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瓷器野史故事分享 ——— 十全老人,乾隆!

瓷器野史故事分享 ——— 十全老人,乾隆!

【十全老人--乾隆】

乾隆是清代最有福氣的皇帝,乃至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里,我覺得他都是最有福氣的,生與死都在最好的年份。那麼,他的福氣體現在哪幾點上呢?第一,他是盛年登基。幼主登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會受很多人的左右,沒有辦法下判斷。乾隆25歲登基,正是人生美好的時光。他一生的體力和精力都非常旺盛,對藝術有所偏好,瓷器尤甚。第二,康熙、雍正兩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乾隆的祖父和父親打下的基礎,使國家強盛安定,所以他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來經營藝術。第三,乾隆皇帝在位最久。他雖然不願意超過他祖父在位的六十一年,但是他做了四年太上皇,一共加起來是六十四年。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89歲。還有一點,乾隆是中國歷史上花錢最多的皇帝。他在位時間長,國家富足,能大把大把地花錢。

乾隆說自己是"十全老人",他有十大武功,六次南巡,經營一個碩大的圓明園,稱為"萬園之園",覺得自己守住了祖業。乾隆晚年的時候,在故宮召開千叟宴,全國各地70歲以上有德行的老人,都可以來這兒赴宴。最遠的一位一年前就啟程了<>,為了吃這頓飯,走了一年到北京,吃完飯走回去,又是一年。這是真事兒,當時從海南走過來就得一年。吃飯的時候,乾隆很高興,看到這麼多老年人,說明國家興旺啊!他對老年人很關心,每人發了一個御賜養老牌,十兩白銀。這塊養老牌是價值連城的文物,但大部分人回去就給使了,花了當銀子用了,如果能留到今天,非常有價值。我曾經見過一塊,可惜沒買

乾隆當時對百姓的這種養老的態度,跟我們今天很相似。我看新聞里說,國家又給提高了養老金數額。對老年人的態度,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態度。

【盛世紋樣】

那麼,反映在瓷器上,乾隆和康熙時期有什麼區別呢?到了乾隆盛世,有些改變非常有意思。當時瓷器上最愛畫的畫面是"漁樂圖"。康熙時期漁樂圖,一般都畫捕魚,比如撒網,用各種漁具想法出擊;而乾隆時期畫的漁樂圖,一般都是釣魚,是等待。康熙的時候是享受成果,乾隆的時候是享受過程。

今天很多人也釣魚,但跟二十年前的釣魚一點兒都不一樣。今天釣魚,大部分人都不是為了"魚",是為了"釣",為了這個樂趣。二十年前,釣魚還真是為了"魚",都是相聲里說的"二兒他媽媽,拿大木盆來"!目的都是要吃魚。今天不一樣,我的朋友釣完魚就追著我說:"哎呀,我這魚釣多了,都給你吧!"我說:"那你釣那麼多幹嘛?釣多了我也吃不了。"朋友就說:"哎,這不是個樂趣嘛。"他是這個態度,不是想要那魚。歷史上也是一樣,乾隆盛世的時候,釣魚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富足的形態。

我早年買過一個康熙"漁樂圖"的罐,畫面上是很多人站在水裡,手裡拿著一個筐。當時我不明白,看不懂這些人都站在水裡,拿一個筐幹什麼?我是北方人,沒見過南方這種工具。後來我查《三才圖會》時才知道那個"筐"叫"罩筌",就是一個筐,但兩頭是通的,說白了就是沒底的筐。《三才圖會》上解釋說:"罩則竹編,空其兩頭。"罩筌是竹編的,逮魚的時候往水裡一扔,把魚罩在裡頭,然後用手摸。北方人沒見過啊!所以我看著上面畫著每個人抱一個筐,不知道要幹什麼,後來才知道這就是捕魚圖。我剛才講了,這種捕魚算是出擊,跟釣魚完全不一樣,釣魚的樂趣沒辦法享受。今天的人都願意釣魚,誰也不願意拿一個沒底的筐在水裡咣當咣當地抓,那叫減肥。每個人的知識都有局限,比如我,就不知道南方的事,所以要抓緊一切機會去學習。你看不懂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查,問問別人。也許你的鄰居就是一個南方人,張嘴就說:"這個東西叫罩筌,在我們老家到處都可以見到。"我估計今天南方也不使那玩藝兒逮魚了,所以每一個人的知識都需要一點一滴積累。

再看動物紋,康熙時期畫的動物紋都非常兇猛。比如當時最願意畫的就是一種瑞獸,以麒麟為藍本。為什麼愛畫這種瑞獸呢?為的是祈福,祈求天下太平。當時大部分人是從動亂中過來的,都希望社會安定。那麼,乾隆時期畫的動物都是什麼呢?獅子繡球,百子龍燈,動物的形象都是非常喜慶的。

社會形態的改變,迫使藝術形態的改變。同樣是獅子,康熙時候畫的獅子都張牙舞爪、具有殺傷力;乾隆時候畫的獅子,都像哈巴狗,完全不一樣。康熙時期的瑞獸,表明了社會的一種擔心;而乾隆時期的瑞獸,表明了社會的一种放心,形態上不一樣,內心世界也不一樣。乾隆時期的心態跟今天的社會非常接近,大家心態都比較放鬆,早晨、傍晚,街頭凈有載歌載舞的人,有踢毽子的人,整個社會形態都非常喜慶。而在二三十年前,我們看不到這種社會形態。

【兢兢業業的唐英】

乾隆時期的瓷器燒造,達到了一個工藝上的高峰。唐英在《陶成紀事碑記》上記載了在其督陶期間,共仿古、創新五十七種。過去的不說,唐英上任以來,有五十七個品種出現,今天全部都能夠得以印證。儘管唐英盡心儘力,但他還是不能完全滿足皇上的要求。比如乾隆十三年,《記事檔》有這麼一檔:"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監胡世傑傳旨與怡親王、德保:此次唐英呈進瓷器仍系舊樣,為何不照所發新樣燒造進呈?將這次呈進瓷器錢糧不準報銷,著伊賠補。"皇上說,你送來的東西怎麼還是跟上回一樣,都是舊樣子,我給你的新樣子,你為什麼不燒造呢?這次的錢你自己出。處罰非常嚴厲。史書上能查到處罰唐英至少有三次,就是讓他個人掏腰包。你想,統治一個國家的皇帝,對燒瓷的事還這麼費心費力。皇帝什麼權力啊?唐英什麼權力啊?他只是一個管燒瓷的小官,雖是一個小官,但皇帝給的權力非常大。對於唐英來說,就是"伴君如伴虎",恐懼啊,生怕什麼事情做得讓皇上不高興。

唐英從47歲到景德鎮,一直干到75歲。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召見唐英,把老爺子接到了北京圓明園。乾隆非常高興,當著面就賞賜了,說:"你兒子唐寅保學習瓷務,接你的班吧。"唐英肯定是誠惶誠恐啊!乾隆皇帝當時是46歲,唐英75歲,大乾隆一輩人。唐英知道自己老了,但讓兒子接班,他也害怕。他心說:我都幹了好幾十年了,兢兢業業,膽戰心驚。你還讓我兒子接班,我兒子能不能像我這樣扛住了,很難說。當年夏天,七月二十七日,唐英就奏請退職,他寫了一個奏本給皇上:"奴才犬馬,年齒七十有五,氣血日衰,醫藥不能速效。伏念榷務窯工關係重大,現在雖有奴才兒子寅保隨任幫辦,唯是寅保究系少年,諸事閱歷未久,奴才自顧病事,淹纏一時,猝難痊癒。若不及早奏明,設有貽誤,則奴才負罪益深。為此據實奏聞,恭請皇上另擇賢員,到關接辦。"

他就說,我都75歲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吃藥也沒什麼效果了。我知道我的責任重大,雖然兒子能幫著我,但我覺得他還年輕,閱歷不高,我恐怕不能很快痊癒,所以只好及早告訴皇上,我不行了,你另選擇別人來接替我的工作吧。八月二十一日,不足一個月,皇上隆恩批准。離職幾個月以後,唐英去世。當時退休制度不健全,唐英干到75歲。我們今天有多好的退休制度,60歲就退休了。當時是君臣關係,一個督陶官直接跟皇上對話,得有多大的心理壓力啊,但也表明了君王對陶瓷生產的重視。

今天能看到唐英生產的瓷器都有什麼呢?比如上海博物館裡有一個"乾隆五年"的大花觚,落款就是"瀋陽唐英"。國家博物館裡有"乾隆六年"的大花觚,落款也是"瀋陽唐英"。那都是唐英監造的優良瓷器,今天看都是國寶。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拾藝再給大家分享小故事和古玩收藏心得!你喜歡玩收藏嘛?玩收藏的萬千藏友都已關註:(何人不拾藝)小有名氣!分享你的故事,論藝術者,天馬行空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江湖騙子預言乾隆最多活到80歲,乾隆聽後大怒,果斷下令將其斬首
如懿傳陸沐萍原型:民女出身,最後卻靠兒子晉封為皇貴妃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