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0年只做紫砂,女匠人簽下生死契,做出有溫度的壺!

30年只做紫砂,女匠人簽下生死契,做出有溫度的壺!

揉捏捶打,手如鳳舞,

一件件工藝品,

如淬火鳳凰般,涅槃而生。

她手中的泥土,

被賦予了生命。

她不是女媧,

她是一位紫砂壺匠人。

宜興盛產紫砂泥,

也多的是鑽研紫砂壺的工匠。

但是在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行業內,

女性紫砂壺匠人是少之又少。

做到國家級工藝美術師的更是鳳毛麟角。

1966年,生於陶藝世家的吳小琴,

從懂事開始就決定了此生的志向。

在成年那載,她便進入了宜興紫砂工藝二廠,

隨當時紅極港台收藏界的紫砂七老學習制陶。

「拜了師,入了這手藝門,

就如簽了生死契。」

對於吳小琴來說,

她的人生字典當中沒有「轉行」二字,

拜入師門,就從一而終。

正值青春年少時,

哪個女子不愛俏?

吳小琴卻耐得住這份寂寞,

她將自己三十餘年的青春,

悉數投進了紫砂壺工藝中。

工匠行業沒有任何的捷徑,

只有無盡的苦和累才能積累下經驗。

由於長期接觸潮濕的紫砂原料,

吳小琴的雙手比她的同齡人要粗糙許多。

不平整的掌心、格外清晰的指紋,

但這對她來說,是另一種榮譽的勳章。

在長年累月的練習之下,

吳小琴對紫砂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她紮實的功底與全面的技術

使得每件作品的個人風格極其突出。

吳小琴尤其擅長

朱泥壺,

大紅袍壺和薄胎壺的製作,

她手下的作品有著無與倫比的光滑質感,

深受國內外紫砂壺愛好者的好評。

資深玩家都知道一個詞:

「無泥不壺」

現今紫砂壺的殊勝地位,

離不開宜興特有的紫砂泥。

萬年前就埋藏於宜興山脈之中的紫砂原料,

經開採、粉碎和漫長的陳腐工序後,

形成的紫砂泥料質感柔軟,

有極強的可塑性。

吳小琴一直堅持著的原則,

就是只用自製泥料

泥和匠人如同魚和水,

水滋養了魚,魚又點亮了水。

制壺講究的是不急不慢,

只有足夠細膩的手法,

才能將修為展現得淋漓盡致。

與鑽石、珠寶等硬貨不同,

紫砂壺的打磨功夫要求更為嚴苛,

吳小琴利用牛角、羊角等工具,

修正壺的曲直比例,

將紫砂壺表面打磨出光澤。

壺嘴、壺身、壺把等銜接處

得是自然過渡不留痕迹。

只有深厚的制壺功底,

才能支撐起細節的考究之處。

經過燒制的紫砂壺內部

會形成雙氣孔結構,

這種結構和皮膚如出一轍,

讓茶湯與空氣有足夠接觸,

也同樣能保留最精華的部分。

我國傳統的陶瓷藝術以古樸、典雅著稱,

清雅的紫砂壺尤其受大眾的青睞。

吳小琴的作品文雅清秀,

富有江南女子的精緻靈動,

令人賞心悅目、百看不厭。

工作室微信

吳小琴特別擅長以自然元素

為靈感創作紫砂壺。

「花、鳥、雲、葉」

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能在她手下,

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

她也因此被業界稱為「花貨聖手」

吳小琴猶記童年雨後的天空中

浮現的七色彩虹,

她將記憶中絢爛的彩練掛到壺上,

變作舒展而飄逸的橋樑。

品味茶之醇香的同時,

更能體會到吳小琴的別具匠心。

紫砂壺的造型美和藝術美,

既是一首小橋流水的詩,

又是一幅江南春色的畫。

她最為拿手的大紅袍制壺,

通透亮澤,明艷生香,熱情洋溢,

觀之則頓生暖意。

雖然紫砂壺步驟較為繁瑣,

但為了使每件作品都達到自己滿意的標準,

吳小琴不會為了趕工而減少工期,

即便是她經常製作的造型,

也保持在三天一把:

兩天製作成型,一天打磨細節。

而一把原創設計的紫砂壺,

至少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來構思,

再利用閉關的一周將作品細細制出。

吳小琴坦言:

原創紫砂壺不同於傳統的設計,

更多時候靠的是靈光乍現。

源自於生活的感悟,

才能讓作品有溫度,能共鳴。

即使已經成為了國家級的工藝美術師,

吳小琴仍然沒有停止學習,

在她看來,與優秀的同行溝通交流,

分享在工作中的諸多想法,

才會讓整個行業在創新道路上走得更好。

與紫砂壺相生相伴的日子,

吳小琴已經延續了30年有餘

每每面對他人的讚歎和驚訝,

她總是平淡處之。

「沒有幾十年的沉澱,

是不可能做出優秀的作品的。

我還會繼續堅持走下去,

在這門傳承數百年的手藝上,

可以學的,可以做的,太多了。

喜歡紫砂壺的讀者可以加工作室微信交流~

- END -

(圖片源自吳小琴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經本人授權發布)

轉載須知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頸紋會笑!
不用任何清潔劑就能去污的魔力海綿,你家的「翻新神器」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