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從小最親近的老師翁同龢為何突然被辭退回老家

光緒從小最親近的老師翁同龢為何突然被辭退回老家

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六月中午,帝師翁同龢看到光緒「午正二駕出,余急趨赴宮門,在道右磕頭。上回顧無言,臣亦黯然如夢,遂行。」《翁同龢日記》翁同龢看著被他從小帶大的學生光緒帝的冷漠表情後,至此師生幾十年的關係徹底決絕,一手被翁同龢教育長大的學生竟然如此冷漠,讓翁同龢恍然如夢。

也就在前一天,翁同龢接到諭旨勒令退休回家的諭旨:「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蔘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本應察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欽此。」

後世圍繞到底是慈禧還是光緒罷免翁同龢問題不斷展開討論,然而從現存資料和光緒對其師的決絕態度來看,罷黜翁同龢的人就是光緒本人,只不過慈禧未對此事持有立場而已。

從根本上來講,保守老邁的翁同龢已經難以跟進光緒的熱血改革步驟,而作為皇帝的老師與皇帝本就親密無比,在關鍵問題上難免敢於與光緒公開對立,甚至是嚴重衝突。光緒打算重用長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又曾出使美、日、秘三國的張蔭桓時遭到了許多大臣的激烈反對。光緒不為所動,堅決要重用康有為這個老鄉,叫翁同龢出面「推重力保」,意圖掃清障礙。不料翁同龢卻不配合,就是不肯推薦張蔭桓,以至於和光緒進行長時間頂撞「臣據理力陳,不敢阿附也。語特長,不悉記。」以此可以想見,頂撞光緒的激烈程度。

另外一件事就是關於光緒如何會見外國使節使用的禮儀問題,光緒批准外國使臣的車馬可以直入禁門時,遭到翁同龢激烈反對。同年,德國亨利親訪問北京,光緒帝打算在毓慶宮接見,同時批准其成轎進入華東門,仍然受到翁同龢反對,以至於惹得光緒帝「盛怒」,逐條駁斥翁同龢的意見,並且借斥責剛毅為名發泄對翁同龢的強烈不滿。《翁同龢日記》

雖然師生有著超乎尋常的情誼,然而隨著光緒對革新的強烈期盼,這個守舊的老師再也難以成為他的支撐力量,甚至成了他的絆腳石。

站在帝國的角度,亢進急於變革的光緒急於擺脫落後國家虛弱狀況,但是他要革新卻沒有太多支持和理解他的人,包括他的老師。從光緒的性格來看,小時候在慈禧面前乖乖的如同小貓,但是對身邊的太監們動不動就進行體罰,甚至自己親自動手,偏執性格曾被翁同龢形容為「聖性如此,令人恐懼」。作為帝師的翁同龢對這個學生依舊當做小孩子來看,如同長者關愛年輕人一般,凡事力求固態平穩,生怕一個過激舉動造成震蕩。很大程度上,翁同龢對光緒的不斷勸言和反對變成了對光緒的掣肘。

膠州事件發生後,光緒命翁同龢前往德國駐華公使館談判,但翁同龢堅決拒絕,第一次,翁說「此舉無益」,第二次,翁稱「未敢奉詔」翁抗辯的態度讓許多臣僚驚訝:「同任訝余之憨」。最後恭親王奕?進行斡旋,只好改派李鴻章和張蔭桓前往,對類似這樣的事情光緒一忍再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開缺翁同龢時「近來辦事多不允協」的緣故。然而,如果此事沒能經慈禧批准絕對不可能辦到,慈禧手中掌握一品大員的絕對任免權,更何況是大學士一類的高官。

根據《清代起居註冊》和《德宗實錄》等史料記載,光緒和慈禧太后分別再紫禁城和頤和園兩處,光緒早朝之後需要去御和園給慈禧請安,翁同龢也趕去,慈禧還關心問翁同龢:「遠來飯否」且要翁同龢「且下去飯」。第二天,光緒便頒發將翁開缺回籍的上諭,顯然,正是這次光緒與慈禧的會晤,最終達成一致將這個已經不再順手的老師趕回老家,讓幾十年陪伴的翁同龢感覺「黯然如夢」,此後光緒在激進之中,逐漸走向了悲劇的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103天頒27份詔書,年輕的光緒想讓大清帝國重拾尊嚴和榮耀的急迫
很多人覺得光緒是個窩囊皇帝,可誰知他竟是被歷史埋沒的人才?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