俱樂部的指導下,兩人先是在西江開始了集訓。3月,謝新華與白國強前往茂名市放雞島進行海訓。「畢竟之前都是在西江游泳,水流平緩、水況穩定,比起真正大海里的游泳還是有點區別的。」謝新華說。在海訓中,謝新華接受了大量的知識培訓,諸如應該怎樣應對海上風浪調整泳姿、分配體力等,平時就熱愛運動的謝新華當時以為憑藉自己的身體素質,再加上科學的培訓後能夠順利完成橫渡。包括高明泳協的人也都這麼以為。沒想到,出海短短6公里後,謝新華就出現了嚴重的意外狀況。

橫渡瓊州海峽這一遊程全長約為24公里,就在波瀾不驚的入海段,謝新華就遭遇了暈浪,嘔吐不止。「入海段我大概只完成了三分之二,就開始出現暈浪,感到噁心,一不小心就在水裡吐了。」謝新華回憶道。謝新華擅長蛙泳,對他來說憋一口氣在水裡游上幾百米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暈浪的影響,謝新華不得不頻繁抬頭喚氣。「游上十幾二十米就得換一口氣,節奏完全被打亂了。」謝新華說。

比起節奏被意外情況打亂,更嚴重的是嘔吐引起的缺水、虛脫,在快艇上的高明泳協成員數著謝新華嘔吐的次數,足足有10多次。「我也是後來聽他們說才意識到情況這麼嚴重。畢竟我之前就了解過,尤其是長距離游泳這種高強度的運動,要更注重補給。往往因為補給不到位,人很容易就出事了。」謝新華說。

成功登岸 未來想帶兒子橫渡

放慢了節奏,謝新華決定晚一點再登岸。沒想到,游到海峽的半程,海面上突然遇到逆風,海上掀起了目測高達1.5米的海浪。看著水中一次次被海浪覆蓋的謝新華,快艇上的高明泳協一度要求謝新華放棄游泳。

「我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就想著要堅持。」謝新華笑著說。或許是妻子的強烈反對,也或許是不想辜負自己過去的努力鍛煉,謝新華始終穩住節奏,最終抵達海岸。「我還有個兒子,我將來也想帶他征服瓊州海峽。」謝新華說。

采寫:南都記者 何國勁

受訪者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新政治格局為歐盟未來投下陰影
健康晨報 「鴻茅藥酒」道歉,九價HPV疫苗上市申請獲批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