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究竟要不要做好人?

究竟要不要做好人?

當下,我們時常會被一些事情困擾,也時常會聽到有人問:「為什麼好人沒有好的生存結果?當老人們與子女看完《芳華》時,他會鬱悶地跟孩子說,以後不要帶我看這種片子;當夫妻們看完《芳華》時,男人會與重心長地對自己的愛人說,雖然好人活得不好,但我們還是要做好人啊,因為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做好人......

我們的生活中,有這種領導,他對員工很好,處處為員工著想,但不屑於走上層路線,只求對得住自己的本心去工作,至於工作外的其他絕不碰觸,可是,我們看到,他的路沒能夠走的太遠;生活中,有人為別人乃至為社會付出很多,無論對方是家人或是其他人,會對窮苦大眾產生共情,然後最大限度地幫助別人,從根本上去幫助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可是,我們看到,或許他的生活並不如意亦或是充滿了諸多無奈......

反觀,我們的身邊,也有一種人,你會感覺他很自私,尤其對個人利益十分警覺和計較,見利得利,無利不起早,做一切事情都要以「利」為前提。與人吃飯定是有事相求,與人結交是為了半年後要用得到他,生活如同下棋,當下一招是為了最終索要的結果。於是,你會看到,這個生來自私自保的人,過得風生水起,財富家庭事業俱備。再於是,用你的人生觀無法想明白,到底,是哪裡有錯?爸媽告訴我們的無私愛人,以愛以真誠做人、生活,錯了嗎?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嗎?那些自己還是孩提的時代,媽媽爸爸牽著自己的小手,陽光下,告訴自己要去多幫助人,要相信人,不要給人傷害,不要去爭去搶,為什麼在今天的社會用起來會讓自己吃虧,受傷害?一切都錯了嗎?

難道我們要調整我們的三觀嗎,因為我們也想更好的生活,那些付出不多卻生活蠻好的人在你面前,像是個「榜樣」,在你無奈的時候,你會想,要不要變成他那個樣子?

如何界定「好」與「壞」?

在今天高速發展,生存壓力大的今天,好與壞的界線並不清楚。因為由於生存壓力而產生的利益,使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人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對照從前的自己,今天的他都不知道是誰了,所以,好與壞,似乎已經沒有邊界了。不像從前的社會,人人有愛,愛溢於心,當有人摔倒,大家積極救助,齊心協力,如果有不上前施助的,會被人蔑視;可是今天,有人當眾摔倒,你會義無反顧地上去救助嗎?無論他是花白頭髮,形如自己父母年紀的老者,還是尤如你孩子年紀一般大的學生,你都會義無反顧嗎?如果你不會,我不會,那麼可以直接定義為我們是「壞」人嗎?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下的生存和社會環境,在問題和事情面前,我們更多考慮的是自我保護,先保護好自己,至於是否可以施助於人,也是一種苛求,或許我們會報以同情,但施助會有更多的顧慮。出於現實考慮,好人沒有變壞,壞人沒有變多,只是,現實的社會,我們需要學會自保,學會更有技巧地處理問題。

為什麼好人的生活會充滿無奈?

這個問題於我也曾困於心,是因為好人不懂得自保?是因為好人不夠圓滑、功利?是因為好人不願意同流合污,與人交惡?是因為好人會因為世間的無奈而亂於心,易產生共情?其實,老天給予好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成為一個好人:他可以在千瘡百孔時還報之別人以禮貌和微笑;他可以在自己體無完膚之時,還儘可能地去幫助向他求助的人;他可以流完了眼淚,然後上路去給人以關愛;他也會把他對生命的感悟、經驗與之分享,讓正能量流動,相信美好,真誠不變,讓愛流動......

這就是老天的智慧,因為好人會把磨難演變成智慧,會更精進於生活的美好,會把愛做為生存的法寶,會分享會感恩,原來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我們是好人!

做好事、攢人品,拿積分換運氣

如果你運氣一般,不要緊,去做好事,攢夠人品,當積分夠了,自然可以換取好運氣。只是或許你不知道到底量化多少,不要緊,你只負責去做,有一天,當它深入到你的骨子裡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時,你早就忘記了積分換運氣的事。然後在你的生命里,在你人生的重要時刻,你的積分都會被老天派上用場,無論之於你還是你的家人,或許你當時不知道,但有一天,你會突然明白,在那些人生的某一些時刻,老天,在用他的方式默默愛你、幫助你,助你度過難關,讓你重生,給你第二條生命,然後你還是依然默默地用你的方式,讓小愛在身邊的人、社會中流動,是的,因為愛在,你只管去無私地幫助人,老天也會默默地幫助你,這就是能量場的流動與轉換。

不以當下的一得一失去干擾自己的思緒,不去質疑公正與正義,不隨波逐流,默默地去做自己,默默去付出愛,老天,給予你最好的禮物便是讓你成為了一個好人,一個有愛的人,你的眼淚,你的苦楚,在你的成長中,你的呼吸中,必將催生更大的能量,在螺旋上升中,去影響更多的人,讓這個社會正能量涌動,是的,這便是你的能力,擁有愛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i愛 的精彩文章:

TAG:智i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