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穿越回古代過夏天:看古人是怎麼避暑的?

穿越回古代過夏天:看古人是怎麼避暑的?

美術展覽 | 藝術推廣 | 文化傳播 | 公共教育

西安的夏天,說來就來。

走在五月的陽光下,

藍天白雲,綠樹紅花,

為啥突然就產生了生無可戀的感覺?

——因為實在是太熱了。

可是想想,也就在一個禮拜前,

大家還在糾結要不要穿秋褲。

眼看天氣越來越熱啦

大家有什麼清涼消暑的好辦法?

不如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消暑的吧!

竹夫人又叫青奴,漢族民間夏日取涼用具。是一種圓柱形的竹製品。

江南炎炎夏季,人們喜歡竹席卧身,用竹編織的竹夫人是熱天消暑的清涼之物,可擁抱,可擱腳。竹夫人,長約1米左右,是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編網眼,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供人取涼。

中國傳統婚俗認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徵,是最具陽氣之物,也是傳宗接代的神聖之物,竹夫人內總會有兩個小球,十分好玩。

竹夫人

在沒有電的時代,祖先們有種種高招度過暑熱難耐的夏天。

「虛堂一幅接籬巾,竹樹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陸遊《初夏幽居》)

這幾句詩中提到的「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時為了取其涼意抱著睡覺的物品,一般為圓柱形,用竹篾編成,中間鏤空,常伴人於枕席之間。

宋代《槐蔭消夏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不獨是竹夫人,沒有電扇空調的古人還製造了不少奇特的東西讓夏天更加清涼。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箋》里就提到了這麼幾件:壬癸席、澄水帛和冰絲茵。

壬癸席是「取豬毛刷凈,命工織以為席,滑而且涼」。

澄水帛則神奇很多,唐懿宗的同昌公主某日搞了個大聚會,當天暑熱難耐,公主便命人取來澄水帛,用水蘸了掛於堂中,結果「滿坐皆思挾纊」—大家都開始想穿棉衣了!而這明薄可鑒的絲織物能產生奇效的秘密就在於其中含有龍涎香,能消暑毒。

冰絲茵也同樣稀罕,高濂提到,唐朝有個老太太拿著舊的茵(褥子、墊子)出售,售價半千錢。結果有個波斯人看見了說:「這是冰蠶絲織成的,夏天鋪上能夠滿座生涼。」然後竟然用千萬錢給買了,足見此人不但是中東大亨,還是個有良心的。

輕紗薄露透 夏布卻煩暑

但是比起漢代不用機電自涼爽的清涼殿,以上諸般物件都是小巧思了。傳為六朝人所作的《三輔黃圖》一書中這樣介紹道:「清涼殿,夏居之則清涼也,亦曰延清室。《漢書》曰『清室則中夏含霜』,即此也。」

唐朝時期的空調房就更為進步了,《唐語林》里記錄了玄宗在含涼殿見拾遺陳知節的情況,說當時「暑毒方甚」,但是皇上的座位後面有「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用水能帶動扇車的扇葉不斷轉動,然後通過扇葉吹涼水而產生冷氣。同時,「四隅積水成簾飛灑」,把水引到牆頭上,把含涼殿變成了水簾洞,難怪會「座內含凍」。

銅鍍金琺琅五蝠風扇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看了宋朝人如何納涼之後,你會覺得他們是最會過日子的。《武林舊事》的《禁中納涼》一節里講皇宮中特別重視夏天的納涼環境:種上長松修竹以達到濃蔭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飛瀑,飛瀑下方置上十畝大池,裡頭種滿紅白蓮花,最絕的是在庭院里擺滿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闍婆、薝葡等花,用風輪來吹,製造出清芬滿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用來防暑降溫的龍涎香也出現在了這裡,不過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漿金碗,珍果玉壺」,簡直讓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

象牙雕錦地紋嵌象牙雕石榴花團扇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用冰的歷史也可早啦,聰明的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冬天把冰塊鑿來存放在冰庫中,夏天再拿出來解暑。

《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說的就是那會兒就有了專管斬冰藏冰的官員,叫「凌人」。

每到夏天,周天子便會舉辦隆重的頒冰禮,按級別把藏冰賞賜給官員們解暑,以示天恩。

這儀式後來歷代多有效仿,比如唐代,白居易在《謝冰狀》中就說:「伏以頒冰之儀,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來表特異之恩。」

戰國青銅冰鑒

其實唐代藏冰不僅是官方的事情,民間已有夏天販賣冰塊的生意,只是規模有限,而到了宋代,賣冰在街頭巷尾就很尋常了。

夏天的冰塊除了拿來做冷飲、冰鎮瓜果飲料,還拿來放在房間里降溫。

古代冰箱的發明,一開始就兼具冰鎮與降溫之功效,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青銅冰鑒就堪稱冰箱的祖宗:分內外兩層,夾層中放上冰塊,中間可用來冰酒,而打開蓋子,漸漸融化的冰塊則可以降下室溫。

這種有冰箱和空調功能的兩用容器,從青銅「進化」到陶制、木製,一直沿用至清代。

朱家縉的《清代皇帝怎樣避暑》一文(收入《故宮退食錄》)還談到放置「冰桶」是皇室夏日起居必不可少的設備。

大清乾隆御制款掐絲琺琅冰箱 故宮博物院藏

中式冰桶在19世紀已經成為普及的市民商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在北京發現了這種稀罕的設備,感到驚奇不已。

英國公使館的醫師芮尼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這種四方形、木製的,能冷藏食物、冰鎮飲料且能降溫的「冰箱」(見《北京與北京人》),剛成立的英國公使館購置了大批冰桶,用得不亦樂乎。

如果你能看到清代中式冰箱的照片,會發現,它和今天我們使用的冰箱,還真有些相像呢。

懷抱「酥山」的仕女 唐章懷太子墓

既然我們聰明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藏冰和用冰,連冰箱都早早發明出來了,那冷飲就是夏季必備之物。

那麼古人能不能吃到冰淇淋呢?這個不好斷言。但我們從文獻、壁畫上可以發現,唐代的高級宴會上出現的「酥山」,宋代的「乳糖真雪」,應該是奶油製成的冷凍甜品。

它們的味道或許和今天的冰淇淋不同,但是那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覺並無二致—「隨玉箸而必進,非固非絺;觸皓齒而便消,是津是潤」(唐,王泠然《蘇合山賦》),同樣很爽!

明代的肥皂盒 定陵出土

盛暑之下,穿得再薄也不免如李清照描述的那樣,「薄汗輕衣透」,所以洗澡是必須的。古人洗手凈面,清潔身體,使用「澡豆」,作用相當於肥皂,大約漢晉時期已流行於富貴之家。

澡豆不是豆子,而是加入各色香料、草藥的豆粉。製作澡豆,近乎從人口中奪糧,如果不想這麼奢侈,還可以用皂莢,也就是皂角。

到了明清時期,香皂基本取代了澡豆,什麼茉莉花肥皂、玫瑰香皂,配料繁多,和今日的香皂的區別,大概就是「純天然」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陝」亮登場,陝西文化交流分享!
名家詩畫述桃花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