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女也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商女也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還是想說幾句,關於《金陵十三釵》。

看的時候笑中有淚,淚中有恨,時而沉重,時而抑鬱,時而幽默,時而感動。這絕對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回家的路上跟某人說,要是《十三釵》都拿不了奧斯卡,我覺得中國人從此真沒必要湊那個熱鬧了。就像諾貝爾文學獎一樣,中國人沒拿過,就能說中國沒有特別優秀的文學作品嗎?我們多數時候是自己要硬往西方價值觀的套子里鑽。

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著。心裡一直有各種複雜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突然間有很多問題。關於人性,關於日本人,關於戰爭。我拉著某人給我講歷史,為什麼南京最慘,後來中國怎麼贏的。好像自己白學了歷史一樣,對抗日戰爭的概念淡化到竟然忘了這場戰爭打了 8 年。

《南京南京》上映的時候,我也是第一時間去看了,當時還是一個人去的。雖然有亮點——江一燕扮演的妓女很出色,但總體我是輕鬆地心情看完的。事後內心未起任何波瀾。看《金陵十三釵》的時候,很多細節都讓我哭了。並不是說導演在煽情,電影很克制,注意了情緒的調和,秦淮妓女的嬉笑挑弄和地道的南京腔都給電影增添了不少笑點。但是由於南京大屠殺的背景,整個故事基調始終無法輕鬆起來。觀影時,內心一直處於痛苦的糾結中,以致於把他的手都掐疼了。

想想佟大為飾演的國軍戰士們如何用身體來抵擋坦克,我就心驚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慘景,真的很揪心。那種慘,好像不是能夠想像的,不敢看那些畫面,那種仇日情緒一下子就在我心裡翻騰。很多觀眾看到這裡,大聲嘲笑她們的傻,竟然會為了琵琶弦而跑出去送命,當時覺得這些公然藐視她們的男人很可惡,男人重命,女人卻是重情。對於沒有多少寄託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環和貓,都值得她們冒死追尋。這就是她們的精神寄託,無關世間安穩和動亂。和平年代,她們也是邊緣人,戰爭年代,同樣沒有逃脫邊緣。從良家女子變為妓女起,她們就學會了在自己的世界裡求生存。

在戰爭中,生命太卑微。活著既難又屈辱的,不是這些妓女,而是平凡人。是心靈純潔的孩子。電影中設計的很好的一段是,把十二釵化妝為女學生之後,她們相互感慨曾經的純真。玉墨說,她的生活就是在13 歲的時候被徹底改變了,從一個好女孩變成了一個壞女人。這些被逼良為娼的女人們, 13 歲的時候都是純真爛漫的女孩,就像教堂里的女學生一樣。受過摧殘的她們更懂得保護年幼的女孩,所以她們挺身而出了。

那曲《秦淮景》,第一次是穿著學生服唱的,而在書娟的回憶里,卻是穿著艷麗旗袍的十四釵。歌聲彷彿把我們帶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們最後的光彩。很凄美。很蒼涼。

恰恰是這樣一些邊緣的女性,她們在關鍵時刻,用生命包容了這個世界的醜陋。《金陵十三釵》和《扶桑》,都是嚴歌苓對她們的讚歌。有評論說,奧斯卡大片都關注人性,關注邊緣的人性光輝,老謀子是討好奧斯卡。可是我想說,難得咱們的電影中高揚了平等和尊重的旗幟,為什麼一定要覺得自家人的覺悟就是為了討好那不看見摸不著的西方價值觀呢?我們對自己為什麼不能夠自信點?別人拍的出來《辛德勒名單》《生死朗讀》,我們為什麼不會有自己的《金陵十三釵》。

搞藝術的,請不要用常人的世俗心態來揣度他們。不是所有導演都沖著金錢和利益而去,不是拍了個電影就是為了拿奧斯卡。他們想做的,無非就是拍一個好電影。一個首先是自己喜歡的電影,然後是能贏得觀眾喜歡的電影,最後才是評委喜歡的電影。真正的藝術家,不為別人而創作。他的創作,是內心的需要,是藝術的呼喚。

好片不怕被潑髒水,好導演根本就不在乎無道德的詆毀。

本影評節選自豆瓣用戶@冰婷

《好片是經得住考驗的,好導演是經得住詆毀的》

《金陵十三釵》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恆 / 嚴歌苓

主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 / 倪妮 / 張歆怡 / 黃天元 / 韓熙庭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 英語 / 日語 / 南京話 / 上海話

上映日期:2011-12-15(中國大陸)/2011-12-23(美國)

片長:145分鐘

豆瓣評分:8.0

電影私享會&映後分享

《金陵十三釵》

時間:本周五晚7:00

地點:機電院報告廳

活動ID請關注到夢空間APP通知

活動現場將抽送6張電影通票

路過的小夥伴千萬不能錯過呦~

使用七彩院線校園影院提供的專業放映設備

七彩校園影院

昆工大學生自己的影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MUST迷影 的精彩文章:

TAG:KMUST迷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