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霸氣晉地甲龍!6月1日前快到山西地質博物館看咱「山西恐龍」

霸氣晉地甲龍!6月1日前快到山西地質博物館看咱「山西恐龍」

恐龍化石是

最為人們所熟知和熱愛的,

恐龍研究也始終是

古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對人們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

和探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

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GIF

5月13日上午,山西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今年6月1日前,「晉地甲龍」化石和「擇義王氏鱷」化石將向公眾展出,市民可近距離觀賞。鋸齒龍類化石正在加緊研究,爭取儘快向公眾開放。

「晉地甲龍」化石。

山西素有表裡山河之稱,境內廣泛發育了各個地質時代的沉積地層,蘊藏著豐富的化石資源。山西地質博物館近年來持續開展全省範圍內的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修復、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發掘了三疊紀「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白堊紀恐龍動物群、二疊紀鋸齒龍類等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

多年來,通過與國內外專家開展合作,山西地質博物館先後研究命名了3個新屬種的恐龍。今天新公布的「晉地甲龍」化石,於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的地層中,化石保存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龍骨架,經過精心修復和全面研究,得以展現在公眾面前。

一同發布的還有山西三疊紀主龍形類「擇義王氏鱷」化石和二疊紀鋸齒龍類化石。這兩種古生物分別生存在距今約兩億四千萬年的三疊紀中期和兩億六千萬年的二疊紀末期,是華北地區特有的古生物種類,無論從化石保存的完整性還是保存數量上都屬於國內第一。

未來,山西地質博物館將繼續提高地學研究水平,普及地學知識,傳播地學文化,為我省地學研究和地學科普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山西地質博物館自正式對公眾開放以來,致力於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先後被列入「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普基地」,著力打造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此次發布會上,山西地質博物館還為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太原市杏花嶺小學舉行了實習基地揭牌儀式。

此外,山西地質博物館還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唐治路兩位專家榮譽館員稱號。

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及重要意義

山西地質博物館此次公布的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對山西乃至古生物研究領域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兩位研究員及山西地質博物館館長。

甲龍類新屬種將被命名為「晉地甲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介紹,此次發布會上首次亮相的一個甲龍類新屬種,即將被正式命名為「晉地甲龍」,它發現於山西省左雲縣。

甲龍是一類四足行走的覆甲類恐龍,尾部有一獨特的骨質尾錘,又被稱為「坦克龍」,是人們所熟知的恐龍。「晉地甲龍」生存在距今約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具有骨質尾錘的甲龍科恐龍。「它的發現,支持了甲龍尾錘演化過程中柄狀的遠端尾椎先於末端癒合的皮內成骨出現的假說。」尤海魯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即將發表在今年出版的《地質通報》上。

「擇義王氏鱷」化石有望成為又一鎮館之寶

「擇義王氏鱷」化石。

「主龍形類,是一個包括恐龍類、鱷型動物以及很多已滅絕爬行動物的生物類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唐治路介紹,山西的主龍形類主要指生存在三疊紀時期,比恐龍和鱷型動物更加原始的爬行動物,也就是過去被稱為「假鱷類」的爬行動物。

唐治路介紹,現在,有關種類分別屬於基幹主龍形類和基幹形鱷類。「擇義王氏鱷」屬種是楊鍾健院士依據很不完整的材料建立的,正型標本很不完整,缺乏有效的鑒定特徵,不少國內外學者開始懷疑擇義王氏鱷的有效性,認為擇義王氏鱷是個存疑屬種。

山西地質博物館在榆社三疊系採集到的新的完整的化石,包括距離原產地8公里外的一具完整的無頭骨個體,以及距離原產地4公里外的11具集群埋葬個體。唐治路介紹,目前這些標本的修復已經基本完成,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化石中標本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一批。

唐治路表示,通過與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合作研究,初步確定這些新的化石很可能與「擇義王氏鱷」為同一屬種。對這些新化石的研究,不僅能夠明確「擇義王氏鱷」的有效性及形態特徵,也能很好確定該屬種的系統分類位置。新的「擇義王氏鱷」化石有望成為山西地質博物館又一鎮館之寶。

山西鋸齒龍化石為目前國內最完整的一批

山西地質博物館館長史建儒介紹,2015年,山西地質博物館在保德縣二疊系孫家溝組發現了大批脊椎動物化石,經多次大規模的發掘,採集了總重量接近150噸的化石標本。經初步鑒定,這批大規模集群埋藏的化石為鋸齒龍類,並很可能屬同一種類。

「在此之前,我國已知的鋸齒龍類化石均不完整,尤其是缺乏相對完好的頭骨。」史建儒介紹,山西地質博物館此次採集的鋸齒龍化石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一批,包括了近乎完整的頭骨及大量的頭後骨骼,以及大小不等的幼年到成年個體。據目前階段性統計,化石個體數量超過20具,化石總數已達1500餘件。此次山西地質博物館發現的材料,將對系統研究中國鋸齒龍類提供充分物質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晚報 的精彩文章:

山西一大波好單位招人啦!涉及學校、管理、工會、醫院……
濃煙滾滾,火勢竄天!太原丈子頭附近塑料廠起火啦!

TAG: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