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文提分秘訣一: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

作文提分秘訣一: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

「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粱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麴;讀李後主,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望李白當看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

這段文字出自林清玄的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文段中沒有直接引用唐詩宋詞中聖賢們的經典詩句,卻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了原詩的意境。倘若我們能夠學會引用或化用古代聖賢的典故或古詩文中的經典詩句,文章定會化平庸為神奇,化枯燥為形象,給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故鄉的記憶會因我們的年邁而愈加清晰。「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一枝一葉總關情」,情到深處憶故鄉。故鄉,裝載著我們的夢。即使樹高千丈,葉落必將歸根;即使時間流逝,故鄉的記憶也永遠不會風化,永遠不會。

這位小作者在寫完對故鄉風物的讚美之後,在結尾引用了陶淵明、屈原、《古詩十九首》、鄭板橋等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詩句,起到了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讓讀者讀後回味無窮。

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需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

「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需隔著嬋娟才越婉約。

彼岸,永遠燈火闌珊。

文章以「彼岸,燈火闌珊」為題,圍繞「距離會產生美」的中心逐步展開。在列舉了美國一旅遊景點巧借距離產生美吸引旅客的事例後,用一組排比句論述我們中國古人的審美觀,巧用詩句說明了我們的「隱約之美」、「朦朧之美」、「含蓄之美」也是因距離而產生的,文章立意高遠,角度不俗。

所謂「化用」,就是把經典詩文里的部分詞語或句子與自己的語言給合成完

整的一句話,穿插到作文中去演繹詩詞的意境。當然這種化用既需要作者有相當的古詩詞積累,也需要有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正所謂渾然天成,不著痕迹,言有盡而韻無窮,這樣的文章會感覺古人復活到了作者的文章中去,在替作者說話。

1、引用化用共入文

沒有比楓橋更波瀾的心情,搖蕩清秋的月亮;沒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腸,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商隱的秋池澆開紫丁香的惆悵,渭城的朝雨沾濕王維的裳……是誰的眼淚這樣甘之如泉?面對銀燭秋光冷畫屏,你嘆息了嗎?獨步瑤台的風采,高處不勝寒的無奈,切莫亂了韻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彈指驚春去。

2、陳述古人事迹入文

李白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鰲客么?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3、化用歷史典故入文

語文的世界多姿多彩,風情萬種。思壯闊,有金戈鐵馬,大河澎湃;想清新,有小橋流水,江南紅杏;品幽遠,有秦時明月,漢時雄關;訴悲涼,則有骨橫朔野,魂逐風蓬;說凄婉,有淚灑斑毛竹,情寄瀟湘;論哲思,則又有廬山真面,柳暗花明……

這三段文字沒有直接引用古代聖賢的詩詞佳句或典故,而是將他們詩句中的意象搬用過來作為自己作文語言中的一個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對詩句的意境進行大膽的描寫。這樣的語段能讓我們聯想起詩句的意韻,帶領我們進入似曾相識的詩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創作者的心聲,增加文章的文采。當然巧妙化用的前提是作者對古詩詞理解透了,有了自己的感悟,同時還要有超強的語言概括能力。否則便會弄巧成拙,寫出的文章不倫不類,這樣就談不上醇厚了。

仿寫詩詞,重點仿寫詩詞語言和結構,就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古詩中的某個語素或詞,臨時仿造出自己的詞句,它在形式上與古詩句相近,但在內容上卻被賦予了新意,以達到表達自己情意的目的。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過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

這是某學生的作文開頭,由情景入手,仿寫杜甫「無過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這樣處理,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支,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夜來幽夢忽還鄉,水汪汪,捕魚忙。四寂無聲,惟有馨風涼。料得年年思家時,明月夜,蘆葦浜。

可以說,仿用詩詞不僅能藉助詩詞的形式指引讀者走原詩的意境,同時也能很好地表現作者寫作上「學以致用」的本領,使文章出彩。

語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數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詩詞添文采,即能提高作文分數,同時也是對古老文化精粹的傳承。古詩的神韻是詩人嘔心瀝血的創造,用心體味,平時多多閱讀積累,相信你落筆成文時,必將筆綻蓮花,你的文章,定會因此而熠熠生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為何采卷耳——我讀《卷耳》
詩經里的野菜:見證悲歡愛恨,穿越千年依舊香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