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孩子能成功?斯坦福博士研究了50年,得出這個結論

什麼樣的孩子能成功?斯坦福博士研究了50年,得出這個結論

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閱讀踐行者

1200多個繪本音頻、兒童歌謠免費聽

01 棉花糖實驗

1966到1970年,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600多位兒童,年齡在4-5歲之間,每數十名一個小組。並讓他們待在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凳子的小房間里。桌子上有他們愛吃的棉花糖

研究人員告訴他們:

你們可以馬上吃掉,但只能得到1顆棉花糖;

等待研究人員回來再吃,就可以得到2顆棉花糖。

這個等待時間,一般為15分鐘。

結果,大多數孩子都在研究人員回來之前,吃掉了棉花糖

只有大約1/3的孩子堅持等到15分鐘。

這些堅持到底的孩子,有些閉上眼睛,有些假裝睡覺,有些自言自語或者唱歌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們得到了更豐厚的報酬——2顆棉花糖。

米歇爾教授繼續跟蹤研究參加實驗的孩子,到他們高中畢業,甚至一直到他們35歲以後。(一直到現在米歇爾都有跟蹤這些孩子的狀況)

這些跟蹤研究的指標,包括他們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健康指數、人際關係等等。

研究結果顯示:

那些能等待並最後吃到兩顆糖的孩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而那些急不可待吃一顆糖的孩子,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慾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慾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後面的事情。

善於等待的孩子在各個指標的表現上更成功。

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02 生活中的「延遲滿足」

棉花糖實驗,又被稱為「延遲滿足實驗」。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忍耐」。

」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麼他就可以去學習而不是看電視」,米歇爾說,「將來他也會積攢更多的錢來養老。他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

想一想,當孩子們想看電視,做父母的是立刻滿足他們,還是鼓勵他們「延遲滿足」?

在孩子在商店看到一個玩具,哭著鬧著想要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立即買下來給他們?

親子閱讀的吸引力,永遠沒有能「即時滿足」的電子產品那麼吸引,我們怎麼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書本上來?

我還記得我家孩子四五歲換牙期的時候,特別愛吃糖,牙齒都有一些變壞的跡象了。

我和孩子爸反覆告訴他,吃糖可能導致牙齒「全部壞掉」,甚至以後吃不了東西。

但是並不管用,孩子並不是不知道這些壞處,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抵擋不住糖果的誘惑。

這種缺乏自控力的行為,也許我們平時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其實對孩子的成長起重要作用。

03 延遲滿足有多重要?

所謂的延遲滿足,就是為了追求更遠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利益,剋制自己的慾望,抵擋住面前的誘惑。

比如: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學者,就必須啃下很多大部頭的研究著作,慢慢形成自己的體系。這個過程很枯燥很漫長。遠遠沒有睡一覺或者外出聚會那麼滿足。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運動員,就必須忍受超負荷的日常訓練,等待質變成量變。當同齡人在享受的時候,你還要十年如一日地練習。

有「漢字激光照排之父」之稱的王選院士,剛開始投入到激光照排的研究時,幾乎無人看好這個領域。但他10多年如一日,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每天日夜地工作。終於研製出中國第一台計算機激光漢字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且「某些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人生的很多大目標都是長遠的。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刻苦、辛勤、單調、厭惡、沉悶等,如果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缺乏自制力,追求即時的享受,那麼目標就永遠完不成了。

很多父母都知道情商的重要性。情商的本質是,管住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從這一點上來說,擁有「延遲滿足」這種情商,可能比智商更重要。

04 怎麼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3歲前的孩子,還不需要培養這種自控力。父母還要儘可能滿足孩子愛和依戀的需求、餓了及時給吃的,哭了及時要抱。

3歲到5歲,孩子開始有社會性的需要,這時以建立規則為主。比如每天什麼時候看多久的電視,都要和孩子一起建立規則。

5歲以後的孩子,我們才要注意培養其「延遲等待的能力」。以下方法可做參考:

(1)避免誘惑

在「棉花糖實驗」中,一些孩子為了讓自己等待更長時間,用手蒙住眼睛,或者把棉花糖藏起來,眼不見為凈。這就是採用了避免誘惑的方法。

「當我們看不見誘惑,就很難受到誘惑了。」

那麼生活中,父母可以把電子產品藏起來,把零食放在柜子里,或者自己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產品,都可以很好地避免誘惑。

記得我小時候,父母為了不讓我看電視,把遙控器藏起來,或者把電閘關了,各種方法都採用過。

(2)積極地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面對誘惑的煎熬時,唱一首歌,或者想想有趣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這種方法的竅門在於想一些「積極的事情」,而不是「負面的消極的事情」。後者只會讓我們用即時滿足來安慰自己。

(3)自我暗示

在原實驗中,一些孩子反覆對自己喃喃自語:我必須等待,這樣我就可以得到2顆棉花糖。

這樣的自我暗示法,讓孩子可以等待更長時間。

如果下次孩子想要馬上得到一個東西,家長就可以教孩子這種重複好記的提示。

(4)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看起來很難的工作

有一些事情看起來很難,暫時可能無法達成目標,所以孩子往往會畏懼困難而不開始做。

在《GRIT》(堅毅)這本書里,作者 Angela Duckworth 說自己給孩子們立下一個規定:不管你開始學什麼,至少要學1-2年才能放棄。不能中途放棄。

在孩子學鋼琴,或者舞蹈的過程,可能剛開始很難學,看不到進展,所以就想放棄了。其實有時候,堅持度過開始比較困難的階段就好了。我們不妨為孩子立下這樣的規矩:只要開始做一件事,爭取把它做滿一年。或者,開始做一件事,就要做完為止,不要中途放棄。

05 陪孩子看有關「延遲滿足」的繪本

有哪些關於「延遲滿足」的繪本呢?

《別讓鴿子開巴士》

最典型的就數這本《別讓鴿子開巴士》了!書本里設立了一個規則:不能讓別人開巴士。

不管鴿子如何乞求,始終遵守這個規則。一直到司機回來為止。我們不妨和孩子扮演書中鴿子和被祈求者的角色,這樣孩子就知道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通過哭鬧得到的了!

《媽媽的紅沙發》

這本書講了一場火災講小女孩的家裡燒為灰燼,然後她們重建家園的故事。

當辛苦積累下來的傢具被燒光之後,家人們還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幸好人沒事。

重新開始很難,這種滿足感不會迅速地到來。但是家人們省吃儉用,終於靠自己的努力,買了一張漂亮、舒服的紅沙發。

看了這本書,你也可以引導孩子存錢,去得到某個他特別想要的東西。這也可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感。

結束語

培養延遲滿足感,最重要的方法,當然是父母們以身作則。

育兒的過程,本來就是一件「延遲滿足感」的過程。

我們的親子閱讀,我們的耐心,不會立刻得到回報,但是終不會被辜負。這就是爸媽們常說的「靜待花開」吧!

成功的人,往往關注長期的目標,他們可以用5年,10年,15年來做一件事情。

而失敗的人,只注重短期的快樂和享受。

勝利往往屬於那些不懈努力、善於等待的人。

最後:

親子閱讀、英語啟蒙不知從何下手?

點這裡,你想要的都在裡面。

文| 毛媽Carol

編輯 | 毛媽團隊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毛媽Carol繪本閱讀 的精彩文章:

美國幼師力薦!一本看完就決定終生收藏的繪本

TAG:毛媽Carol繪本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