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崇煥是怎樣讓寧遠城固若金湯,讓努爾哈赤魂斷寧遠城的呢?

袁崇煥是怎樣讓寧遠城固若金湯,讓努爾哈赤魂斷寧遠城的呢?

大家都知道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打敗努爾哈赤,從而扭轉了大明朝在遼東的戰局,但是這座寧遠城,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今天我帶大家來了解這座固若金湯的寧遠城的來龍去脈。

寧遠城始修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當時稱為寧遠衛(衛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創製的一個軍事單位,是明朝軍隊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衛管轄5600名軍人),兩年後(即1430年)開始修建衛城。開始衛城很小,據史書記載:衛城周長六里八步,城高二丈五尺。護城河深一丈,寬二丈。

到了天啟三年(1623年),袁崇煥親自主持重修寧遠城,寧遠城的地址位置相當重要,在遼西走廊的中間部位,是山海關的北大門。史書上記載:「內拱岩關,南臨大海,居表裡之間,屹為形勝」。說明袁崇煥的軍事眼光確實很獨到,在不願將八百里江山拱手讓人的情況下,選擇這麼至關重要的地方築城。

袁崇煥重修後的寧遠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上二丈四尺。」比原來的舊城更大,更加堅固。袁崇煥熟讀兵書,並且精通西方的築成方法(明朝中後期大量的西方傳教士帶來了西方的文化,包涵兵學)。在城牆四周加建了三面伸出牆外的方形敵台,史書記載:「形如爪牙,以自相救。」就是這個中西結合的築成方法,給後來打敗努爾哈赤的進攻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因為敵台三面伸出牆外,把從葡萄牙買回來的大炮架設在台上,這樣的建築結構,有利於居高臨下的打擊,又有利於火炮射擊的射程。還可以利用戰時的不同打擊方向,進行三面射擊;又可以與另外的敵台形成交叉火力射擊,這樣能確保城牆不被挖掘(後金的軍隊擅長野戰,對於攻城戰沒有太多經驗,採取了蒙古軍隊的地道法,俗稱挖牆腳)。

寧遠城的重修使得戰略形式發生了些微的變化,但是百戰百勝的努爾哈赤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當作一般的攻城戰來對待。大明朝廷經過孫宗承和袁崇煥的不懈努力,構築了寧遠、錦州為主體,杏山、松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城遙相呼應的防線,使遼東的局勢形勢大為好轉。

寧遠城在整個明末一直未被攻破,崇禎十三年(1640年)松錦大戰後作為遼東的唯一的一道軍事屏障,被吳三桂鎮守,清軍仍然毫無辦法,無法踏過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最後卻因為闖王李自成率兵逼近京師,崇禎皇帝不得不調吳三桂內援,才使得清軍有機可乘。山海關外土地也因寧遠城丟失而失守。大明王朝也在這座袁崇煥親自打造的金城失守後,不久滅亡。

袁崇煥從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到營建這個堅固防線到底走了多少路,沒人知道,到底經歷了哪些坎坷,又有誰說得清呢,這麼一位民族英雄,最終死在自己人的刀下,還是令人感到扼腕嘆息。

------------------------------------------------------------------------------------------------------------------------------------------------------謝謝閱讀,歡迎訂閱收藏與轉發!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的第一堡壘,沒有經歷戰火的洗禮,為什麼卻從內部瓦解了?
此人屢敗孫氏,是東吳的剋星,青年早逝,令曹操父子惋惜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