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窩木碗,十代相傳的手藝,讓世界驚嘆!

沙窩木碗,十代相傳的手藝,讓世界驚嘆!

近乎要失傳的匠人工藝,不僅讓人看了心曠神怡,更對這份逐漸消失的技藝感到落寞。保留一份對傳統,對匠人崇敬的心,傳播一份對中華,對內心不變的忠。

GIF

在河北省的沙窩村,一位老爺爺用著傳統工藝生產著木碗,卻吸引到了IWCS對他們進行採訪。

河北沙窩的民間藝人,用傳統技藝製造木碗,從選材、造型、打磨成型,處處都彰顯著製作者的精心、細心和用心,其製作出來的木碗更是玲瓏精巧,惹人喜歡。

沙窩村木碗的起源年代久遠,老藝人們祖輩口傳,說是技承魯班祖師,明末清初漸成規模,並一路傳承下來。用此技術製作出來的木碗比普通製法更省木料。

古老的旋床,砍木頭用的單刃斧,各種尖刀和挖刀能傳承下來,在全國實屬罕見。

GIF

解放前沙窩幾乎家家都有依靠從事木碗製作傳統手藝養家糊口的經歷。心靈手巧的沙窩人,憑藉祖傳的手藝養活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GIF

數不清有多少黃河兒女是端著沙窩的木碗由孩童變成老人的。

GIF

製作這種木碗使用的是柳樹木材。柳樹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園林常用的觀賞性樹種。

老爺爺手持斧頭,利用非常原始的方法,對木材進行初步裁減。再用斧頭劈出所需材料的,基本外形以及需要固定在機器上的端部。

這是老爺爺所使用的腳踏式機器,雙腳踏動木棍一上一下,連在木棍上的布帶動上方的轉軸轉動。

GIF

將材料固定在一端的轉軸上,老爺爺用腹部頂著一個T字形的木製支撐桿。這樣左手支撐在上面作為刀具轉動的軸點,右手負責進刀,四肢一起合作完成木碗的製作。

並將T型木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孔中,防止滑動,在進行不同的操作時,也會使用不同形狀的刀具。

踏動轉軸,首先對其外部進行修剪,一會兒正轉,一會兒反轉,來來回回重複無數次。

GIF

其形狀的拿捏需要手藝人一段時間的磨練。木碗的中軸沒斷,是連在一起的。通常情況下一次可以出三個或是四個木碗。

將最前方的木碗用刀具取下來後,再對下一個木碗的內部進行削減。

取下來的木碗碗口部分,固定在轉軸的木樁上,用刀具削出碗底。

GIF

GIF

GIF

製作完成的木碗

GIF

GIF

GIF

磨刀石在歲月的摩擦下,已經起了深深的溝壑。

如今這種傳統木碗的製作工藝,只有老爺爺傳承了下來。

現在也只有唯一的一位學徒,簡單的工具,旋轉的木碗,左右轉動的是木料,飛旋的是詩篇。駐足是永遠的驚喜,完成的是那滾圓的凹陷,展示的是爐火純青的技藝,復甦的是精雕細琢的圓滿。

GIF

在河南林縣一帶,凡是出嫁女兒的人家,都要陪送一套精美的沙窩木碗給女兒。

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沙窩木碗盛飯不燙手,不皴裂,不怕摔,經久耐用,更是因為沙窩木碗,還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好寓意。

原以為早已逝去的童年陪伴,在這一瞬間穿越到眼前,猶如那記憶中微笑的恬淡,那沾滿粥糊的飯碗,一簇簇開放在褶皺的眉宇間。

粗糙的老手、貧瘠地堅守,雖不足於養家糊口,但那銘刻靈魂深處的熱愛與欽佩不曾間斷,不管走多遠,魯班的智慧,木藝的嫻熟一直陪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見 的精彩文章:

張元鋒:「從地底下冒出的天下第一樓」
【說物】要臉的花器

TAG: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