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與技術」,不完全是「科技」

「科學與技術」,不完全是「科技」

?圖源:Pixabay.com

撰文 | 陳關榮

● ● ●

文獻里的「科學與技術」是一個固定的片語,其中科學位於技術前頭。但是,很多人卻把它們看成是同樣的東西,在實踐中往往還把它們的位置顛倒過來。

科學,更明確地說,自然科學,指的是通過觀察、實驗、模擬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種事物和現象並探求其原理的學科總類,目的是認知世界;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它還包括數學。技術,則是解決各種問題的手段、形式、方法及過程的集成,它在現有事物基礎上產生新事物,或者改變現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是為人類社會服務。

兩者之間,科學為技術的發展提供基礎和支撐,而技術進步則不斷地向科學研究提出新的課題,反過來激勵科學發展。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11年-2009年)認為,科學和技術之間有一座橋樑,那就是工程科學。

科學的進步一直是由人類試圖認知世界內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所推動,而不是出於人類自身生存的需要。許多科學發現都是之前不曾預測過或者從來都未有計划去實現的偶發事件,而且短期內往往看不出有什麼用處。這樣的例子俯首可拾。數學中的數論有三千多年歷史,但它在成為現代信息保密手段之前一直被認為是個最無用處的數學學科。愛因斯坦深奧的相對論也只有到了今天才在全球定位系統GPS中被派上用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源於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兩人對遺傳基因的好奇探討,而該理論後來對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發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顯而易見,我們對科學發展和技術發展的推動不應該採取同樣的做法;特別是,不應該簡單地把發展技術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過來為發展科學鋪路,也不應該簡單地套用管理技術發展的政策和方式來經營科學發展。但是,今天學術部門中常見的卻是決策者們以「技術管理思維」去指引和管治科學發展,以為通過集中籌劃、巨額資助、快捷升職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礎科學迅速發展並立即開花結果。更常見的是,名目繁多的考核制度和指標都毫無例外地要求科學研究成果有立竿見影的社會效果,或者很快就能為市場提供新型產品。這樣一來,許多基礎科學研究都被貼上「無用」的標籤,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值得指出的是,中文裡的常用詞「科技」是「科學與技術」的簡寫,但它往往導致一種錯誤的理解,即把科學與技術看成是同一回事,讓許多人對它們作同等的分析演繹。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這一直是一個被不恰當地解釋和處置的問題。無數的事件和事實表明,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可能還是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主要原因。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進步著眼於具有實用價值的各種技術,但它們並沒有演化出現代科學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熟知的火藥發明並沒有導致現代化學的創立,指南針的應用並沒有導致現代物理學的電磁理論,數學中著名的中國剩餘定理並沒有建立起現代數論,等等。

中國在古代曾經有過諸多先進技術發明和改進,但卻沒有讓自己成為一個創立現代自然科學體系的國家,這一事實長期以來讓中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感到迷茫困惑。不言而喻,只有問題的根本原因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決,中國才有希望能夠很快地進入世界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最前沿。

製版編輯:黃玉瑩|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商務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幫助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的關鍵分子,來自肝臟 | 前沿
墨子沙龍鑒寶專場——水也可以是化石 | 報名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