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因修改國史慘遭非議,但知道他這樣做的兩大原因後,專家都閉嘴了

李世民因修改國史慘遭非議,但知道他這樣做的兩大原因後,專家都閉嘴了

(說歷史的女人——第182期)

在中國古代史上,若一定要說出一個最具爭議的皇帝,那麼李世民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具有爭議的皇帝很多,比如秦始皇、康熙、劉邦,等等,但是這些皇帝的爭議點無非是自己的功過比例。但是李世民則不然,他除了功過比例之外,他還有自己的皇位取得方式,以及在奪得帝位之後的前後反差巨大的表現,等等之類。總之在李世民身上所凝聚的矛盾點,是其他皇帝都不具備的。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一下李世民。

第一個方面是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李建成的胞弟,李治的父親,武則天的第一任老公。這李世民的文治主要體現在他稱帝後,能夠虛心納諫,開明治國,儼然是一個千古明君之形象。而李世民的武功則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李淵時期,即從李淵起兵到李淵建立唐朝這一階段,李世民善於統兵和籠絡人才,常帶兵征戰四方,比如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等等,他功勞之大,已經毋庸置疑。如果李世民作為一個大臣的話,早已具有功高震主的效果了。但是實際上,雖然李世民的功勞沒有震主,那是因為李淵是他親爹,但是李世民的功勞卻讓准皇帝李建成感到不安了。當然李世民的巨大功勞也在無形中膨脹了他的個人野心和慾望,不然他不會和太子李建成叫板,更不會冒著性命危險來干反賊才會做的事。其實這些極大的功勞,以及因功勞而膨脹後的野心,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潛在因素和主要推力。

李世民「武功」的第二階段則是登基稱帝後,除了文治國家,使得人們生活安定之外,他在軍事上也沒消停。作為一代雄主,他是不能容忍國家存在邊患,所以曾多次統兵平定四方,比如突厥、回紇、吐谷渾等。大唐在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之下,漸漸出現盛世的雛形。不過他如此辛苦,做出的一鍋好菜,自己的兒子李治卻沒怎麼好好享受上,而是讓自己的小老婆武則天給搶了去。當然,這是後話,在此不提。我們繼續看李世民,他既然如此雄才大略,成就如此功勛,那麼在稱帝後為何還要修改國史呢?尤其是修改了有關父親李淵和自己的諸多史載呢?

根據史載來看,在公元629年,李世民下了一道命令,讓秘書內省負責撰寫前五代史。但是時間沒過多久,李世民就又下了一道命令,讓在宰相的監督之下進行史書的撰寫,但是實際上這時候已經不再單純是撰寫史書了,而是一邊寫一邊修改,在李世民的同意之下然後定稿。這樣以來,這一時期撰寫的歷史,就變了味。那麼李世民為何要這樣做呢?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不容篡改的。而且在李世民之前,也沒有出現過皇帝參與篡改歷史原本的情況。

後來史學家也為此煞費苦心,想了解李世民修史的真正目的。最後,在史學界終於形成兩條意見或結論。之前李世民因為修改國史常常遭到的非議,在得知這兩大原因之後,一些天天叫囂不停的專家們都閉上了嘴。那麼這兩大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來分別具體看一下。

第一大原因:李世民修改國史的初衷,是無奈之舉,是歷史需要,不得已而做的事。表面上看,是李世民在為自己取得皇位的方式進行的辯護。但是,弒兄逼父是李世民在被迫之下做出的事,並非他的本願,所以他自然不希望這種方式發生在子孫後代身上,他和其他皇帝一樣,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夠成為賢德之人,做皇帝也要是賢明之主。因此李世民修改了自己的過錯,看似掩飾自己的污點,但卻是在為後代盡量出示一份比較乾淨的形象,以便讓後代效仿。

有人說這也無法掩飾他的過錯,是的,李世民自己恐怕也知道。但是試想你是李世民,你作為一個父親,你希望給自己的子孫一個什麼形象呢?結論非常簡單,換做我們是李世民,恐怕我們做的跟他一樣,甚至可能還更嚴重。他不過是選擇性的修改了部分國史,並非胡亂沒有底線的修改。所以在這第一層原因立,李世民修改國史有兩個核心目的,其一是粉飾過錯,讓自己的帝位繼承具有合法性,其二是抹去污點,為自己的後代樹立一個好榜樣。

第二大原因:除了以上兩個核心原因之外,史學家認為李世民修改國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維護父親李淵的形象。一般來看,很多人都認為李世民修改國史的時候,把李淵的很多功勞都放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在太原起兵的最初推動者等等,是李世民在搶奪李淵的歷史功勞。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史上,最講究的一個原則,就是忠孝:為人臣者當以忠心報國,為人子者當以孝心回報

所以結論就出來了,李淵是為隋朝舊臣,如果把太原起兵的最初謀劃者寫成是李淵,那麼李淵就成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反臣,反臣者是亂臣賊子也。所以李世民在這樣的一種儒家倫理觀念之下,只好把父親李淵在太原主動起兵改成被動起兵,因為隋煬帝要逮捕李淵,李淵在無罪的情況下為了自保,實在是走投無路被迫起兵,這樣就實現了一個目的,即父親李淵從一個起兵反賊變成了一個隋朝忠臣的形象。李世民為人子,這樣就維護了自己父親李淵的形象,但是同時,他在維護李淵的形象的同時,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形象。因為他不能單純修改自己奪取帝位的方式是合法的,他還要讓自己的家族獲得帝位的方式也是合法的,這樣才能讓李家的天下更穩固,更深入人心,更得到臣民的擁護。

結語:通過以上兩大原因來看,李世民修改國史雖然慘遭非議,但是卻都是有根有據有需要的,並非沒有底線的妄加修改。而且他修改國史的目的和初衷都是合情合理的,同時,他並非一個不負責任的皇帝,比如說一個皇帝如果抱著暗黑之心修改國史,而不去做一個明君,那麼是值得非議的,可是李世民不是,他在修改國史之後,是更加賢明,更加愛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皇帝不改國史依然是昏君,而李世民雖修改國史卻難掩他的千古明君之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到蜀國轉了一圈,看到2個現象大喜,回來對孫權之子說蜀國早晚必亡
此人是孫權帳下最剛猛的硬漢,不幸戰死沙場,臨終一句遺言成為無數人傑座右銘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