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周口心意六合拳

周口心意六合拳

一把一肩,把手與七拳結合(頭、肩、肘、手、胯、膝、足、合稱七拳),是實戰中的一把重拳。因冷兵器時期的徒手搏鬥已基本退出歷史,而今此技只有少數人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

網路圖片

一、一把一肩的練習方法

陽式起步法練習:分定向練習,異向練習,多元練習。

定向練習:由輕步站起勢:前手前足先起動,前腳(左)先前進一步,前手隨之上升,掌心朝下由左向右,應中線而劃弧,後腳(右)隨之起進一大步,後手也隨之左手起動而起動,由左手外,從左向右,向上起手,掌心朝下。起至右頭頂稍高時,隨著右腳的落地,突然向下打出照意單把,單把與肩平,掌心朝前,掌指直立,左掌附於右肘左下側。隨之上後步(左),下手(左)從肘下向前弧形抽出,右掌下落,右腳再向前進一步。隨著右步落,右肩順勢送出,肩上下與腳(右)尖照齊,左手附於右肩部,身體向左側轉,重心中正,身體稍向前傾,頭屬陰,眼屬陽,兩眼平視前方。以下再活步,恢復立正姿勢,由輕步站重新練習。

異向練習:由輕步站下勢: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單把,然後向後轉體180度,打出一右肩手拳,接著向前進恢復立正姿勢,再由輕步站起勢重新向前打出照意單把,然後再轉體180度,向前打出一把肩手拳……。如此類推向前練下去。

多元練習:就是多方位或錯中方位,或交叉方位,或字母方位或圖案方位……。歌曰「橫豎掂倒不定式,左右來往任意行。」因此,一把一肩的練習可以走十字形。例如: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單把,然後轉體180度打出一肩,再右轉體打出一把照意單把,再轉體180度打出一肩,按這樣的順序一直練下去,就是一把一肩的十字練法。

歌日: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只在洞中藏;眼觀六路明前後,左右栽膀點內傷;有人來尋拳中勢,一把一肩勢猖狂。

又有隱語歌訣日:

(一)雲霧欲滿天,岳隱彩雲間;急風裹驟雨,山色面目見。

(二)把如雲霧肩若山,山霧遼繞盡其間;撤掉迷障盡殺氣,進步踐踏一步殲。

(三)把肩去霧大,動法尤欺詐;不知勝似虎,貼身來年怕。

二、一把一肩的手法

手是尖兵,手是前哨,手是引要,手法虛虛實實,實虛相兼是也。手在伸動著法的實戰中,以明要以虛引,以強攻以點射,以穿插以格攔為主,以牽引以捉拿,以順勢巧奪為輔。手法在激戰中遮攔擁架,劈掛崩鑽……無一不能,而在與七拳伴伍的行列中,又起著虛實相因,巧取豪奪,分化牽引之用,要明確手法之要在以下幾點:

(一)手法要虛中見實

在徒手搏鬥的實戰中,手法要靈活機動,虛中見實。該虛晃的要虛晃,虛晃是實中虛晃,動作如果太虛,就起不到晃的作用,顯得輕浮,不能使彼方驚覺,難以起到奪敵心志的目的。所以虛晃之實的份量,要足以引起或牽動彼心理防線移動,使彼按我意圖行進。

(二)手法應實中藏虛

實戰中的手法,要虛中見實,又要實中藏虛。例如:我以拳擊彼面目,彼防之,而我手重,彼強攔之,火候已到,我應迅速抽手,換其它著勢以攻之,攻則勝。如我強攻中一直不換勢,勢必遭彼計算,攻而不成,這就是實中藏虛的驗法。

(三)手法要虛實相兼

徒手搏鬥,兩人對壘,或三人對抗,或於混戰之中,手法要虛實實虛,虛實相兼。例如:我欲引彼,彼不睬,我即隨而攻之;我欲強攻,彼攔之,我即可以順勢而換著……。總之,手法的虛實要看具體的式勢,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該輕要輕,該重則重,輕中要含重量,重中足見靈動,可謂善戰也。有歌為證:

1.一把一肩動勢多,各種肩法都適合;只要臨場適應勢,四梢一驚盡發作;輕則痛胸肺尤詐,重則卧床可休克。

2.手雲繞肩穩如山,格攔擁架隱著肩;地殼不移山不動,肩動切骨賽神仙。

3.手起腳必先,中門不可偏;肩打中胸部,一著把敵殲。

4.把肩同時過,著法集上垛;一手不過意,他著那放錯。

三、一把一肩動作的眼法

歌曰:動動眼法動動別,動別動動眼不邪;眼不離爾中心線,上下七拳著封絕。

譜曰「耳有不時常報應,眼有不時常循環」,動作不一,眼法有別,姿勢有錯落,眼睛要隨活,技法有差別,眼法察秋毫。不同拳法,有不同的用眼之法,心意六合拳特彆強調用眼之動法,各個形法,各種手法、步法、身法均有各自的用眼之道,如不詳察其法,動作容易失誤。

(一)動法不同眼法有別

動作所循方向一致,往返重複一樣,眼的搜索目標,管控方向一致,一旦動作有變,方向不一,眼的觀察範圍就不一樣,管控空間也隨之擴大,動作越是變化多端,眼法巡視越是頻繁,如異向動作,眼法要照顧前後或左右,若十字練法或多元練習法或作戰,眼法就是要視巡八方,顧周全,不但要注意四圍,還要照顧到四圍空間。

(二)動別動動眼不邪

動作方向一致,而動法有別,或前後跳躍,或左右騰挪或上下浮動,只要目標一致,眼法就要注意一線的方向,要一直注意對方動態,稍有變化就要作出相應調整,不能讓對方發現我之意圖,只能我牽制彼,而我不被彼所調動。這就是所謂的「動別動動眼不邪」。的目的。

(三)眼不離爾中心線

眼睛不能離開所向對面人物的中心線,眼法應始終盯緊對方,掌握整個戰局,把握動作的準確性,同時也容易造成順勢著勢。由於眼法的正確使用,而我則容易找到對方的重心線,只要動作使對方失重,動作就可以成功。有歌為證:

1.手起腳動眼必先,瞅准中節好用肩;順勢利闖虛晃勢,事半功倍肘頭間;不問當事誰敢擋,踏進中門一橫殲。

2.遇事不能躲,眼睛掃一圈;肘手心中數,圍者分別殲。

3.視前把手需放眼,手眼領汝跑的遠;貼身隱肩真老虎,肩動傷情無法減;有人來問拳中式,把肩結合始空前。

4.手如流星眼如電,腳踏中門正危險;肩把結合一併用,就是神仙也心寒。

四、一把一肩動作的身法

身如彈簧腰如軸立,肩胯結合,肘膝相依,掂腿擰身一百八,捆身松胯三百六,起如鑽落如翻,打倒他人還嫌慢,起如鑽落如風追趕日月不放鬆,這是一把一肩練身法的寫照,其在戰鬥中折轉快,起伏急,周身一寸頓發疾,貼打快,奔騰猛,身如膠龍不見影,貼身驚,爆發猛,腳踏中門勁力整。其勢之迅,傷人之痛,非一般著法所比擬。

(一)調整身法需走掂腿之式

一把一肩動法若走一向練習,可以直線前行,又可原地發作,若行異向訓練,伸縮轉折就快,跨度遠,幅度大。若走十字法或多元練習,身法的擰旋走轉就隨心意而動,戰時隨勢而發,要想達到以上目的,需用掂腿之法而調之。掂腿左手與右膝合,左肩與右胯合,步步折轉,動動擰旋,手在旋中撲伏,肘在旋中扣合右肘與臍走右勢,左肘與臍合行左勢,腳掂起而輕柔,腳落地如任毒物,身重腳不響,勢快無有聲,左勢、鼻尖、左肩、右腳三尖照(中間左肘與臍合),反之一樣,如此練法久之,身法靈活,步法得當,不論一把一肩動作動走一向或動發兩儀,或走十字或行多極,都能隨勢而發,隨勢機而及時使用也。

(二)欲行十字需有捆身子之影

走十字訓練或多元極訓練要謹記一句話:「橫豎掂倒不定式,左右來往任意行」。訓練中一定要學習捆身子。捆身子是心意六合拳中身法基本功之一,是專門調解和訓練身體三百六十度翻轉運動和折行的。如果沒有捆身子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要想達到橫豎掂倒不定勢,左右來往任意行的動作是不可能的,捆身子是在掂腿的基礎上,起身擰而旋,折身裝而含,爆發如放箭,放肩戰凶頑,絕束裹速決,迅猛史空前。用捆身子折轉擰旋的技法,加上一把一肩的套路行進路線,無論是走什麼樣路線,或異向、或十字、或多元……步法都能隨活,步伐都能隨時調動,而又適當適量,機動靈活,用起把手來如魚得水。

(三)身法欲驚需有四梢之發動

身法靈動之法需四梢發動之要,四梢驚則周身驚,周身驚則四梢靈,四梢靈三節動,手足舞動四肢生風,前進一丈不為疾,後退八尺不騰挪,皆源於四梢發動之行也。知四梢容易,發動使用不容易,要達到心驚一動發四梢,扣住中節把身搖,腳下生風自不覺,跳躍騰挪任逍遙的境界。

歌曰:身長三節展,身縮三節含;四梢一驚動,毛骨皆怵然。

五、一把一肩動作的步法

一把一肩動作的步法應是:前躥一丈不為疾,後退八尺不為長,進者如餓虎撲之食,迅猛異常,剛勇猛烈,有一瀉千里之勢,退者有左右騰挪,躥蹦跳躍之形,盡閃戰捉拿之精,勢有搜骨之法,步法中還應顯示雞形踏步之動,行有溜雞之蹤,前進不畏坑凹,後退不避坎坷,勇進急退,無所畏懼,善之善戰也。一把一肩動作步法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前躥一丈需存氣存力,身含也

疾步踐躥出橫拳是其快步急速也,馬踏虎踐出拳法是其猛烈也。不論是疾步踐躥,或是馬踏虎踐均為腳下生風是也。腳下生風均需身法配合,身束是其踐也,身含是其藏也,束展即是三節之靈動,四梢之驚起,三節含存存氣存力,一躍而起,心氣意力一到齊到,遠躥一丈不為疾是其自然也。有歌為證:

三節含存有力量,節節勢長步遠丈;踏進中門奪他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二)後退八尺不為長,騰挪也

後退八尺不為長,不是顯其短也,而是恨其蹬力不強騰而不遠也,騰高才能跳遠,閃戰才能騰挪,騰挪者身處於混戰之中,處於十字或多元性練習或實法,步法雖快而不亂,步眼雖多而都有分寸,不論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一步有一步的分量,一步有一步的講究,也就是:腳不亂踩,步不亂抬,閃戰有計謀,騰挪有分寸,步不落空,伐不亂擰,騰閃高跳不失重心,落地如抓步法生根,起為打落為戰,沒有多餘步法,沒有不戰腿法。有歌為證:

前躥一丈不為疾,後退八丈不為長;兩腿合力箭子股,全憑腳蹬有力量;步法適時能借力,步伐及巧對方亡;有人來尋拳中勢,一把一肩步法強。

(三)步法有根,需有溜雞之功

心意六合拳腿法基本功之一,就是溜雞腿功法,其步法是採用訓雞之法中的溜雞時雞行走的姿勢而成拳之功法,雞宿眼是雞凌晨和黃昏後期天色灰暗,看不清道路而行走,此時雞步比白天略抬高一些,落步輕踩,不論是高凸或是下凹或坎坷之路均能順利前行。人學此動稱謂溜雞腿法,若久練習之,腳下似有抓地之功,不論是疾速踐跳或是馬踏虎踐,均能穩步落地。因此要求一把一肩步法要有溜雞腿功法,才能在混戰之中處於不敗之地。有歌為證:

雞腿龍身熊調膀,前撲後退有力量;左右騰挪如抓地,跳躍上下機動強;八方事態能應對,混戰之中才稱王。

文/買西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極 的精彩文章:

李仲軒——從「薛顛的點穴術」談起
形意拳:萬法不離三體式!

TAG:武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