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州這些有趣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數都數不完!

貴州這些有趣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數都數不完!

大家都知道

貴州是個多民族彙集的大家庭

你對貴州少數民族文化

又了解多少呢?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個

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苗族,主要分布在黔東南、黔南、黔西南

其次是布依族,主要分布黔南、黔西南和安順地區

另外主要分布在黔東南的侗族、分布在印江的土家族、分布在三都、荔波的水族以及分布在黔西北的彝族等,都是貴州主要的少數民族。

說到貴州的少數民族

就不得不提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服飾了

貴州特色少數民族服飾

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有其共同點:

喜尚青,重素雅,婦女多系裙,愛著銀飾。男子服飾以對襟衣、寬腳褲、包頭帕為主。各個民族的服飾及頭飾又各具特色。

苗族

婦女服飾僅在貴州境內就有上百種,總的說來是於樸素之中追求華麗重彩,以刺繡、挑花、蠟染為主要工藝,佩戴貴重銀飾後顯得富麗堂皇。男子畜發包頭巾,身穿無領、大袖、寬褲腳服裝,腰帶束身,冬天纏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長褲,配有欄乾花紋裝飾,也有穿裙的。喜歡蠟染,領、肩、飾等。男性式樣簡單,與漢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飾,南部服飾接近古代,婦女穿裙束髻綁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長褲。彝族:著長袍,纏包頭,顏色重青黑,有繡花裝飾。水族:婦女著長襟衣,包頭帕,系長圍腰。土家族:婦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頭。

貴州特色手工藝品

黃平苗族銀飾:

以拉絲為主,其圖形多為蝴蝶、龍、鳥、魚、花、草等自然形,而且各形之間相互滲透。

三都水族銀飾:

三都水族銀飾以鏨鑿為主,圖形多為龍、鳥、魚、花、草等自然形狀。

從江侗族銀飾:

從江侗族銀飾以鏨鑿為主,其圖形多為獅、麟、魚、花、草等自然形及大量自然幾何形狀,花、草及幾何圖案偏多。

興義布依銀飾:

以鏨鑿為主,其圖形多為魚、花、草等自然形及回紋等幾何形狀。

安順苗族蠟染:

以蠟為隔離材料進行印染,講求自然繽紋的天然美。

少數民族居住環境

苗族

苗族大多數居住在山區,少數居住在山間平曠之地。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黔東南、湘西南、川東、桂北的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樓房兩種;在坡度較大的山坡,多半建吊腳樓。

苗族民居建築,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黔東地區多為木質結構的干欄式樓房;湘西及貴州松桃等地,多以瓦木或磚木構成平房;貴州中部地區多為木結構房屋;黔西北和滇東北多是土木或草木構成的平房;這些類型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營造而成的特點。

布依族

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村寨多建在平壩、河谷或依山傍水之處,少有遠離江河溪流的。村寨依山而建,避免了佔用平地耕田,並可防範洪澇災害。沿水而居,是由以種植水稻為主的生存方式所決定的。

這就形成了布依族村寨較為典型的地理特點:背山、面水、毗田、環樹。隨著時代的發展,布依族的建築也不斷演變,主要有干欄式建築、改造型干欄建築、平房、石板房四種形式,有木結構、木石結構、土木結構和石頭結構。

侗族

侗族的居住環境大多依山傍水,村寨都建於溪河旁、田壩中、或山腳下,寨中鼓樓聳峙,村邊古樹濃蔭,花橋橫跨流水,風景非常優美,侗族大都居住木樓。房屋屬「上棟下宇」式木房。一般用三根或五根主柱串穿成排,將三排或五排相對豎立,再穿枋連成架。侗寨多建鼓樓。

鼓樓是侗族村寨的獨特標誌,是侗族群眾集會議事的中心場所。節日集會,鼓樓又是對唱大歌的地方。一般,一個族姓建一座鼓樓,有的村寨有四五個族姓,就要建四五座鼓樓。

侗族的長廊風雨橋和花橋也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中的瑰寶。風雨橋多建於遠離村寨的溪河之上,不僅給侗寨增添風采,也取村寨吉祥之意。

土家族

土家族的住宅建築,在土司時期,有著明確的規定,土司居處富麗堂皇,磚瓦鱗次,倚柱雕梁,極盡楮華。其屬下官吏的住處,雖可豎樑柱,周以板壁,但不準蓋瓦。一般土民只能杈木架屋,編竹為牆,樹皮或茅草蓋房。如有蓋瓦者,均治以逾越之罪。這些規定,是農奴社會等級制度在住宅建築上的反映。住宅建築的等級制,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一個特點。

彝族

大分散、小聚居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點。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

貴州少數民族節日

貴州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節",而在不同的少數民族節日,也有對應不同的風俗習慣。

三月三節

吃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各家各戶都要集款集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實際是整個村寨的一次群眾集會。

聚餐後,村民原地就坐,靜聽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議榔規》。《議榔規》對於維護村寨安寧和公有財物,增強人民團結有積極意義,類似現在的鄉規民約。三月三節日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五色糯米飯。

習俗:

聚餐後,村民原地就坐,靜聽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議榔規》。各村寨制定的《議榔規》,以前還借用漢字的音、義,把條文刻在石碑上,立於寨中使其家喻戶曉,人人遵守。《議榔規》對於維護村寨安寧和公有財物,增強人民團結有積極意義,類似現在的鄉規民約。三月三節日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五色糯米飯。

四月八節

吃黑糯米飯

黑糯米飯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懷念祖先、紀念英雄的日子。這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以表示對祖先、英雄的景仰和憑弔。

而布依族傳說中的「四月八」則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這一天 定為「牛王節」。荔波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在這一天做黑糯米飯敬「牛王」,讓牛休息一天;羅甸、冊亨、安龍、貞豐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則還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

圖片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習俗:

這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以表示對祖先、英雄的景仰和憑弔。貴陽、惠水、龍里等地都是歡度「四月八」的場所。而布依族傳說中的「四月八」則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這一 天 定為「牛王節」。荔波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在這一天做黑糯米飯敬「牛王」,讓牛休息一天;羅甸、冊亨、安龍、貞豐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則還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

六月六節

煮酒、吃肉

雞肉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佳節到來,每家每戶也要出錢出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天家長帶領孩子到田邊去殺雄雞,意思是期望秋季豐收,同時,藉此給孩子們講述農業生產常識,傳授田間管理技術,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生產勞動。

習俗:

佳節到來,每家每戶也要出錢出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天早晨,家長帶領孩子到田邊去殺雄雞,意思是期望秋季豐收,同時,藉此給孩子們講述農業生產常識,傳授田間管理技術,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生產勞動。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約定的地點,白天在歌場上對唱,晚上還到布依村寨里繼續對唱,用這種方式表達彼此愛慕之情。

「查白」歌節

吃湯鍋

湯鍋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之一。這個節日起源於布依族民間故事。

習俗:

據傳說,有一對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勞動中建立了真摯的愛情,貪婪的財主搶走了聰明的白妹,害死了樸實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憤交集,放火燒毀財主大院,並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多少世紀以來,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節。每年這天,黔、桂、滇三省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市一個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葉,彈月琴賽歌,以期在歌會上找到意中人。

仡佬族吃新節

吃新米

新米

"吃新節"是貴州各地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多在農曆七月初七舉行,有少數地區在農曆六月初六。

習俗:

在貴州仡佬族中流傳這樣一則神話,說谷種是狗隨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種,由於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種帶到人間,從此人類才開始有谷種種植。「吃新節」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為主要特徵的節日,主要通過祈神、娛神,來達到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意願。

侗族薩瑪節

吃魚、打油茶

打油茶

祭祀薩瑪的時間一般在春耕之前(農曆正月或二月)或秋收之後(農曆九月或十月)的農閑時的吉日。

習俗:

侗家人的祭薩涵蓋了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薩」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是婆婆,是女性的意思。祭品中最重要的是魚,其次是油茶,祭祀的主要是婦女,油茶是侗鄉最著名的食品,也是女性最喜歡的食品,婦女們在薩壇前一邊打油茶,一邊唱頌薩神歌,其樂融融。

敬橋節

雞蛋、鴨蛋

紅雞蛋

敬橋節,是苗族的主要節日之一,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為敬橋節。

習俗:

敬橋節,這天,苗族人民時興修橋補路;還時興補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戶。同時,家家戶戶都要煮熟幾十個雞蛋、鴨蛋、並染上各種顏色作為送客禮物,有的還用網袋裝著五色蛋給孩子們玩。

過卯節

魚、肉酒、飯

魚肉

水族卯節水語叫"借卯",被稱為"東方情人節",也稱"歌節",於每年水歷十月(相當於農歷六月)辛卯日舉行。

習俗:

水族認為過卯節的日子與成年豐歉、人畜興旺有關,因此忌諱丁卯署火的日子。

火把節

包粽子,打粑粑

包粽子

「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 的傳統節日。六月二十四日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打粑粑,待客送禮。節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裝,高舉火把,猶如一條火龍環寨繞行,然後在田邊地頭舉行象徵性的撲殺農田害蟲儀式。同時還燃篝火、開晚會,舉行賽歌。

習俗:

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戶戶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禮。節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裝,高舉火把,猶如一條火龍環寨繞行,然後在田邊地頭舉行象徵性的撲殺農田害蟲儀式。同時還燃篝火、開晚會,舉行賽歌。

端節

魚包韭菜

魚包韭菜

端節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間的 「亥日」,便是過「端」的日子。

習俗:

不同地區輪流過不同亥日的端節。節日那天,四鄉八寨的親友都到過「端」的寨子去做客飲酒,歡慶豐收。端節的摔跤、鬥牛、敬酒等活動。白天,水族群眾還要聚集在端坡上舉行賽馬、擊銅鼓、吹蘆笙等活動。

盤古王節

糯米飯

糯米飯

瑤族盤古王節又稱達努節、祖娘節、瑤年,是瑤族最隆重的節日。

習俗:

瑤族盤古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瑤族群眾為紀念創造天地萬物的祖先大神彌洛陀,要殺豬,做糯米飯,全家歡聚,親友寨鄰互訪做客,吹蘆笙、跳舞、唱歌,以示慶賀。

龍舟節

吃粽子

粽子

龍舟節是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

習俗:

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餘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除了這些節日以外,

就連過年

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

苗族

黔東南是苗族聚居地,其過年氛圍並不比漢族地區差。從初十開始,位於六枝特區的梭嘎長角苗跳花坡拉開過年狂歡的序幕,幾乎每天都有民俗活動。接正月十五台江的舞龍噓花鬧元宵,到十六開始的舟溪甘囊香蘆笙會更是苗族過大年的高潮所在,節日上的鬥牛、鬥雞、賽馬等活動,向你展示一場生動精彩的視覺盛宴。

正月初十是梭嘎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歌舞狂歡過節。

凱里舟溪每年正月十六至二十期間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甘囊香蘆笙會。

跳花坡那天,媽媽們為女兒們綁上木製長角,用重約3—6公斤的黑麻毛線纏成一個大髻。

跳花坡

正月初十,是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梭嘎鄉周邊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們紛紛盛裝打扮自己。匯聚在跳花場上,以歌舞狂歡過節。這一天是未婚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他們走村串寨尋找心上人。長角苗年輕男人拿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夥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後就可以擇日成婚。

侗族

侗族是一個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少數民族,各地侗族跟漢族一樣也過農曆新年,其隆重程度不遑多讓。在農曆年底,家家戶戶就紅紅火火忙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貼春聯等。不過侗族還有不少過年活動是該民族特有:例如祭薩、侗戲、長桌宴、行歌坐月和集體婚慶等活動,初一至初七人神共娛過新年。

侗族跟漢族一樣過年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

祭薩

春節到侗寨過年最精彩的節目要數祭薩,時間一般在農曆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期間,大部分侗寨會挑選在初一那天。薩歲是祭拜侗族崇拜的女英雄杏妮,相傳在一次與異族的衝突中,是杏妮拯救了侗族。後來被侗族作為神或祖母來供奉,逢年過節都要進行祭祀。就像漢族過年期間到祠堂拜祭祖宗一樣。

每年春節期間,黔東南小黃侗寨都會舉辦千人「大歌」來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侗戲

跟漢族一樣侗族過年也喜歡看戲,在新春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侗戲開台儀式,都會在大年初一晚上1點鐘,由戲師和幾個主要演員拜祭後開演。演出時間一般從上午開始,直到吃夜飯之後,新春演出都會在夜晚,方便戲班的小夥子們和姑娘們散戲後去「行歌坐月」。

貴州是一個充滿著民族風味的地方

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刻道

苗族古歌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流傳最廣的酒歌

"刻道",即"刻木",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是苗族婚嫁生活習俗歌曲的一種形式。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權制下的婚姻狀況,被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稱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它敘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婚俗,它用酒歌這種形式記載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繹及它的發展和進步。

苗族古歌

苗族口傳文學的典型代表

又稱《苗族史詩》,由《金銀歌》、《古楓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遷》五大部分組成。神秘的古歌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社會制度和日常生活。它篇幅宏大,內容包羅萬象。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動,親友聚會、節日等場合演唱。

侗族大歌

最純美的天籟

2018年春晚,《侗族大歌》可是讓我們貴州酷炫了一把!《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協唱的合唱種類,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目前主要流行於侗語南部方言第二土語區。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勝》、《嘎音也》、《嘎戲》等。

苗族蘆笙舞

「蘆笙舞」是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舞蹈。以男子邊吹蘆笙邊舞蹈為其主要特徵。蘆笙舞是苗族最喜愛的民間舞。

布依族八音坐唱

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隊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凈、丑諸戲曲,不化妝。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弦、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


貴州酒史,源遠流長,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商末周初貴州便有了酒。貴州各族人民在長期釀酒、用酒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工藝獨特的釀酒技術和饒有風趣的酒禮酒俗,創造了絢麗多彩的貴州「酒文化」。

「姑娘酒 」

侗族和苗族都有釀製姑娘酒的習俗,即姑娘出生時,馬上為她煮一壇甜酒,將其窖在地下或埋藏在池塘底,待姑娘長大成人,婚嫁之日才開窖啟用。與江南地區釀造的「女兒紅」異曲同工。

「轉轉酒 」

轉轉酒是指飲酒時,大家圍坐成一個圓圈,席上只有一碗酒,在座的順一個方向將酒碗依次傳飲,以示親密無間,無所猜忌,不忌諱這忌諱那,只傳遞心心相印的真情實意。

關於轉轉酒的傳說:

在一座大山中,住著漢人、藏人和彝人三個結拜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請兩位兄長吃飯,吃剩的米飯在第二天變成了香味濃郁的米酒,三個兄弟你推我讓,都想將酒留給其他弟兄喝,於是從早轉到晚,酒也沒有喝完,後來神靈告知只要辛勤勞動,酒喝完後,還會有新的酒湧出來,於是三人就轉著喝開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討八字酒 」

黔西南布依族婚俗中,盛行著一種有趣的討八字酒習俗。男女青年經過戀愛、說媒之後,雙方父母已無異議,就需擇出婚期。

在定婚期前,男方家的媒人要到姑娘家來討八字,女方家要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擺上八碗「Biangdang」酒(即家釀米酒),並將姑娘的年庚生辰八字寫在一張紙上,再壓在其中一碗酒的底下。

這時,主持人就請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憑直覺去找,當揭起一碗若沒有姑娘的八字時,媒人就將該碗酒一飲而盡,然後再揭,直至揭出八字為止,才能帶回與男方八字合在一起,由陰陽先生推算出良辰吉日,作為選定的婚期。

「咂酒 」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五嶽抱住擎天柱,吸進黃河水倒流」這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飲用咂酒後寫下的詩句。

咂酒盛行於貴州苗、彝、仡佬、土家等民族中,而最具代表的非羌族的咂酒莫屬,酒以青稞、大麥、玉米為原料釀成,封於壇中,飲時啟封,注水,插上竹管,眾人輪流吸飲,邊飲邊加清水,直至味淡。

吮吸時因口內發出「咂咂」 聲,故稱之為「咂酒」。在飲酒期間要唱酒歌,唱時,賓主並排而坐,輪流對唱,同時鼓樂齊鳴,熱鬧非凡。

「交杯酒 」

在貴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盛行一種特色酒俗———交杯酒。

交杯取自「交情」、「交心」之意,形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兩人各持一個酒杯,相互同時遞到對方嘴邊,並且同時飲下。

第二種是主人、客人各自舉杯與對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將自己手中的酒同時飲下。

第三種是在集體的酒宴中,主人客人圍成一個圓圈,每個人都手持一碗酒,當飲酒時,右手將手中的酒遞給下家,左手接住上家遞來的酒。主人和客人分別說完吉利的話後,大家同時喊一聲「秀」!大家便同時飲盡上家遞來的酒。

「攔路酒」

這是貴州少數民族迎客的一種酒俗,廣泛流行於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攔路酒禮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形式和程序。一般都是在進寨的必經之路上,由主方備酒恭候於路中,有的還在路上設置障礙。客人到時,先以酒歌勸酒,飲後方得進寨,有的主客雙方還需對歌,然後才能飲酒「過關」。

「送客酒」

當你在黔東南一帶苗家作客,終朝伴隨你的就是苗家的盛情和醇香的米酒。在你準備告別啟程時,主人還會為你準備一次情意纏綿,令你終生難忘。

「雞頭酒」

如果你到了黔西南,布依族人民要請你喝雞頭酒,此時的雞頭稱為「鳳凰頭」。入席後,主人向貴賓雙手奉上「鳳凰頭」,客人接過後,先飲酒一杯,再把「鳳凰頭」依次對著其他人,表示大家共同舉杯,一飲而盡。

「列印酒」

黔東南一帶的苗族盛行一種打酒印習俗,主人家用蘿蔔或紅苕等做些「大印」,客人每飲一杯,就有人用「大印」蘸上藍靛(染布的青色染料)或墨汁、鍋煙等,在客人臉上蓋一印記,臉上印多,標誌著主人盛情,客人海量。

「栽花竹酒」

苗家人民高興要喝酒,婚後不育,小孩多病,久治不愈也要喝酒,叫喝栽花竹酒。該酒俗是由巫師主理,主人到山上竹林挖兩根連根竹,栽在自家房屋中柱旁,還要請十二位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有福之人蔘祭,再在所栽的花竹下埋一壇密封的土酒,使其終年不幹,以示吉利。

貴州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

真的太多了!

來貴州吧,

親身感受一把這屬於貴州自己的少數民族風情

我,在這裡等你~

資料內容來源於網路

綜合整理: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超強赤水旅遊攻略奉上,「五一」小長假,有!得!你!玩!

TAG: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