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力:減負,該問老師怎麼做嗎?

劉力:減負,該問老師怎麼做嗎?

名家經典 思享美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減負,該問老師怎麼做嗎?

劉力/文

閑時,瀏覽頭條,看看資訊,了解一下社會問題,是當下很多時候我也很喜歡做的事情。

這天,再次打開頭條,看到悟空問答中有人提問:減負,老師該怎麼做?心中不覺慘然,繼而就會思考,轉而甚至會有憤然。

減負,真的是老師該辦的事情嗎?作為教育終端鏈條上的一個部分,老師真的能左右教育減負這麼重大的問題嗎?又或者講,老師真的可以對減負報以擁抱,甚至潛心找尋減負之道嗎?二十多年來的境遇,已經用最慘烈的方式宣告了這個重大決策的破滅。那麼今天,我們還需要再繼續前任的砥礪前行嗎?

說實在話,常常也能看到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硬是在廢寢忘食的苦學中累倒了身體,壓低了眼睛度數。這中間自然也包括很多我們教師自己的孩子。我們無比心酸但又不得不一次次撿拾起作業的大棒,懷著悲憫的目光看著一個個孩子在自己的壓迫下逐漸萎縮成凋零的花。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曾經有教授義正辭嚴指出:我們要用高考的改革倒逼著中小學減負。然而事實是,中小學的考試常常只為驗評老師教學而設,根本與那個和孩子命運前途相關的高考制度沒有了多大的關聯。在中國這樣一個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奇葩教育環境下,又能有哪一個教師能夠拍著胸脯說自己的減負政策最終會讓自己在殘酷的評比中屹立不倒呢?

在這種割裂了學生前途和教師飯碗的巨大體系中,教師常常也同自己的學生一樣,是「天涯淪落人」啊!

我曾痛心疾首地指責我們的教育讓學生成了帶血的麥穗,從而對學校提出建議,希望能夠讓孩子推遲上學時間。然而,黑龍江等省份的實驗性內容,在我們陝西似乎並沒有多少啟示,甚至到現在也沒見有多少全國的省份開始趨之若鶩。由此也可以看出,每一項關於教育方面的變革在真正前行的路上會是多麼的艱難。

上有所指,下必從之。這是中國這樣一個教育界通性的規範,然而很多時候,求取成績的學校不但不指責努力哪怕是愚蠢的行為,反而還會放縱甚至默許這種對學生造成戕害的行為。於是,一個個有著千年道行的老師們就積極行動起來,恨不得把所有的學生都逼得不睡覺才好。殊不知,學生也是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好的身體,還有健康活力的性格,......可那些老師們,只要成績好,便可以趾高氣揚,帶著勝利者的姿態,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個人難得的經驗。豈不知他們的臉上個個「寫著血污」。

不拼不搏,高三白活。兩眼一睜,開始競爭。一個個帶著血淚的標語已經堂而皇之地貼在很多教室的牆上。入門即靜,入座即學。這更是每個班級有效治理的法寶。不經意間,我們一個個學生就成為了學校手中的電視機,在學校這個萬能遙控器的指揮下,秩序井然,天下太平。

在這中間,最難受的常常並不是學生,而是一直要這樣下去的老師們。學生可以逃避,可以幾年後拍屁股一走了之,而老師們,卻是需要「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師的平均壽命是59.5歲,我對此深信不疑。

的確,有很多的教師佼佼者,他們或者已經退居二線,或者成名成家,光環加身,在他們的文字中,教師就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教師就應該去做一個支持孩子生命成長的助推者,教師不應該只為分數活著。

然而,面對現實的冰冷殘酷,我們的老師們卻仍然不得不做著跟專家們相反的舉動,因為他們知道,成績才能維繫自己的職業,業績才能造就自己的成就。沒有多少教師敢於用自己的職業作為賭注,去為孩子真正營造屬於他們未來的天空。孩子未來的天空也許只能在他們自己,包括他們的家庭,開明的父母和民主開放的社會輿論環境。

這些都不在老師的計劃書里。

最近一個慘烈而心酸的事實是,七年前海口市窮山中學高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馮芳弟,因為要趕上第二天數學教研時間,加班閱卷整整一個晚上導致清晨猝死,再次讓我們認識到了老師辛苦的窘境。因為老師加班猝死,於是家屬通報學校,學校向當地人社部門提出申請,認定馮老師為工傷。然而行政部門卻是絕不認可的。這場馬拉松式的訴訟進行了七年。最終高院認定了工傷申請。遲來的正義卻足以把所有關於老師的苦難境遇撕得支離破碎。

是啊,朝九晚五的人們很難相信,中國還會有那麼多的傻老師,會把自己的工作帶回家,通宵達旦;更不會想到,中國還會有那麼多的笨老師,會一邊種地一邊教學,每個月只拿最多一二百元的工資;甚至不會料到,中國會有那麼多的蠢老師,會在自己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工資里,挪了又挪,只為孩子們的心裡能有一點光,一點溫暖;.......

所以,在行政部門的眼中,老師就應該和自己一樣,只消費白天,而留黑夜洒脫,就該在已經無所事事的黑色襯托下,瀟洒走一回,陪陪孩子,老友相聚,相約鍛煉下身體,加深一下夫妻感情。然而卻不料,很多老師們卻就因為只能把孩子生病了的孩子放在家中,或者帶進教室,與愛人常常因為分別太久而情感危機,與老友屢次推脫而最終友情暗淡。老師們的朋友圈因此縮水了再縮水,最終就成了教師們自己的團體舞。

那麼,我們還有多少理由在每次減負來臨的時候,總是對教師揮舞大棒。沒有硬起來的行政部門是不是該反思下自己,能不能想想實招,出出好主意,最大限度上讓剛性要求斬斷伸向學生的黑手。讓我們的孩子不再有沉重書包,不再有做不完的作業,不再睡眼朦朧地披星戴月。

惟其如此,教育才能真正脫困,而我們的教育減負才能真正美夢成真。

——2018.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力薦 的精彩文章:

陳靜:奶奶的聚會
柴柯:自惜尋冬來較晚

TAG:力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