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畫船—中國文人的「流動畫室」

書畫船—中國文人的「流動畫室」

全世界獨有的「流動畫室」——

「書畫船」的傳統,

在20世紀中期因為生活和交通的革命性改變從此在歷史上消失,

也在全世界消失。

我的家鄉在上海的浦東,浦東的傅家宅,那裡也是傅雷、傅聰先生的老家。後來我的祖父、父親搬到了新場北邊的一個小鎮——坦直鎮。那個小鎮只有一條街,沿著河,我家前門對著街上,後窗是河。屋後面是用柱子架起來的,下面停一條船,是船塢。對外的交通都是靠船,不論是到縣城還是到新場或者周浦,都要坐船,所以我小時候覺得出行總是要坐船。可能與我小時候的經驗有關,後來我研究董其昌,就發現董其昌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船上完成的。於是,我就想到這個宋代以來的名稱—「書畫船」。有些古董商也是坐船帶著書畫藏品四處去拜訪收藏家、書畫家,去兜售或者交換,那條船也叫「書畫船」。當然追溯到更早,宋代的米芾就有「書畫船」。

圖1 明代版畫中的書畫船形制(據明代版畫手繪)

在全世界,「書畫船」是中國書畫家所特有的傳統。中國地域廣大,河流很長,支流很多,尤其在江南地區,交通都是靠天然河道和密如蛛網的運河。自繪畫中心南移之後,書畫家的交通以水路為主。而船的容積夠大,能容納書桌,也夠穩定。中國幅員遼闊,在船上往往經旬,於是形塑出「書畫船」的特殊傳統,最早始於宋代米芾。介紹完「書畫船」的相關形制,分以下部分切入「畫題」:

一、董其昌以前「書畫船」上作品舉例;

二、董其昌為「書畫船」的代表書畫家;

三、舟中行旅與書畫創作及鑒賞的關係;

四、董其昌之後仍繼續此一傳統;

五、「水上山水」與「山中山水」的區別;

六、結語。

圖2 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本)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隋、唐時期,大部分畫家都在北方,江南地區比較少。到了明代,書畫家集中在太湖流域、長江下游一帶,福建、廣東也有一些,北方相對來說比較少。而在南方,書畫家的交通工具自然是要倚重「書畫船」的。

關於「書畫船」的形制,明代版畫(圖1)中的當然是誇張了,一條船上都是捲軸冊頁等物,好像人坐的地方都沒有了。

圖3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4 明 沈周 江岸送別 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書畫船」的名稱是很早就有的。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也有一條船,船前方掛了一小幅畫(圖2)。當然,船主要是運輸工具,不一定都是「書畫船」,而顧愷之畫的船上面是用畫來裝飾的。宋代的船,造得漂亮,畫得也漂亮,《清明上河圖》里就有很多漂亮的船(圖3),這種運輸船不一定是作為「書畫船」。「清芬擬入芝蘭室,博雅如游書畫船」是清代錢泳寫的對聯。也有固定在花園裡面不動的船,在江南,蘇州一帶,庭園裡面有小湖,湖旁邊有一個旱舫。為什麼要造不動的船?看戲可能是一個原因,有云:「煙波畫船」「鬧紅一舸」,在船上是別有情調的。船是非常舒服的一種交通工具,大一點的船在裡面可以帶書畫用具。中國的水路交通很發達,很多送行餞別的圖都與船有關。沈周的作品《江岸送別》(圖4),這種船的形制在古畫裡面出現,大概與「書畫船」的形制是相近的,雖然不是很寫實的畫,但大概可以看到船的形制。

《江岸送別》里的船夠大,可以擺桌子、擺文具,雖然不一定是沈周的真跡,但類似的題材在古代很多。在船裡帶筆墨紙硯,帶書籍,讀書、作詩、寫字、畫畫,這是現在的交通工具沒有辦法替代的。關於這艘船的形制,陳繼儒在《岩棲幽事》里寫道:「住山須一小舟,朱欄碧幄,明欞短帆,舟中雜置圖史鼎彝……」在船上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活動,讀書、會客等。這艘船「形如划船,底惟平,長可三丈」,是大船,可以容「賓主六人」,可以煮茶,有爐灶、有休息的地方。還有更小的船,一丈余。所以古時候做官的人,時常坐船去上任,或者到處去旅遊。在古畫裡面,有描繪密密麻麻的船在城外停靠的圖景。現在的交通都是靠汽車了,沒有人可以在汽車裡面畫畫的。所以「書畫船」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清代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圖5)中畫有各種各樣的船,形制與明代沈周時期差不多,在船上可以創作。在一些畫面中,文人在船上,中間有書桌,他可能在讀書,旁邊還擺了很多書、畫、捲軸或硯台等;或者,官員做官退休後一家人回鄉,船中間還有桌子、筆墨、線裝書。現在,頤和園昆明湖也還有石舫;嘉興南湖中保存了中國共產黨「一大」開會的船;在杭州西湖的遊船上,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在西洋畫中,印象派畫家莫奈也有在船上畫畫的作品,但他與中國畫家畫山水、畫風景就不大一樣了。西洋畫一般是定點的畫法,中國的船則是可以流動的,所以特別適合畫長卷,一個長卷是有時間性的。現代的船就不一樣了,現代的船都是遊客乘坐的,「書畫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張大千曾經在上海前往四川的船上畫畫。1962年,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曾經搭了一條大軍艦到美國去展覽,這也算是現代形式的運書畫的船。今天,大概不可能在飛機、汽車這樣的交通工具上作畫了,也許可以硬筆速寫。

圖5 清 徐揚 姑蘇繁華圖 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一、董其昌以前「書畫船」上作品舉例

米芾的《虹縣詩卷》(圖6),其中有「滿船書畫」四字,就是「書畫船」了。米芾還有一件《吳江舟中詩卷》,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吳江舟中作」,是在船上寫的,或者說至少這首詩是在船上作的。

「崇寧間元章為江淮發運,揭牌於行舸之上曰:『米家』書畫船。」這是米家「書畫船」的開始。黃庭堅的詩《戲贈米元章》中有「萬里風帆水著天,麝煤鼠尾過年年。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又說「來往乘船,高揭匾額曰『寶晉齋舫』」,就是米芾為他的船取的名字。米芾的書札也有寫於「舟中燭下」的,這就是「書畫船」了。有一件米芾題《蘭亭序》的跋,有雲「舟對紫金避暑手裝」,在船上對著紫金山題跋。或者在「寶晉齋舫」上裝池題跋。他有款識「襄陽米芾審定真跡」,可證他在船上隨身帶著他的收藏,如《蘭亭序》等墨跡。

蘇軾的《赤壁賦》,當然是因為赤壁之游才寫的一件作品,「泛舟游於赤壁之下」「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所以在船上這些文人的活動很多。

圖6 北宋 米芾 虹縣詩卷 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米友仁是米芾的兒子,畫雲山,其景緻很多都是坐在船上看到的。手卷好比一個移動的膠捲,一面走一面看,西洋畫裡面是沒有的。《遠岫晴雲圖》(圖7)上題有「元暉戲作」,上面有題跋「紹興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來赴朝參」。這張畫是不是在船上畫的不是很重要,但我們可以知道,古時候的旅行都是靠船,許多山水畫是畫舟中所見。

而船有不同形制,北宋後期有一幅畫陶淵明《歸去來辭卷》(圖8)的作品,畫中有「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的形象,也是畫坐船旅行。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文人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作詩。

李氏《瀟湘臥遊圖卷》(圖9)在日本,只知道是姓李的畫家所畫。古時候認為是李公麟,乾隆皇帝收藏過,這也是船上所見的一個景緻。

圖7 南宋 米友仁 遠岫晴雲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有一件《蘭亭序》,曾經被趙孟頫堅收藏,其真跡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有一次他帶著這件《蘭亭序》在船上,風浪翻舟,水不是很深,他就立在水裡高高舉起這件《蘭亭序》說:「《蘭亭》在此,其他都不重要!」他坐的船,當然也是「書畫船」,是把自己的收藏隨身攜帶。原文是:「趙子固舟過升山,風浪漂舟,子固立水中手持《蘭亭》曰至寶在此,余物不足關矣。」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圖10),被燒過了,現在收藏於日本。好在燒之前有個刻帖,完整的文字是:「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此跋後面還有鮮於樞的題跋——鮮於樞和趙孟頫都在元初三大書家之列,他比趙孟頫年紀還大一點。這件也是「舟中書」,在船上寫的。《十三跋》里還有一段「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運河南北水位不一樣,要過水閘,不是每條船來了都可以過,要等很多船一起才放水,就像現在過三峽大壩也是一樣。等待要很多時間,在船上又不像在家裡,沒有訪客,所以就讀書、寫字、畫畫、作詩。

圖8 北宋 佚名 歸去來辭卷 局部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江浦閘圖》右邊是王鐸的書法作品,題曰「崇禎十七年三月,舟次清江浦仿晉法」,就是在清江浦這個地方,也是寫於船上。

李流芳曾在大運河上的一個閘口作詩:「濟河五十閘,閘水不濡軌。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十里置一閘,蓄水如蓄髓……閘河舟中戲效長慶體。」效白居易的詩。就是講在船上走大運河要花很多時間,文人在船上做什麼呢?就會做這些事情。

趙孟頫家在太湖南岸的吳興,他要北上做官,也需要經過很多水路,都是要坐船的,《蘭亭十三跋》都是在船上寫的。有一次我們在趙孟頫的家鄉湖州開會,在路上看到運河,趙孟頫的那條船當年可能也經過這些運河,當然河岸兩側的房子已經不一樣了。

趙孟頫的前輩,比較年長的一位畫家錢選也畫過《歸去來辭圖卷》(圖11),他畫的陶淵明乘船返鄉似乎是太湖上的景緻。

趙孟頫有一張《吳興清遠圖卷》(圖12),就是在遼闊的湖面上畫了一系列遠遠的山,一定是在湖面船上才能看到的景緻。在船上不但可以欣賞風景,畫出跟這風景一樣的畫來,也可以題跋古代的書畫。

我曾訪倪雲林墓和黃公望墓,也研究元四家與其居所環境的關係。他們的畫里,水面非常空闊,都是跟他們的旅行經驗、住的地方有關係。

圖9 南宋 李氏 瀟湘臥遊圖卷 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明代有一位書畫家姚公綬,在船上沒事幹,就寫了一首詩,並記曰「書於葑門泊舟處」,其中有「舟中賴此能消日,半匹溪藤意趣多」溪藤就是宣紙。在姚公綬的很多印中,「滄江虹月」就是用了米元章的典故,至少刻過兩方印。他在舟中也喜歡做書畫詩文等事情。《長安夜發》的最後一行「雲東逸史坐虹月舟書付仲子旦」,說明是寫給他第二個兒子,在虹月舟這條船上寫的。「虹月舟」的名稱,當然是來自黃山谷的詩句:「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這是姚公綬的畫,中間有一片空闊的水,一定是畫江南。

史學家譚其驤繪有太湖流域早期河道交通圖,標有六十六個碼頭(圖13),像蜘蛛網一樣,還只是主要的河道,小河道都畫不進去了,很多水鄉來來往往都是船。古時候的船,只要沒有風浪,很舒服的。現在有快速的汽船,汽船一過,波浪就興起來了,以前沒有的。所以船上很舒服,又可以賞景,又沒有客人打擾,可以專心寫字、畫畫、作詩。

蘇州的景緻則最為典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河沿是石頭壘起來的,家是磚頭和水泥柱子撐起來的,下面是空的,船就停在下面。《姑蘇繁華圖》中的山是虎丘山,以前從蘇州到虎丘山可以坐船的。船多,橋也多,到處都是橋,船停泊很多。《姑蘇繁華圖》中到處都是船,擁擠得不得了。有大船有小船,有官船有私家船,有大小的運貨船,與今天街道上擁塞的大小車輛相似。

沈周曾畫太湖景色,其上有好多帆船。船大一點就可以帶書畫用具在上面寫字畫畫了。

祝允明寫「笥中有素紙一卷,舟中寄興」,在船上沒事就作了詩。還有「舟中夜坐」詩一首,都是在船上作的。

李應禎是祝枝山的岳父、文徵明的老師。他在船上寫的一封信說「舟中草草,幸恕亮」,意思是我在船上簡單寫一封信,你不要認為太過簡單了。所以跟宋代的米芾一樣,在船上也寫信,當然是毛筆寫的信。

圖10 元 趙孟頫 蘭亭十三跋 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謝時臣畫的《雅餞圖》,下方一個亭子,旁邊就是一個小碼頭,送別的時候桌子上還放了筆墨紙硯。畫中的帆船,帆收起來了,船上一定也有桌子可以寫字。

吳寬寫有一封信,說對方要他寫先孺人的墓志銘,「船中稿成」,在船上把稿子寫好了。

李夢陽有一幅《屋舟篇》,描繪的是他的友人因為沒有地,就在船上蓋了一個茅屋,他的家就是在船上:「茅屋數椽江筏上。」

金琮是文徵明的好友,曾有「舟中夜雪」題杜堇的《古賢詩意圖》。

夏言留下一個卷子《晚節亭詞》,「書於天津舟中」寄給他的朋友李子實。天津在北方,也有船,天津到北京也是大運河的一部分。

唐伯虎的《邂逅文林舟次聯句詩》:「唐寅邂逅文林,酒闌率性聯句。」此文林不是文徵明的父親,而是「字文林」的友人在船上相遇了,大家喝酒,喝酒以後一起作詩。然後由唐寅把整首詩再抄下來。年月日都有,這個很有意思。

文徵明曾寫《赤壁賦》(圖14)就是在船上遊覽赤壁以後寫的。文徵明有一封信,寫給「子傳禮部」,說「明舟出閶門」,意思是明天我這條船就要離開蘇州了,寫這封信派人送來問候你。另有一幅文徵明的畫,雖未必是真的,但上面寫「延望具舟載余夜泛石湖,是夜,風平水凈,醉飲忘歸,意甚樂也」,這都是舟游的事情。

王陽明的《龍江留別詩》及其他書札也是佳例。其一「即日舟已過岩灘」,即嚴子陵釣台那裡,富春江上。中間「王守仁拜首書於龍江舟中」,寫得很清楚。另有一封信「九月廿三日岩州舟次父字」,寫給兒子的信,也是在船上寫的。

王寵的一件手札,「搭得船好,一路想無驚恐」,意思是坐了一條很好的船,大概一路上會很平穩。這也是在船上寫的信。

文徵明的大兒子文彭《泊舟八里灣》:「是日離下邳僅五里,風大不可行,舟中無事,書此。」

唐荊川是比文徵明稍晚一點的書畫家,其書手卷,尾雲「書宋紙一卷於劍林舟中」,同樣是在船上寫的。

董其昌的師兄莫是龍曾寫過一個扇面,題有「與周文爽舟行偶作」,此詩也是在船上作的。

二、董其昌為「書畫船」的代表書畫家

董其昌在船上的作品最多,也因為他有八次從北京往江南的長途公務旅行,以及居家出遊多喜乘船作書畫。我想寫這個題目首先就是因為董其昌,所以先發表了一篇關於董其昌的「書畫船」。我將來準備要寫一本小書,也就是關於「書畫船」,從米芾開始講起,如同上文所簡單介紹的。

有一件董其昌的畫作有題款「舟泊升山湖中,即趙子固輕性命寶蘭亭帖處」。另一件書《琵琶行》卷他用比較大的字題跋:「崑山道中舟次,同觀者陳徵君仲醇及夏文學。」董其昌老家,有董其昌的住宅,也有他老師莫如忠的住宅,密密麻麻的河道,四通八達,出門都是坐船。

圖11 元 錢選 歸去來辭圖卷 局部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我根據他的年譜和行程畫過「董其昌公務行旅簡圖」。1591年最早一次旅行,他的老師過世,所以要從北京把棺木運到福建。一路上經過山東、江蘇,然後經過太湖流域,再經浙江到福建。1592年他「持節楚藩」,到湖南去,又順便回老家一次。1596年他又「持節長沙」。來回地跑,在船上花的時間很多。他船上的作品多就是由於他的特殊經歷。之後,1597年、1605年、1609年、1622年又跑了四趟,直到1631年已經快80歲了,又南北跑一趟。「董其昌八次公務宦遊綜合水程簡圖」(圖15),把幾次綜合起來,都是走水路,包括大運河、長江、湘江和太湖及錢塘江流域。

圖12 元 趙孟頫 吳興清遠圖卷 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還有「過荊溪訪吳澈如年丈」,吳澈如曾收藏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他兒子在臨終前把畫投了火。這件作品就講到「泊舟丹陽」「近得子昂、雲林、大痴之跡,皆奇絕,遂攜至舟中,以歸心甚急……」他所收的名畫都在船上,和他一起走的。

1980年代上海朵雲軒在松江辦了一次董其昌的研討會,我們去了他的家鄉,去了重新修好的方塔公園。有一位先生拿了一套董其昌的法帖,自我介紹是董其昌的後人,我一看他的長相很像董其昌的畫像。董其昌這個人,做官做得不小,但是他有這樣一句話:「余結念泉石,薄於宦情」,他對做官並不是很熱衷,卻對於山山水水很有感情,所以畫山水,喜歡旅遊。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套董其昌早期的冊頁,「舟中冥坐,阻風待閘,日長無事」,就想到過去看到的山水動手來畫。最後的題跋又寫道「阻風長日作畫數幀」,船遇風浪臨時停靠,或在水閘中等待蓄水放行,又沒有訪客,所以畫畫。「其昌待閘清河口書」,有年月日。他畫了一套樹石稿,等著過閘口的時候,雅興來了,就加一段題跋。

他的作品非常多,像題「戊午臘月朔日舟次鳳山村識玄宰仿倪元鎮」,有年月日。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把他所有的舟中作品依年月日先後排起來了。

《夜村圖》,寫得很清楚「戊午八月十一日崑山道中寫」,他在崑山道中寫了一套山水冊。

圖13 明代太湖流域旱期河道交通情形圖(依譚其驤原圖所繪)

一張小的手卷,「是歲秋攜兒子以試事(他兒子要考試)至白門大江舟中,旋為拈筆,遂能竟之。以真本不在舟中,恐未能肖似耳」。大江舟中,可能是金陵的長江了,說明這張畫也是在船上畫的。

「乙丑九月自寶華山莊還,舟中寫小景八幅,似遜之老親家。」遜之即王時敏,他們是親家,這是在舟中給王時敏畫的,也可能是兩人同舟或聯舟而行。

著名的《秋興八景》是在鎮江的船上畫的,「庚申九月朔京口舟中寫」。

「庚申八月廿五日舟行瓜步大江中寫此」,也在船上畫的。

《延陵村圖》立軸,「癸亥二月畫于丹陽舟中」。

「甲戌秋七月書於武塘舟次」,武塘是杭州。當時他八十歲了,還坐船跑來跑去,寫字畫畫。當然坐船很舒服的,是常坐的河船,所以也不會暈船。

「辛酉重九後二日舟中偶書付祖常」,祖常是他的第二子,給家人寫的。

「己亥子月泛舟春申之浦,隨風東西,與雲朝暮。集不請之友,乘不系之舟。」畫了這張畫,跟他的老朋友陳繼儒在一起。這一段題記,可以代表他一段舟游的恬適心情。

圖14 明 文徵明 赤壁賦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張畫是給陳繼儒畫的,「壬寅首春董玄宰寫」「時同顧侍御自檇李(嘉興)歸,阻雨葑涇,拾古人名跡,興至輒為此圖。」隨身帶著一些名畫欣賞,興趣來了,就畫了這張畫。

「癸丑八月中秋後三日華亭年弟,董其昌書於吳閶舟次」,是給他一個同年中進士的朋友的一幅長卷。

另一件題「董其昌書於清溪道中」,一定是在船上。

仿董源的山水,「今日阻雨平望寫此小景……乙丑四月」,重題說「近於米參知家敬韜官舫觀北苑畫仿此」。他在碼頭上有時候碰到老朋友,是一條官舫,相當於名牌大轎車,而且對方也帶了名畫,董源的畫。欣賞過以後他就畫了這幅畫。

另外一張畫「舟行東光道中寫此」,由於「阻風崔鎮」,停船避風時,所以重題。

「記憶巴陵舟中望洞庭空闊之景寫此」,手卷描繪洞庭湖一望無際的水面。所以他畫的與他實際看到的都有關係,而且古時候船慢慢走,景緻跟著慢慢移,人很舒服,不需要走路,景緻自然就移過去了,就像看電影掃描一樣。所以中國的長卷很有意思,外國就沒有這種形式。這種山水手卷與坐在船上賞景絕對有關。

《雲山圖》,「己未夏日婁水道中寫得米元章煙江疊嶂」,講王時敏等人都要涉及到他的家鄉婁江。

有一幅畫董其昌是「舟行大江中」題識的,大概是指長江。右下角有一方印「書畫船」。

圖15 董其昌八次公務宦遊綜合水程簡圖

《董其昌的「書畫船」》這篇文章我曾發表過,文章提到董其昌有很多作品,都是旅程中在船上畫的、寫的。包括「崑山道中」「西湖泛舟」「石湖舟中」「無錫道中」等,他很喜歡旅行,就是回家休養了也耐不住在家裡,乘著小船到處訪朋友,帶古字畫欣賞、題跋、交換、買賣古字畫之類。例如萬曆四十一年這一條「癸丑仲春虎丘僧舍,三月舟中攜宋元人冊頁十八幅,俱神交詩友,以為米家『書畫船』不足羨矣」,認為比起米元章的「書畫船」還要好。

三、舟中行旅與書畫創作及鑒賞的關係

董其昌在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圖16)上有詩堂題「天下第一王叔明畫」。下面有題跋「庚申中秋日題於金閶門季白丈舟中」,在船上寫的鑒賞。他的朋友也是把畫帶在船上,互相都有「書畫船」,旅行的時候帶著這樣的名畫,實在是風雅得很。朋友之間互相欣賞,還要題跋留念。他講的不錯,此畫確實是「天下第一王叔明畫」,雖然他後來看到了更好的,但這張的確是王蒙的代表作。

圖16 元 王蒙 青卞隱居圖 上海博物館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米芾的《蜀素帖》。這個絹本烏絲欄不是畫上去的,而是在做手卷的時候用黑色的絲織進去的。米元章的字後面還有一段空,董其昌就題上去了。說「吳太學」的書畫船「為之減色」,吳太學是吳廷,他的朋友,是位收藏家、鑒賞家。他把自己的收藏帶來帶去,也做生意,也交換,所以當董其昌從吳廷處得到了《蜀素帖》後,友人就說吳廷的「書畫船」也為之減色。後面又說「太學名廷,尚有右軍《官奴帖》真本」。吳廷是大收藏家,很多董其昌的收藏是從吳廷那裡買來或換來的。

張即之的《金剛經冊》,董其昌有題跋:「歲在庚申九月廿一日,觀於金閶舟次題」,又是在蘇州附近的船上。

董其昌題趙孟頫赫赫有名的《鵲華秋色圖》(圖17),「崇禎二年歲在己巳,惠生攜至金閶舟中,獲再觀」。他的朋友也是坐「書畫船」,他又是在船上觀賞和題跋的。

圖17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卷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左為董其昌跋)

董源的《瀟湘圖》,董其昌一題再題。什麼原因呢?這有一個故事。董其昌說「余丙申持節長沙(吉藩),行瀟湘道中……」他看到這個景緻,「一一如此圖」,很像這張畫。現在展觀此卷「令人不動步而重作湘江之游」,看畫時好像又重新到瀟湘道中去旅遊了一次。其實當初他看到這張畫的時候,簽題已經模糊了,是什麼圖也不知道。但因為他之前已經到瀟湘道中去遊歷過一次,一看此畫就說這張是《瀟湘圖》,畫的就是瀟湘的景緻。所以這件《瀟湘圖》是董其昌再命名的,他知道董源有這麼一張畫,雖然之前沒有看過。所以旅行跟鑒賞也有關係。他「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第二年才得到這張畫,「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今年復以校士湖南」,又到湖南去一次,「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良可興感」。第二次去湖南,把這張畫一同帶著對景賞畫。他的這種生活,對於現在的收藏家來說是沒有了。「書於湘江舟中」,字寫得龍飛鳳舞,是董其昌非常奔放的一件題跋。

董其昌自題仿趙大年的山水畫:「昔人評趙大年畫……甲寅七月望舟行崑山道中畫並題」。到崑山去,船還在走,他寫了這個題跋,表現了他愉悅興奮的情緒。

另外,董其昌把自己收藏的趙大年的《湖鄉清夏圖卷》交換了趙孟頫的六體千字文,「遂似交絕」,他說我與趙大年的畫就像絕交了。同一天,「並見惠崇卷於惠生舟中」,惠生也是收藏家,他帶了很多書畫,其中一件是跟董其昌交換,其他還有惠崇的畫。董其昌說:「當有望氣者驚詫。」會望氣的人看到惠生這條船有這麼多名畫在上面,一定是有特別的氣(祥雲)籠罩保護著。

圖18 清 王時敏 仿倪雲林春林山影圖軸

四、董其昌之後仍繼續這一傳統

董其昌之後「書畫船」的傳統還在延續著,因為中國的交通還沒有改變。

如董其昌友人陳繼儒曾為一套書作序,「題於凝碧舟中」,說明他有一條船叫凝碧舟。陳繼儒的詩卷,題曰:「舊詞六闋歸舟吳門,書於雨篷之下」,大概風雨不大,所以在船上的雨篷下書寫自己的詩詞。

明末的米萬鍾號稱自己是米元章的後代,書卷的最後兩行是「辛酉春分書於湛園之『書畫船』,石隱米萬鍾」。現在北京大學的勺園就是原來米萬鐘的園林。我在北大看到有一個湖,湖邊有一條石頭船,不能動的,我曾在上面躺了一下。米萬鐘的印章裡面有三方『書畫船』,都是朱文,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

圖19 旅行文具箱分解示意圖四幅(順序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董其昌的晚輩朋友李流芳的書畫扇,「戊午八月廿八日,風日清美,邀西生上人同泛六橋……倚船作畫,意思閑逸,見者疑非世間人也!」在船上畫畫,自己也覺得像神仙一樣!這個手卷是「泊舟段橋」,船在橋邊停了,無事便畫了這個手卷。「丙寅冬日泊舟閶門,書唐人五言二首」,是李流芳在蘇州的一個書法卷子。李流芳的山水軸:「碧浪湖舟中坐雨作此遣興」,標準的「書畫船」上的作品。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個管道昇的小手卷,畫的密密麻麻的竹林,也是在碧浪湖畫的。

有一位比較職業性的畫家,由於他是浙江人,向來將他歸屬於「浙派」,其實是董其昌的追隨者,這位畫家是藍瑛。「藍瑛畫維揚舟次」,是說在揚州,船上畫的。

藍瑛也畫過一幅立軸,「丁酉秋仲畫於西湖舟次」,在西湖上畫的。畫這大畫不容易,桌子絕對沒有這麼大,但是中國畫可以把紙拖上拖下來畫。較多的還是手卷。藍瑛的一件手卷中有「吳趨小舠中送司馬先生歸京口……於錫山道上」,說明是去無錫的水路上畫的,仿王蒙的一張手卷,畫得密密麻麻,比較工整。

張鵬翼寫過一幅立軸,「舟泊蒼梧」。立軸比較少見,因為船上地方小,寫冊頁和手卷的比較多,立軸寫起來比較麻煩,空間有限,可能是有人替他前後拉著紙來寫。

王鐸有一幅《臨米芾》的書法。米芾有很多船上的作品,所以其中的「舟次」不是講王鐸在舟中,而是臨的米芾在舟中。但王鐸也有在舟中寫的隸書冊及立軸。

圖20 (傳)五代 董源 瀟湘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的畫《仿倪雲林春林山影圖軸》(圖18),「癸酉初夏錫山舟次,擬雲林《春林山影圖》」,這是王時敏在去無錫的船上,仿倪雲林的一張畫。這時王時敏比較年輕,董其昌還在世,有他的題跋。

另外有一位畫家叫程正揆,號清溪道人。清溪道人畫了至少一百多卷的《江山臥遊圖卷》,可是現在留下來的恐怕只有幾卷了。「此圖作於辛丑十一月,予自金陵歸……舟中隨筆。」《江山臥遊圖卷》很多都是在船上畫的,要是沒這個經歷,不會畫這麼多圖。臥遊,這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因為在船上可以躺著或坐著看山水。五代的楊凝式有詩一句「舟行岸移」,蘇東坡也有詩曰「船上看山如走馬」,人坐在船里不動,只看到對岸的風景在移動,很舒服。這就是真正的所謂「臥遊」!

笪重光畫的也是水上的江景。他是鎮江人,王翚、惲壽平的朋友。1688年畫的《秋溪魚隱》,「戊辰秋八月望後二日與南田(惲壽平)、石谷(王翚)諸君泛舟至荊溪吳光祿家,見所藏……」荊溪吳光祿就是收《富春山居圖》的那一家,這時候已經到了清初了。

高士奇是個收藏家,收藏了很多好東西,也喜歡作長題,很多都是在船上題的。因為他家在浙江,經常坐船從北京來回跑,帶著書畫。「今年奉召北赴闕,『書畫船』泊胥江濱」就是指停了船,船上帶著很多書畫、題字。我覺得乾隆皇帝有的時候也受他的影響,年月日都寫了,甚至與家裡什麼人在一起,園中開什麼花都寫進去。

圖21 北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著名的畫家石濤,他的很多畫其實是畫他自己在船上。一個冊頁題「春日秦淮舟中」,在南京秦淮河的船上。另一冊頁上題「舊紙數片,總江行所作,舟中不能盡其法,遣興而矣。」說明很多他的作品都是在船上畫的。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帶了宮裡收藏的好東西一同走。比如到杭州,就帶有關描述杭州景緻的詩卷、畫卷,到了該地就拿出來欣賞、題跋,他的興緻非常好。例如他帶著假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到處拿出來欣賞,題得密密麻麻!他不知自己看走眼了。

其實乾隆皇帝很用功,不要抓住他的小辮子就罵他。看走眼的人很多,不只是他。但是他很好學,肯研究。這次是他看走眼,但看對的也很多,不能埋沒他。他是皇帝,不是專業學鑒定出身的。即使學鑒定的也會看走眼,每個人都有可能看走眼,多少而已。還有就是進師門要有好的老師,看好的作品,不要在古董堆里成長,那裡真真假假太多了,要先看一流的東西,好的標準建立起來,比較容易看對。此外,每個書畫家的作品總是有好有壞,有年輕的時候,有身體不好的時候,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有功夫還不到的時候,有老了手不聽話的時候,所以不能總是用最高的標準看他的作品。我們研究書畫家,就像了解一個人,很不容易。你父親了解的你與你母親了解的你不一樣,你伯伯叔叔了解的你更不一樣,與你祖父了解的你也不一樣,你女朋友了解的你與你太太了解的你也不一樣,你兒子了解的你更不一樣。但是我們鑒賞家既要做祖父,又要做父母,既要做丈夫,又要做太太,要各方面都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看出的結果都會不一樣,鑒賞家之間養成經驗,所以也有不同的意見和爭論。鑒賞家其實都是像瞎子摸象,看到的古人作品只是千百分之一。好在現在資料獲取方便,印刷進步,網路發達,圖片品質比從前要好得多,也多得多。但是我在教課的時候都是在博物館對著原作上課,在圖冊上看每張畫大小都差不多,色彩也差不多,不好的畫同樣印得很漂亮,好壞之間的差距縮小了,但是看到原畫就不一樣了。就像拍婚紗照,每個新娘都拍得很漂亮,但看到真人會不一樣。這張假的《富春山居圖》上密密麻麻的乾隆題跋,我年輕的時候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四年,也是受了前輩的影響,說乾隆眼光不好,字也馬馬虎虎像麵條一樣,可是我現在越來越佩服他。他努力地做一個好皇帝,他作詩作得快,也作得多,雖然有的是代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上面的題跋都是真的。當他老了不能寫了就讓董誥代筆,董誥會簽己名,說他是奉了皇帝的命寫的。但這張偽《富春山居圖》上都是乾隆親筆,蠅頭小楷,每次都要找地方,而且規規矩矩,空間都算好的。我們現在幾十個人的精力去做乾隆皇帝一個人的研究都做不完,況且這只是他的業餘愛好,所以不要說他看錯了,字寫得不好。你這一輩子的字可能也寫不過他,他自成一格。在天津的薊縣古寺里,有一個碑廊,近一百個碑,刻有唐伯虎、文徵明等人的字,都很像,走近一看,原來全是乾隆皇帝臨的。在北京故宮武英殿中有一個大的屏風,像嵌螺鈿般以玉刻成的懷素《草書千字文》,寫得很好很流暢,也是乾隆臨寫的。乾隆南巡都帶著《富春山居圖》,比對最親愛的后妃還要親熱。我研究過一座「靜寄山莊」,大家可能都沒聽過。避暑山莊、圓明園都是從他的祖父、父親開始,由他增建的,而靜寄山莊是他親手建的,規模僅次於避暑山莊,現在已經沒有蹤影了,只有舊磚頭和舊瓦在農家的牆上和屋頂上,還有周圍斷斷續續的虎皮石牆。乾隆一生去過三十多次,寫了一千多首詩!2011年12月,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大聯合舉辦乾隆研討會,我的題目是「乾隆丙寅年」,就寫他這一年的收藏和題跋等等,很繁瑣,但是也覺得很有意思,我佩服他的勤奮和精力。

傳倪雲林的《獅子林圖》也被乾隆帶來帶去,帶到蘇州,在上面題跋。蘇東坡有一件作品,題在林逋的一個詩卷。林逋住在西湖孤山,「梅妻鶴子」,乾隆每次南巡都帶著這一卷,「頃來湖上重展是卷」,對景題字。歷史上沒有哪位收藏家題字有這麼多的,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那樣多而好的收藏。

當時有旅行用的文具箱和小書桌,摺疊起來什麼東西都可以放在裡面,筆墨紙硯齊全,架起來是小桌子,合起來就變成一個箱子(圖19)。

乾隆在船上寫的摺扇,詩云:「船窗亦自有盆梅,恰似寒山別墅陪。率寫一枝聊寄興,笑予結習未忘哉。」他的詩有一點像打油詩,但也有好詩。此扇有短跋「舟中偶寫盆梅一枝,戲成是什,御筆。」上面的盆梅是他自己畫的,絕對是親筆,也是在船上畫的。他下江南坐的皇家大船,因為也在上面寫字作畫,可以稱之為「皇家書畫船」。

近代張大千的一些作品是畫從新安江到黃山去,也是坐船。他有一句詩:「行舟莫怪長年懶,卻得推蓬看好山。」船上一路的旅行很舒服,不用走路,船走得慢也不怪船夫懶,看風景就是了,然後把記憶里的風景畫成畫。

1960年載運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包括書畫)赴美展出之美國軍艦布瑞斯峽谷號是由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莊嚴先生隨船押運,這是1961年的事情,軍艦權充書畫船。

五、「水上山水」與「山中山水」的區別

坐在船里看到的風景跟在山裡旅行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所以畫出的山水畫也不一樣。《明皇幸蜀圖》是騎著馬走山路,可以看到棧道,懸岩峭壁。我先後去了四次黃山,有些景色與《明皇幸蜀圖》頗有類似。與米友仁的畫,就是在船上看到的山水,大不相同。

《瀟湘圖》(圖20)對比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圖21),完全不一樣。《溪山行旅圖》一定要在山裡面走,不是坐船的。而《瀟湘圖》是董其昌在湘江坐船游賞後,再看到此卷即刻定名的。

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和南宋「董巨派」的大家江參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代表了山中山水和江上山水的差異。

王履的《華山圖》是山上看到的景緻,與夏圭所畫江上的《煙村歸渡圖》很不一樣。

龔賢的《千岩萬壑圖》與牧溪的《平沙落雁圖》不一樣。

梅清的《黃山冊》與趙孟頫的《雙松平遠圖》也不一樣。

現在有了飛機,從高空俯瞰河流在山中蜿蜒,畫出來的山水又不一樣。有畫家是專畫這種從高空俯看的作品。

結語

全世界獨有的「流動畫室」——「書畫船」的傳統,在20世紀中期因為生活和交通的革命性改變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也在全世界消失。

//////////////////////

//////////////////////

//////////////////////

20天爆售 200冊!

現補貨 50冊!

《印證——當代書家用印題跋邀請展作品集》

100位書家印人、100個暖心故事、100種創作呈現!

一次蠡探當代書家印人審美情趣的絕佳機會……

100位作者,220頁,正度十六開本;

當代書法篆刻全新創作模式探索呈現!

實力書家印人自選常用印並題跋;

平凡而又非凡中的書寫與鐫刻;

生動記錄並見證當代書壇實力名家的

親歷故事情節、歷史進程;

全部藝術家原創精品;

書法、篆刻、邊款、箋藝看點諸多;

極具收藏及創作參考價值。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樓蘭簡紙——一窺晉人的真實用筆!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