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子以高額獎學金考取美國多所知名音樂學院,只因媽媽把握住了這四字真經!

兒子以高額獎學金考取美國多所知名音樂學院,只因媽媽把握住了這四字真經!

作者 | 文英 編輯 | Vivi

這是文英在【閱讀第一】分享的第1篇好文

每個家長都希望成功地培育孩子,最大地挖掘潛能,但如何保證路不走偏?還是要回歸孩子本身的興趣。

二千多年前,我們偉大的祖聖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是這樣做的,所以,培養出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很了不得的!

每個孩子的先天資質不一樣,後天教育環境也各不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讓每個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人也只有成為了真正的自己,才會得到身心靈的和諧,才會達到真正幸福的境界!

現如今,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只能靠家長,因為因材施教,越早越好。零至六歲是家長對孩子最佳的觀察發現引導期,尤其零至三歲,是孩子大腦和感覺知覺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心靈精神成長的關鍵期,而這一時期,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最親密,如果此時不注重良好的環境引導,儘早發現孩子的潛能,就會給孩子一生的身心發展留下一些遺憾!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不懂教育,指望老師來因材施教,但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個班都那麼多孩子,還要按著統一的進度進行教學,是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二十歲了。二零一六年,當他以高額獎學金考取美國多所知名音樂學院小提琴演奏專業的時候(包括克利夫蘭、伊斯曼、新英格蘭、皮博迪、歐柏林),很多人向我祝賀,說我培養了一個多麼優秀的兒子。而我自己內心最清楚,我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夠好,唯一把握了一條: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去觀察發現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個什麼材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喜歡幹什麼,也就是從興趣入手,當然,你得為孩子提供他能觸及的環境。就我們家來說,我一直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那麼小就喜歡古典音樂,我倒是愛唱唱歌,他爸爸五音不全。在懷孕的時候,我聽的也只是一些兒歌和輕音樂。

孩子生下來後,家裡的音響成了他的一個大玩具,不到一歲,小手就會按開關及其他按鍵,把磁帶和碟子不停地拿出來放進去,然後播放,自己就很開心。午間入睡,一般是躺在我懷裡,含著母乳,聽著兒歌,我邊走邊跟著節奏搖晃,他慢慢就睡著了。晚上入睡前,也要聽音樂、聽故事。

兩歲的時候,當我唱《好媽媽》這首歌時,他居然感動得眼淚汪汪,不停請求說「媽媽唱、媽媽唱」,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唱給他聽。再大一點,帶他去公園或商場玩,聽到背景音樂,他會告訴我:聽過這個!由此我發現他對音樂比較敏感。

而發現他喜歡古典音樂也源於一次巧合:在他三歲的時候,他舅舅送了我們幾盤音樂CD,他特別喜歡聽貝多芬《命運》的前奏,自己反覆操作播放這一段,同時喜歡聽《梁祝》。他爸爸就給他講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並告訴他這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整首下來二十六分鐘,孩子可以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聽完一遍再聽一遍。有一次很好笑,當他聽到「送別」這一段,仰著小臉很認真地問我:「這裡是不是說他們送來送去地鬼搞啊?」,我差點笑岔氣了!

發現孩子喜歡音樂後,我和他爸爸都很高興,因為音樂是精神的享受和出口,如果將來孩子能從事這一行,至少可以與音樂相伴,不用害怕孤獨寂寞了,於是我們就開始留意找一位好的音樂老師。孩子4歲半的時候,經朋友介紹,他爸爸認識了一位留美回來的小提琴製作大師,兼教小提琴演奏,我們約著哪天去老師家看看。

2002年11月12日,我們去到了位於武漢洞庭街的老師家。沒想到他們家好大,獨立的院落,獨立的歐式二層別墅,近看,原來是法國領事館舊址。老師名叫劉明堅,是老紅軍的後代,五十多歲,不修邊幅,一臉和氣,見到孩子就把他抱起來說:「寶貝,你來了!」好像老熟人似的。

看著掛在鐵絲上一排正在晾乾油漆的金燦燦的小提琴,孩子由衷地說了一句:「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漂亮的琴呀」,把老師高興壞了,說:「你喜歡嗎?」「喜歡!」「那我們以後學拉小提琴好不好?」「好!」接下來就放下孩子,讓他去看幾位小哥哥小姐姐拉琴,我們則和老師攀談起來。

說實話,這次來,我們也是考察老師的,想看看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怎樣的,同時,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小提琴、喜歡這位老師。

跟老師談完後,我們就下決心要帶孩子走上這條藝術之路了。最打動我的,有這樣幾點:

一、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

二、學小提琴可以訓練左右腦

三、只要堅持下去,完成一萬小時訓練量,到十八歲的時候,孩子的水平不到行業的頂尖也會到上層

四、將來孩子至少可以教其他小孩拉琴,自食其力沒問題

五、從發達國家的文化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空間巨大

老師說他的教學方法將參考國外樂團對演奏家的要求來進行。因為我們國內學樂器的孩子,個人能力可能比較強,但協奏能力比較弱,而交響樂團對協奏要求很高,所以,他會讓孩子組成小組,除了個人練習,還有大量的重奏和樂隊練習。對這種方法,我們也是很贊同的。

我們當即去買了一把很小的兒童小提琴,老師用膠布貼好把位,先教了怎麼有節奏地拉空弦,第一堂課就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家長帶孩子好好練習。我後來經常開玩笑說:他爸爸給孩子找到了一條路,我們母子從此就走上了不歸路。

大家都知道學小提琴剛開始是很枯燥的,拉出的聲音並不好聽,被人們形容為「殺雞」,尤其音不準的時候,更是被形容為「如鈍刀殺人」。我成了兒子第一個忠實的粉絲,每天讓他的琴聲考驗著我的神經和耐心。好在孩子喜歡拉,吃過晚飯散完步,就拿著琴「殺來殺去」,我會為他的每一點進步感到高興。

我經常故意很有感觸地對他說:「老天爺對你太好了!把這麼好的音樂細胞給了你,還碰到了這麼好的老師,我太羨慕了!」「你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音樂家的,想想,到時候你站在台上演奏,我們都在台下觀看,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每當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孩子都會顯露出興奮的神色,他覺得自己將來就應該當音樂家。

可想歸想,說歸說,要天天練,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兒子不是天才,因為我聽說天才一旦進入狀態,會達到痴迷的程度,老師都跟不上,像莫扎特、帕格尼尼之類的,最後都是自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我們屬於普通人,只能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往前走。

剛開始是每天十五分鐘,然後三十分鐘,小學初中每天一小時、兩小時,高中的時候,每天三小時、四小時,假期還會達到八小時。隨著練習量的不斷加大,孩子也由開始的充滿熱情到出現拖延、偷懶、不積極、不認真的狀況。怎麼讓他保持興趣,怎樣讓他有毅力地堅持下去,這是我經常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同時想出各種辦法引導他往前走。

六歲前,我用的方法也無外乎「威逼利誘」之類的,但很注意把握分寸,就是不要太苛刻,免得孩子對學琴產生反感和抗拒。累了、不舒服了、不想練了,就緩一緩,停下來,聽聽音樂、唱唱五線譜、做做音樂遊戲,讓他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但有一點我特別注意,要讓他養成好的習慣!就是練琴時一定要用心用腦、態度認真,如果心不在焉、不認真練,還不如不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第一 的精彩文章:

汶川地震十年後,這些孩子的臉依舊揪動著我的心……
這樣學科學,我保證孩子一秒都不想快進!

TAG:閱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