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3-23-威廉·克萊因的創作

3-1-3-23-威廉·克萊因的創作

《紐約》系列選,之一[作者: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美國)攝於1950年代]

作者簽名原像本收藏參考價:¥30+萬元

《紐約》系列選,之二[作者: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美國)攝於1950年代]

作者簽名原像本收藏參考價:¥60+萬元

《紐約》系列選,之三[作者: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美國)攝於1950年代]

作者簽名原像本收藏參考價:¥30+萬元

《國際像家名作觀論彙編》(一)

《觀論傳統風格造型的像家名作》之三

《現實畫意的本像造型》之二十三

威廉·克萊因的創作

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1928年生於紐約。他的父親曾擁有一家服裝店,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因經濟不景氣而破產,靠銷售保險給有錢的親戚為生。因為家道中落,克萊因從小就充滿被忽視或被拋棄的感覺。十四歲的時候,克萊因提早三年從中學畢業,進入紐約市立大學。就在畢業的前一年,他又放棄學位去參軍。1948年,克萊因離開美國,把自己放逐在巴黎,過著藝術家的流浪生活。他先是在巴黎索爾邦(Sorbone)跟隨雷捷學習繪畫,獲得學位後,娶了同齡法國女子為妻。他說:「從雷捷身上,我學到一種對機械旋律的品味,和任何事情都可行的觀念。」克萊因從雷捷身上所受的影響,並不是畫風,而是態度。他一開始就畫硬邊抽象。才出道就頗受好評。如果在繪畫上繼續發展的話,很可能現在是個不可等閑視之輩。克萊因走上攝影是很偶然的事。1952年,他的油畫作品在米蘭展出,當時克萊因正著迷於線條、形體的變化,以不祥的幾何圖案群做大幅壁畫。為了留念,他借來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忽然發現攝影可以滿足許多自己的表達需求,就此對攝影發生了興趣。當時,美國《時尚(Vogue)》雜誌有一個資助青年藝術家的項目,藝術指導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聘用克萊因為時尚攝影師,授權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拍攝。克萊因後來回顧說:「我雖然畫的是抽象幾何形的畫,但這與我自己活生生的生活無關。我在美國成長的時候,美國的作家們寫的東西對人生都持強烈的批判態度。我讀過許多關於資本主義剝削與美國生活方式的荒謬的東西,也讀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東西。我雖然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公正,但我的抽象繪畫卻無法表現這些。當《時尚》的人問到『想做什麼時』,我的回答是,『我想用在歐洲生活了幾年時間後回家的眼睛,來做一個有關自己出生地的攝影記錄。』」於是,已經在巴黎安居下來的克萊因,在1954年至1956年間數度返回紐約,開始實施他的拍攝計劃。但是,等到他拍攝完畢後,他在紐約拍攝的作品,卻由於風格過於出格而無人敢投資出版。就在克萊因深感無奈之時,索伊出版社的青年編輯克里斯·馬爾克獨具慧眼,決定為克萊因出版一本攝影集。

克萊因的拍攝方法充滿了攻擊性。他將自己投入紐約街頭,在與人群的對流與衝撞中,彷彿是因勢利導地,借用對方迎面而來的能量與刺激,按下手中的快門。克萊因說:「照相機是一枝機關槍,我的任務是要強迫對象與我發生關係。」他以攝影的方式,來製造一種人為的衝突,試圖以自己主動出擊的攝影姿態,建立一種人與現實的新關係,縮短以至消解現實中的主客對立關係。他的這種拍攝方式,使攝影與身體的關係變得更為直接,更為表面化,從而帶上了濃厚的行為藝術色彩。克萊因不想墨守成規地繼續時尚攝影以往的造型,他推翻了時尚攝影許多禁忌,相信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拍攝,得到的才是最真實且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克萊因在許多國際化大城市,如紐約、羅馬、莫斯科和東京,不斷繼續自己的拍攝。他的作品只有一小部分在《時尚》雜誌發表,更多的是舉辦展覽,集結出版成書,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1961年,克萊因迷戀於動像攝影,逐步放棄靜像攝影。直到1980年代初,克萊因才又開始將創作重心回到靜像藝術創作,而此時,他多年前拍攝的作品,因為有了時間感,被大家重新發現,倍受好評。

1963年,克萊因被世界攝影博覽會的國際評委推選為攝影史上三十名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主要原因是,克萊因拍攝於1956年的系列作品《紐約的生活對你有利——威廉·克萊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歡》(本頁,又名《紐約》)曾經在歐洲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那本像冊中,克萊因使用了被稱之為「攝影中所不應乾的失敗做法」,以人為的事故、粗顆粒、前景人物的模糊和變形,構成了全新的視覺語言,從而恰到好處地將紐約的生活,充滿激情地展現在世界面前。有評論認為他那些具有獨創性的創作手法,是1950年代當時從未有過的。當克萊因的作品1980年代在紐約展出時,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薩考夫斯基寫道: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部主任約翰·薩柯夫斯基是這樣評價克萊因:「……,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他的作品最不妥協,表現得形式最勇敢,和通常人們所描繪的攝影標準相差甚遠。這些有點不堪入目的照片中,卻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生活的本來面目,豐富了我們的攝影藝術和表現手法……。」

克萊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是1954年在紐約百老匯第103號街拍攝的《槍》(本頁)。像本中持手槍面目兇狠的人,還只是一個孩子,但給受眾的感受卻充滿著暴力。「他只有11歲,卻已經學會了一切猙獰。」克萊因回憶拍攝情景時說:「當然,他手裡拿的只是一把假槍,他正玩的也不過是美國孩子街頭巷尾司空見怪的遊戲。但在我看,這一瞬間早已不再是兒童的遊戲。」這幅作品很好的反映了克萊因獨特的拍攝風格,那幾乎抵著鏡頭的槍口,已經超出了成像的清晰範圍,但誇張模糊的、黑洞洞槍口,直衝觀眾的視線,令人髮指,彷佛在這一刻,子彈已經出膛。槍口後面那副令人難忘的神色,反映出了美國年輕一代心目中的暴力傾向,預示著這個國家的社會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她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
你有沒有突然不想努力了的時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