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也拒收洋垃圾的非洲,能否躲過特朗普的貿易大棒?

也拒收洋垃圾的非洲,能否躲過特朗普的貿易大棒?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程誠、徐晶】

自2017年新政府就職以來,美國與各主要貿易夥伴的爭端幾乎沒有停止過。自2018年初開始,中美貿易戰的消息更是讓全球經濟陰雲密布。

中國商務部近期宣布自2018年年底起將擴大「洋垃圾」的禁止進口名單,在廢舊衣服之外又覆蓋了包括廢金屬和化學廢品等眾多固體廢物。美國對此反應強烈,並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聲稱中國此舉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將採取多種貿易救濟手段來應對。

有趣的是,不僅僅是中國這樣的大國,萬里之遙的非洲國家也成為了美國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2017年底,東非三國坦尚尼亞、盧安達和烏干達宣布在2019年前逐步減少並最終徹底禁止進口二手衣物,同時實施新政策以扶助本土紡織業。此舉同樣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特朗普政府宣布如果三國不取消進口禁令,將要面臨被排除於《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以下簡稱「AGOA」)[1]之外的懲罰。

與中國不同,此次遭受美國「貿易救濟」手段的都是積貧積弱的非洲國家,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口1192萬、而GDP規模僅為83.76億美元的,屬於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盧安達。

盧安達資料圖(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美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二手服裝貿易一直飽受詬病。進口自西方國家的二手服裝擠佔了國內服裝市場,如同「溫水煮青蛙」般給非洲各國發展獨立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巨大的阻礙。東非共同體秘書處的研究報告顯示,二手服裝進口導致非洲本土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就業率下降了50%。

作為現任非盟輪值主席,以及剛剛成立的非洲大陸自貿區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是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國際領袖。自2000年上任以來,他在國內銳意改革,推動民族工業的獨立發展,減少國家發展的對外依賴。他在禁止二手衣物進口方面表達了鮮明的立場:「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工業。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選擇。也許這樣會帶來一些後果。即使這樣的選擇很困難,但總有解決的辦法。」

對於美國的威脅,國際社會也紛紛指責美國此舉缺乏道義基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肯亞前貿易部長基圖伊表示,美國和東非的貿易關係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威脅取消AGOA來保障美非二手衣物貿易的做法無異於19世紀英國強迫中國開放市場販賣鴉片的行徑。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都是國際發展合作的領導者與推動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針對不發達國家的關稅優惠是一種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對於建立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至關重要。在「以貿促援」領域,美國的AGOA法案之前一直被認為與歐洲的EBA(Everything But Arms)[2]普惠制安排一起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不發達國家提供了增加出口乃至工業化的契機,是發達國家對國際發展領域最為重要的貢獻之一。

然而,以 「美國優先」的名義,特朗普在上台以後大幅削減美國對外援助預算,其2018財年預算中,外交、對外援助、國際機構支出被削減了28%。美國新政府為一己私利而肆意操縱國際經濟秩序安排,實在有失大國風範。此外,特朗普政府使用類似「貿易戰」的懲罰措施,欺凌類如盧安達、烏干達等這樣弱小的非洲國家,或許還抱有警告非洲國家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居心。

21世紀以來,中非關係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已成為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首要貿易夥伴和最為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不僅如此,相當一部分非洲國家,特別是東非國家對於學習中國經驗發展本國經濟也非常積極。

2017年下半年開始,筆者受邀盧安達政府邀請,與其他中國學者一同嘗試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經驗與教訓來幫助盧安達制定自主的工業化方案,對吸引對盧投資已經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而美國本屆政府自上台以來就不斷有高官用「債務帝國主義」來攻擊一帶一路建設,前任國務卿蒂樂森還在非盟總部對中國非洲政策大肆攻擊。

今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召開,身為輪值主席的卡加梅必將在促進中非合作上發揮重要作用。聯想到這些,美國是否正在使用本應是對非洲國家的優惠措施來懲罰對華友好國家呢?

不論美國的真實目的是怎樣的,之前因為AGOA的關稅減讓優惠而轉移到非洲的大量亞洲制衣業和低端製造業,如今卻因為美國的制裁措施而憂心不已。據筆者了解,已經有不少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貼牌生產)製造商已經取消了原本下達到非洲地區的訂單,為這些本身就不發達的國家製造了巨大的財政和經濟壓力。東非地區的經濟增長前景也因為美國此次的不義之舉而蒙上的陰影。

相比之下,中國自2000年以來也頒布了大量針對非洲的進口關稅減讓優惠,儘力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出口創匯和經濟增長。

為了維護「洋垃圾」出口,美國不僅威脅中國,竟還使用普惠制安排來懲罰非洲國家,這種行徑已然徹底背離了其長久維持的非洲發展夥伴的形象。不過,相信歷經苦難的盧安達人民,他們的脊樑會和維龍加火山一樣高聳入雲,百折不撓。而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合作理念的中國,也會始終與非洲人民站在一起,用自由貿易與合作共贏去打破美國單邊主義構築的發展「藩籬」!

注釋:

[1]該法案於2000年通過,免除了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一籃子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所需繳納的關稅,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於2015年6月29日簽署了將「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延長10年的修正案,長期以來,這一法案被認為是美對非商貿關係的基石。

[2]這一協議由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於2001年簽訂,內容包括歐盟給予非洲等最低度開發國家的商品(武器除外)進入歐盟市場時享受免關稅、免配額的優惠待遇,該決議於2001年3月5日生效,是歐盟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的一部分。

(程誠,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徐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實習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外媒:馬來西亞前總理涉嫌散布虛假新聞被調查
臉書數據泄露事件蔓延,巴西印度也動手了…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