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作者:絲絲細雨

夏天到了,公園相親角的大爺大媽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奮鬥。這些為自家大齡未婚兒女操碎了心的老人們,可能實在無法理解,自家條件優秀的孩子,怎麼就能推銷不出去。在這其中,女兒又比兒子更讓人發愁——精心養到大的閨女一不小心就躋身大齡剩女的行業,簡直讓人在老年廣場舞夥伴的隊伍里抬不起頭啊!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一天又一天的無功而返,也許會將這些心力交瘁的大爺大媽們逼到恨不得買台時光機,把自己不省心的孩子扔到古代。網上都說了,古人結婚早,膽敢晚結婚都是要判刑的。尤其是閨女,到年齡不結婚官府還會強制命令相親婚配,多省心啊。

不妨再暢想一下,去哪個朝代好呢。秦漢?不行,經濟發展太落後。明清?不行,禮教太嚴,畢竟是親閨女,嫁不出去也別裹小腳自殘啊。唐朝吧,國家昌盛民風開放,再舒心不過了。

有這種想法的中老年美女帥哥們,唐朝大齡剩女指南,了解一下。

一、國家也是很想讓你嫁出去的

唐朝初年,我們萬民敬仰的世民兄在登上皇位沒多久,就下詔鼓勵大家儘快解決個人問題,不要爭做剩男剩女:「其庶人男女無室家者,並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皆任其同類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喪達制之後,孀居服紀已除,並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

到了歲數儘快結婚,不要在家裡蹲著給國家人口問題增添煩惱,喪偶的也別矯情,大方接受官府相關工作人員的熱情牽線。

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唐朝初年嘛,熬過了幾百年的戰亂,人口和國家的小麥一樣一茬又一茬的減少,再執行計劃生育,不,守節守貞的道德規範就要變成少數民族了,當然不能再走矜持路線。更別提大齡未婚人士,簡直就是拖唐帝國稅收的後腿。於是皇室帶頭早婚早嫁,也鼓勵大家到了青春期就趕緊成家。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到了開元年間,按說國家發展勢頭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不然也不會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了嘛),對於老百姓的個人問題應該抓的不是那麼緊。

而實際情況是,玄宗追隨著祖輩的腳步號召大家儘快組隊成家,還把女子的適婚年齡提前了:「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生活水平上去了營養跟得上,13歲發育的差不多就能嫁人了,趕緊的。

到這裡,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和剩女有關係的線索,多正常的封建社會鼓勵多生多育的國家政策啊。然而有一點值得注意:兩次君王下詔,卻並沒有像秦漢時期那樣,強制性命令民眾到了年齡必須脫單,脫不了的官府工作人員要上門給予幫助,拒絕接受的話家中父母就要去大牢聊一聊,地方長官本年考評業績也別想了。


二、然而你以為這就能順利脫單了?

唐朝的婚嫁詔令,更像我們現代社會中每天聽到的「請抑制你買房的慾望」的號召,然而大家可聽可不聽,除了特殊人群外,大家我行我素買的不亦樂乎,也沒人管的感覺一樣。

也就是說,即使國家一再下調女性的適婚年齡界限,竄到二十以上仍然待字閨中的妹子們依然大有人在。要不著名的靈魂詩人白居易怎麼會發出「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歸,近代多離亂,婚姻多過期,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遲」這樣的感嘆。

有人說,像戰亂、守孝這樣的天災人禍,屬於不可抗力因素嘛。打仗按年來算,守孝也以年作為計量單位,一不小心錯過了花期是有的。發揮一下主管能動性,別太挑,還是可以順利避過剩女的詛咒的。

這就想得有點多了。

首先,我們要清楚,唐朝是一個很講究門第的時代。受南北朝時期「高門嫁女,娶婦索財」觀念的影響,妹子們在婚姻市場搶手的原因只會有兩點,要麼出身高,要麼嫁妝多,當然那種二者兼備的我們就不用在此徒勞的仰望了。

擱到現代我們對妹子的要求是白富美,然而在唐朝只要有「富」就可以了。至於白和美什麼的,不要緊,家裡的姬妾可以彌補這點遺憾。妻子娶回來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壯大家族資源,甚至提高家族門第。

因此北齊社會學家顏之推曾對此社會現象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辱,可不慎歟。」

可惜這犀利的點評並不被世人所接受,累世清望的山東舊族帶頭,將家裡的閨女明碼標價,求親者竟然絡繹不絕,也搞得整個社會婚嫁競奢之風愈演愈烈,可與我們現在的買房熱一較高下。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現代社會你是怎麼為了一套房欲生欲死,千年前的妹子就是如何為了一點嫁妝嫁不出去。大家還是很有共同語言的。


三、灰姑娘只能永遠掃地

那麼問題來了。有吃土的妹子,就會有赤貧的屌絲,誰也不要嫌棄誰,互相湊合一下算了。那就要說道唐朝一個著名的制度了。

自從科舉制在唐朝被發揚光大起來後,無數學者針對其在社會變革和歷史進程方面的里程碑式意義深入研究,大加讚歎。但是說實話,科舉造福的是窮小子,卻並不是灰姑娘。

我們高中在學習科舉制這個知識點時,旁邊總會附上一句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國家為廣大寒門出身的男性開通了一條躋身上層統治階級的高速通道,有運氣有才學有手腕的窮小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那麼為什麼還要屈就鄰居家的灰姑娘,而不是等到身價倍增之後想辦法娶有錢有勢的公主呢?少奮鬥十年總是好的,古今通用之理。

唐朝的大齡剩女該如何是好?

但是國家卻並沒有為貧寒的灰姑娘們送去一個神仙教母,也就是說,她們一輩子都會處在沒錢、沒勢的狀態中碰不到命運的轉折點。她們是好姑娘,可是她們嫁不出去。

《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陸縣丞的女兒因家貧受盡人情冷暖,憤而投井,變成女鬼以後仍對自己無資材不得嫁的單身狀況耿耿於懷。終於在一年以後託人說媒李十八(別問我是誰)。李十八活得好好的,根本不信這個邪。結果過了兩天病死了,他家的人都覺得這是天命姻緣,給陸女郎和李十八結了冥婚。

變成鬼還要搞點不科學的事情才能讓自己脫單,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對於貧窮的大齡剩女們懷揣著怎樣的惡意。不過男權社會下的妹子,不依附於家族,不依附於男人,能夠活得恣意精彩的都是鳳毛麟角,大多數都可以預見到自己今後悲慘的境地:

當年未嫁還憂老,終日求媒即道狂。

兩意定知無說處,暗垂珠淚濕蠶筐。

一生孤苦,無處可依。終日辛勤勞作,卻養活不了自己。

相比較下,現代社會有學歷有工作的仙女們,其實不能被叫做剩女。不是社會挑剩下了她們,是她們不願將就而已。

參考文獻:

1.《太平廣記》

2.《唐代貧女難嫁現象探析》

3.《唐代晚婚女考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