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燒水壺煮內褲、在超市偷菜,中國遊客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這部紀錄片道出真相

用燒水壺煮內褲、在超市偷菜,中國遊客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這部紀錄片道出真相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

轉載已獲得授權

在西方,中國遊客的行為舉止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話語間也充滿了微妙的意味。

有些時候,中國遊客在歐洲的聲譽並不是很好,他們在公共場合喧嘩、不遵守交通規則、沒有秩序地亂插隊、隨地亂扔垃圾,甚至還時常會引發一些爆炸性的新聞

中國遊客在免稅店哄搶商品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媒體上,經常出現來自中國人的「轟動報道」,有的在街頭嬉笑打鬧拍照,卻全然不顧車輛的正常運行,只顧著自己肆意佔道:

有的在華人社區施展「輕功」,跳上攤位挑西瓜:

跳上攤位挑西瓜的華人大媽

圖片來源:華人生活網

在華人超市買櫻桃的時候,邊吃邊挑,好不愜意:

GIF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還有中國老太太為了祈求「旅途平安」,將硬幣投進發動機中,結果導致引擎出現故障,差點造成整架飛機墜毀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甚至還有中國大媽在酒店用水壺煮臟內褲,理由是「自己有潔癖,覺得內褲要用開水燙一下才幹凈」……這些奇葩新聞,無不在挑戰著我們的想像力。

但另一方面,中國遊客也是西方人最喜愛的群體

作為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爭搶的財神,中國遊客早已用自己強大的購買力,展示了我們祖國的強盛。

為了討好「中國遊客」,世界各國提供最快的出簽速度,打破星期天不上班、商店不營業的慣例,還會用醒目的漢字裝點門面,吸引中國遊客的到來…

在種種複雜的情緒下,外國人到底是帶著怎樣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呢?

於是,一群歐洲人跟拍了初次到來的中國旅行團,在紀錄片中展現了一場「中國式旅遊」。

走馬觀花的中國遊客

為了呈現最真實的中國遊客

紀錄片團隊跟隨一輛載滿中國遊客的大巴

全程記錄下他們的旅程

而在紀錄片團隊進入前

這些第一次踏入歐洲大陸的中國遊客

已經遊玩了七八個國家

作為被拍攝對象的中國遊客們

他們常常忘了自己被拍攝者的身份

而是推動著紀錄片以一種「魔幻」的方式行進

讓觀眾在驚訝之餘陷入沉思…

法國宮殿外一景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旅行團中的夏先生一家人

在這次歐洲游中計划了19天的行程

為了去到儘可能多的國家

基本上每個城市都以一日游的方式進行

曾有人開玩笑說:來歐洲旅遊的中國人

實際上是來考察歐洲的高速公路

因為為了在更短的時間看到更多的景點

每個景點的遊覽時間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壓縮

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在各個名勝景點之間奔走

GIF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由於遊客們對巴黎的偏愛

巴黎的行程被增加到兩天

但即使是這樣,夏先生還是覺得看不過來

甚至連巴黎最美的香榭麗舍大道

也一不得不在大巴上一掃而過

「走馬觀花」這個成語,可以說

是對中國遊客巴黎之旅的最好概括

這一點也成為隨團旅行的歐洲女記者

感到無法理解的內容之一

GIF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每到一個景點

中國遊客們就蜂擁而出

完成著「拍照、上車、趕路」的打卡任務

無論是凱旋門還是盧浮宮

旅行團的遊客大都是草草拍照留念

根本無暇仔細欣賞建築之美、藝術之美

不僅如此,對於中國遊客來說

在巴黎旅遊也並沒有想像中方便

儘管巴黎一年接待了超過80萬的中國遊客

盧浮宮仍不能提供普通話講解的服務

由於語言不通

想要找到《蒙娜麗莎》的夏先生一家

不得不花費大多數時間在找路

GIF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在整個巴黎之旅中

密集的景點讓夏先生一家應接不暇

他驚嘆於法國富麗堂皇的宮殿

欣賞著這裡秀麗的自然風光

與此同時

現實中的巴黎也並不總是讓他們滿意

巴黎破舊不堪的地鐵

既不提供WIFI也不說英語的餐廳

甚至還會時不時地在旅遊景點遇上罷工

這些都讓人們感到失望掃興

走在街頭,他們還被告知要提防那些

專門找遊客下手的小偷

以及坑蒙拐騙的吉普賽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法國的中國旅行代理店協會主席

讓·弗朗索瓦·周表示:

「受法國文學以及愛情故事的影響,

中國人對法國的浪漫十分憧憬嚮往,

不過巴黎的真實狀況

卻讓許多中國遊客揮淚而別,

這當中有許多人甚至發誓不會再來第二次。

除了對「高效率」的旅行方式感到不理解

紀錄片團隊還發現了另一件讓他們驚嘆的事情

那就是中國遊客「買買買」的實力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如果說遊覽景點是一種體驗

那麼購物就是最實打實的重點

著名景點的照片可以「曬」朋友圈

但把真正的奢侈品帶回家

則需要更多更實在的炫耀資本

所有的中國旅行團都會被安排購物

中國遊客對這樣的安排不但不反感

反而有時候會顯得興奮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中國遊客的消費力驚人

在歐洲,人均花費在7000歐元以上

超過一半的費用都會花在購物上

在巴黎有專門為中國遊客設立的購物商場

就是要滿足中國遊客「買買買」的剛需

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專門配備了說中文的店員

以及為中國遊客而設的入口

每天迎接數百輛旅遊大巴

通常巴黎人都會選擇避開遊客

讓出這條通道,讓中國遊客更快進入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這條街上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店鋪賣給了中國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到巴黎

中國人對巴黎的觀念認識出現了轉變

但當地民眾與中國遊客的文化衝突也日益加劇

在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普羅旺斯大道上

紀錄片團隊採訪了當地酒吧的店主Stephanie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這家經營了25年的小店

有著木質的天花板和彩色的鑲嵌玻璃裝飾

是一家極具巴黎特色的小酒館

近30年時間裡

Stephanie目睹了這條街道巨大的變化

曾經,「這就像是個小村莊。

早上人們可以在這兒喝上一杯咖啡,

再加一個羊角麵包。」

而如今一切都變了樣,

這條街上所有人

都把自己的店鋪賣給了中國人。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走在現在的普羅旺斯大道

這裡彷彿是北京的鬧市區

街上大多是中國餐館與免稅商店

大批的中國遊客擁擠在狹窄的小路上

跟著舉著小旗子的導遊快速移動

導遊竭力把每個人都往前趕

像是在參加什麼比賽

過去「Bonjour」(法語「你好」)

可能是法國最重要的一條對話。

這不僅僅是問候,也兩個文明人邂逅的標識

但中國遊客的到來改變了這一方式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他們不打招呼,不會說法語,也不說英語。」

直到如今店主Stephanie

仍對眼前的一切感到不可置信

可最讓她感到費解的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

「有一次一個女人到這兒後朝地板上吐痰」

雖然也有過抱怨,但與此同時

Stephanie也在盡她所能的適應周圍的環境

並幫助來到店裡的中國遊客了解法國文化

她用漢字寫出提示語,提醒當地人:小心扒手

讓自己的兒子在學校中學習漢語

在歐洲金融逐漸衰退的當下

Stephanie確信中國遊客才是旅遊業的未來

事實上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

對法國經濟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有數據表明:

每年有約100萬名中國遊客去往巴黎旅遊

對於經濟陷入停滯的法國來說,

中國遊客是振興法國經濟的關鍵所在。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過去凡是中國人較多的旅遊景點或商場

常常會擺出「禁止大聲喧嘩」

「禁止隨地吐痰」等字樣,

而如今它們已被取而代之為

「歡迎使用支付寶、銀聯卡」等字樣

中國及中國遊客在歐洲人心目中形象正在變化

對於這些從Stephanie門口擠過的大批中國遊客

她也在鏡頭前表示著同情和理解

「沒人和他們說過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這也不是他們的錯,是文化的差異。」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中國遊客

第一次出國遊玩

Stephanie所在的街道

不過是這場文化衝突中的一個縮影

誠然好習慣與壞習慣沒有絕對的標準和界限

在不同地區、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之下

生活方式與觀念的差異更是稀鬆平常

但「入鄉隨俗」,理解並且尊重當地的文化

確實是需要我們重視和強化的觀念

圖片來源:紀錄片《中國人在巴黎》

異國風情、異域文化總是讓人期待

但對文化隔閡、習俗差異、宗教傳統

所產生的生活方式差別

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也應是每一個文明出遊者的基本素養

願作為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

和傳統禮儀之邦

我們永遠都能因自己文化中的閃光點

而為世人關注、稱讚

參考文獻:

紀錄片《中國遊客在巴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708463/?redirectFrom=h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英國UK 的精彩文章:

英國內閣「換血」,移民新紀元即將到來?
探尋電影中的英國

TAG:最英國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