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香港姑娘能有多時尚?

香港姑娘能有多時尚?

Lazarus

 Blackstar

David Bowie 

00:00/06:22

本文由「假裝」授權轉載

ID:offchic

香港對我的時尚是有啟蒙作用的。

但如今的香港人,彷彿和時尚沒這麼強烈的關係。除了黃偉文、徐濠縈、黎堅惠這種專業在時尚上搞事的icon,也很少見香港男女明星會走機場街拍或帶貨的路數。

TVB每年的頒獎典禮,女明星一水的大禮服,或開叉或抹胸,配亮閃閃的珠寶點綴;男明星一如既往的西裝蝴蝶結。

照常理是時尚博主的絕佳素材,但總沒人討論。因為歷年都如此,水平很平均。不標年份的話,甚至分不清時間前後。

然而,我在香港人身上感覺到的是:香港人看似不參與時尚,卻一直都是時尚的。

發展到今天,比起內地和台灣,時尚對他們來說不是要去追求的事情,而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我覺得是香港人不把穿衣當時尚,當態度。

所以我們欣賞鄭秀文、楊千嬅、佘詩曼,她們剪短髮,畫細長上挑的眉毛,穿中性的皮衣、西裝。欣賞汪明荃這樣的大姐大,年近七十,從不執著扮嫩,轉身儼然氣場女王。

香港人走在時尚的前面,並不是野蠻生長。悉數起來,都有跡可循。

從秦始皇開始,香港就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轄下,照這樣全國統一的節奏,和內地一線城市的時尚不會有太大差別。

TVB爭奇鬥豔上時尚頭條、男女明星機場街拍、帶貨,會是家常便飯。

但1840年往後:鴉片戰爭的刺刀槍炮下,香港被迫跟了英國。英皇便是最高統治者,香港總督也只是英皇的全權代表。

1940年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迫跟了日本。日軍中將直接做了香港總督。

十里洋場,老一輩的香港人表面洋化,但內心歸屬在中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所以華洋共處,中西結合。燙髮踩高跟鞋,旗袍絕不馬虎;油頭穿皮鞋,長衫絕不湊合。

但20世紀60年代往後,就不同了。在殖民地長大的後代們,從小就有西方文化的基因,所以他們拷貝歐美、日本服飾和一切新奇文化,結束了上一輩的中西混合。

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基因,在香港集中爆發,流行音樂帶領時尚風潮。娛樂時尚不分家,這個時期的香港流行文化被音樂引領,也帶領時尚風潮。

64年披頭士來香港巡演,直接影響了香港音樂的浪潮,樂隊層出不窮,音樂明星更占風頭;更影響了流行文化的發展,年輕人模仿他們的髮型和穿著。

校長帶領的溫拿樂隊最典型,披頭士的髮型、喇叭褲、花襯衫、有色眼鏡、嬉皮士的騷氣在裡頭。

同時,傳統服飾也被西化。中產階級太太們的旗袍,越來越貼身、越性感、搭配可能越來越多。

同期,香港娛樂文化產業越來越發達,TVB的電視劇開始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生活潮流月刊「號外」雜誌誕生,內容包括時裝、家居、建築、設計、音樂、文化及藝術等。

這一時期的「明報」,也開始將明星提上封面。

舉辦香港時裝節,開「無線藝員訓練班」,舉辦「香港小姐選舉」密集式的將娛樂流行文化發揚光大,為八九十年代集中爆發的靚女靚仔,個個人美會穿奠定基礎。

「八九十年代」電影電視明星帶領著時尚風潮。這一時期堪稱巔峰,凡人肉眼可見的文化巔峰。學別人的奇裝異服收起來了,旗袍也收起來了。

香港人的時尚開始很多元、很港范兒,風靡的是西式剪裁的日常裝。

1983年的「我愛夜來香」,時髦小姐從弔帶頭巾閨房裝,到鏤空露背舞會裝扮一應俱全。

1988年的「流金歲月」。

一個是襯衫煙管褲的獨立幹練,一個是套裝披肩的嬌美華貴。

1989年的「賭神」。

看看祖賢的棒球領夾克、MA-1夾克、BF牛仔褲、哥特綁帶腰封,有現在的潮女們什麼事?

1993年的「逃學威龍」。

NIKE棒球帽、oversize毛衣、連帽衫配長襪球鞋是女學生的活潑和靈動。

1997年的「春光乍泄」。

連帽衛衣套夾克、高領毛衣外搭格紋西裝,是任性少年的孩子氣與社會氣;而襯衫+領帶+寬鬆工裝外套,是老實boy的正經氣。

隨便一拍,不僅長得驚艷絕倫,穿得連二十年後的今天也能冠絕。

有先鋒潮女、鄰家女孩、小清新小野貓、BF大姐大、氣場女王。

明星是具有示範效應的,這也代表著香港人普遍的時尚水平,多元化的自我呈現。應運而生了大量的本土品牌誕生,Giordano、Bossini、G2000...

買手店JOYCE也誕生。引入COMME des GARCONS、YOHJI YAMAMOTO、甚至ISSEY MIYAKE、YSL這些高等級品牌。

「千禧年之後」潮流文化帶領的時尚風潮,這個時期的香港流行文化開始被街頭潮流引領。

香港人的時尚,開始由追求時尚的時尚,轉為追求街頭潮流。今天人們總愛說「曾經的香港女明星比現在時尚有趣多了」,不存在的。

今天張曼玉依然穿皮衣牛仔褲,關之琳依然穿緊身連衣裙,周慧敏依然穿弔帶裙,她們一直都如此時尚。

所以大眾希望看到的是她們比過去更時尚。但是,也許時尚沒有盡頭,時尚夠了,接下來就是表達自我態度。

而潮,更能傳遞自我態度。他們不缺時尚,所以不刻意追求這個,對於他們來說,穿什麼時尚遠沒有表達自我重要。

所以香港成了潮牌重鎮,CHICAGO波鞋店、Popcorn、新港中心都是慕名要去的地方,更有本土潮牌CLOT、CMS的誕生,潮流媒體「milk」也應運而生。

直到今天,香港人這一波潮還未過,因為直到今天,香港人潮的痕迹都大於時尚。

香港人在時尚的前面,不把衣著當時尚,是真的當表達自我態度。

這是我經過香港所感知到的香港人的時尚。

不是陳冠希,不是徐濠縈,不是黎堅惠,誰都不是,是自己。

他們要教你的從來不是時尚,是美過了,時尚過了,現在你說潮也好,街頭也好,我要做做自己就好。

圖片均轉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記得提醒你媽媽別扔了這些鞋盒!它們可能比鞋子還要貴!
這3個不用打理的髮型,比油頭帥10倍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