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雙「鞋墊」挖出大數據「金礦」…

從一雙「鞋墊」挖出大數據「金礦」…

當前,大數據已成為當代繼「石油」之後,最富有價值的「金礦」,而且這座「金礦」最大的特點是怎麼也挖不完,簡直是耶穌手裡的「五餅和二魚」嘛!但看著遍地的「金礦」,許多人卻抓耳撓腮,無從下手…

1、為啥要去淘「大數據」?

傳統信息化時代,一個單位想掌握一名職員的活動規律,通常會規定早晚考勤、外出請假、加班填單等。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下來,能掌握的是少量幾次檢查,大量時間掛空檔,這種隨機抽檢的辦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要轉變成大數據的思維去解決。

了解大數據,先來專業點的,大數據有三個精髓特點:一是強調全部和整體,而不是隨機抽樣。啥意思呢?就是要全面、全天候看問題,看一貫作風,而不是領導面前一陣風就下結論;二是方向大致正確,而不是精益求精。啥意思呢?就是大方向要是沒問題,平時允許有點小差錯,不在一個點上死纏爛打,不搞一票否決;三是強調鄰里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啥意思呢?就是強調數據之間所有的影響關係,比如早上老是發現城西老王沒上班,不能光知道是老王他媽生了病,還要順帶看看城東小芳這些天啥動靜哦…

上大數據手段,有可能掌握人的活動規律嗎?

2、一雙「臭鞋墊」,透露了你的人生軌跡

要掌握人的活動規律,指望當事人凡事報告,是不太現實的,這和政治覺悟高不高沒關係,誰也沒耐心長期堅持。換個思維:不靠嘴,靠腳。腳不會說話,咋辦?那咱就給腳安雙智能「鞋墊」,代替腳說話…加裝了感測器的鞋墊,會很忠實地、靜靜地躺在你的鞋子里,既不影響你辦事、生活,又知道你的一舉一動,全程記錄。一雙鞋墊只要記錄5種狀態:空、坐、站、走、跑,就可涵蓋一個人24小時的所有情況。比如,某鞋墊記錄了這樣一組數據:

把這個人的鞋墊數據簡單做個映射,就有點意思了,解析如下:此人大致6起床,起床後10分鐘開始走路,走20分鐘後開始跑步,跑30分鐘後又走了10分鐘,回來脫鞋(極可能是洗澡)20分鐘後、估計吃了半小時飯,走路半小時上班…等等,如果輔助一些採集的位置數據,這一天他都幹了啥,是不是大致就清楚了,每天晚上讓他傳下數據就OK了。也許一年中有些天的數據並不准,比如忘記傳數了、某天忘穿鞋了,沒關係,大部分時間符合就行。通過這個大數據,就基本分析出某個人一年的生活規律了。了解一個人生活規律這麼複雜的事,突然就變得如此簡單,還不累人,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

3、通過一雙「鞋墊」洞察一支部隊的管理...

延伸一下個人鞋墊的應用,能不能透視一支部隊的活動規律和管理水平呢?答案是:能!

工作措施:給中隊每名戰士配一雙智能鞋墊,規定每天晚上熄燈前10分鐘內,以寢室為單位統一採集鞋墊數據。

採集方法:在每個戰士寢室放一個電子數據秤(採集數據),戰士熄燈前穿著鞋往秤上一站,數據自動傳走,然後脫鞋睡覺。要是熄燈時間到了你不去站秤,熄燈後亂跑亂竄...嘿嘿,你懂的。

通過這個舉措,就可以做大數據分析啦!而且很有意思:一個中隊30人,通常幾點起床,通常多少人出操,通常哪幾個人老是溜號,通常出操多久、運動量有多大,一天操課規律基本清楚了。一年下來,橫向一對比,就更好玩了:哪些中隊出操率高,哪些中隊鍛煉堅持得好,哪些中隊不按時熄燈就寢,具體到什麼中隊、什麼人違反紀律,一清二楚,都用不著中隊幹部辛苦造數據上報,是不是一下就轉換成部隊一日生活管理的高度了呢…。這樣一聯想,鞋墊就不是原來的鞋墊這麼簡單了,通過鞋墊的大數據應用,解決的可是在部隊點多、面廣、高度分散的困難條件下,簡單易行地掌握了部隊基層管理的難題呢!

大數據,好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氏信息化閑談 的精彩文章:

TAG:傅氏信息化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