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是澳大利亞的母國,二戰爆發後英國為何拋棄澳大利亞

英國是澳大利亞的母國,二戰爆發後英國為何拋棄澳大利亞

原標題:英國是澳大利亞的母國,二戰爆發後英國為何拋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一直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20世紀以前一直都算英國的領土。直到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突然襲擊珍珠港,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在 8千多公里之外的馬來亞半島日軍開始大舉進攻。這才是日本的主攻方向,轟炸珍珠港不過是必要的準備:先削弱對手的還擊能力。日本的戰略目標是從馬來亞和荷蘭的東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奪取急需的橡膠、錫和石油,還要佔領緬甸進攻印度以切斷通往中國西南的公路,那是美國維持中國軍隊抗日的輸血管。日本打算以此制服中國,進而佔領整個東亞。


早已準備多時的日軍勢如破竹。英國空軍在馬來亞的飛機大部分被消滅在地面,日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遠東僅有的兩艘英國戰艦 (Prince of Wales號和 Repulse號)也被炸沉。在馬來半島登陸的日軍快速南下直撲新加坡。儘管英國、印度軍隊和澳大利亞的第八 師拼力抵抗,日軍只用了 50多天就推進了 600公里,包圍了新加坡,並於 1942年 2月 8日發起猛攻。到 2月 15日,僅僅 7天,新加坡的戰局已不可逆轉。英軍統帥珀斯弗中將決定投降,一 共 13萬 4千多英、印和澳大利亞軍隊放下了武器。


新加坡的陷落打破了澳大利亞一 百多年的迷信,大海再也不能阻隔敵人,無敵的大英帝國海軍已經像空中樓閣那樣不在是幸運的國家,遠離戰場的樂園突然面臨隨時可能的入侵。


?


1942年 2月 19日,近 200駕日軍飛機轟炸了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炸死 243人,炸傷近 400人。這是歷史上第一 次澳洲大陸受到敵人的襲擊,這使許多澳洲人認為,日本的進攻迫在眉睫。此時的澳大利亞突然從援助「英國母親」變為急需「母親」的援救。英首相丘吉爾曾多次信誓旦旦的保證,當澳大利亞受到威脅時英國會立即援助。但此時的英國根本無力實現諾言,相反,澳大利亞大部分最精銳的戰鬥力量都在幫助英國。第六、第七 和第九 師在中東戰場,第八 師在新加坡幾乎全軍覆沒,幾千人的空軍在英國,大部分軍艦都在地中海。形勢很明顯,空虛的澳大利亞國防根本無法抵禦日本的進攻。澳大利亞總理約翰·卡廷向英國要求抽回 澳大利亞的軍隊以保衛自己的國家。英首相丘吉爾沒有直接說不,但又一 次次的保證英國將儘力增強從緬甸到達爾文的防線。約翰·卡廷沒有被打動,他太清楚局勢有多麼險惡,他更明白繼續聽信美麗的諾言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麼。在柯廷的反覆力爭下,丘吉爾終於同意澳軍第六 和第七 師從中東返回 澳大利亞而不是被派往緬甸。但第九 師在英方的強烈要求下仍留在北非作戰。約翰·卡廷知道在這危急的歷史關頭澳大利亞必須根據自己的利益作出決定,必須先保衛自己然後才是大英帝國的「戰略需要」。



?

1941年 12月 27日約翰·卡廷在的墨爾本《信使報》上公開了澳大利亞的歷史性決定:「 ....我要明確的指出,從今以後澳大利亞指望美國。....我們要擺脫由於與英國的傳統親緣關係而帶來的一 切酸痛。我們知道英國的困難,我們知道她面對隨時可能的入侵,我們知道分散力量的危險,可是我們更知道捨棄了澳大利亞英國依然可以堅持下去。所以只有我們才能決心不讓澳大利亞陷入敵手。我們將用全力來構築一 個以美國為主導的戰略。」


約翰·卡廷的這番話不僅標誌著二 次大戰中澳大利亞的戰略轉變,也標誌著澳大利亞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從依附和追隨英國到依附和追隨美國。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無法在一 個戰爭迭起列強相爭的時代完全自己保衛自己,她需要結盟,她準備為別人付出自己所有的,但也需要更強大的國家來保證她的安全。因為血緣關係,這個更強大的國家一 直是英國,但歷史的進程終於決定:必須以美國取而代之。此時此刻,澳大利亞轉向美國倒不是一 廂情願,美國也需要澳大利亞。日本的突然襲擊打的她措手不及,節 節 敗退。美國佔據的菲律賓丟給了日本,他們需要在西太平洋建立一 個可靠的基地,以此為依託向日本發起反攻。



?


1942年 3月 18日,美國的麥克阿瑟 將軍到達澳大利亞,幾天後當他到達墨爾本時受到像對英雄那樣的熱烈歡迎。其實那時的麥克阿瑟還沒作出什麼英雄業績,恰恰相反,他剛從被日軍包圍的菲律賓「逃」出來,不久菲律賓就陷落了。但澳洲民眾把麥克阿瑟看作是美國支援澳大利亞的象徵,這位美國將軍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安全感。不久,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麥克阿瑟為西南太平洋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在墨爾本建立了他的最高司令部。澳大利亞軍隊最高指揮布來梅 將軍被柯廷總理從中東招回,並被麥克阿瑟任命為西南太平洋盟軍的陸軍總司令。不久,美、澳、新、荷蘭的軍隊被組編,大批的美國士兵開進澳大利亞,澳洲民眾對日軍入侵的恐慌消失,開始投入戰時後勤基地工作。一 個以美國為核心的抗擊日本的太平洋戰線組成了。

在整個第二 次世界大戰中,7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曾有 57萬多人蔘軍,每 10個 18至 35歲的男子中就有 8人曾在軍中服務。澳大利亞共有 33826人陣亡,另有 18萬人受傷。


二戰爆發後英國雖然拋棄了澳大利亞,但戰後澳大利亞在在軍事上、外交上和經濟上最終擺脫了英國的控制,消除了殖民地痕迹,並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戰後的恢復與發展的巨大成就為澳大利亞在60年代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行列奠定了物質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事件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國家曾在地圖上消失100多年,後兩次幫助日本,下場慘淡
冷戰時期,美蘇的特殊戰爭——精神戰

TAG:歷史人物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