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學術

新書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張立文 著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新世紀、新治理,自己講、講自己,尚和合、求實踐,新儒學、新人格。第一部分為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啟了中國的世紀、人類的新世紀,為世界奉上中國的方案。第二部分為構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魄、神韻的和合學理論思維體系,以及自己講、講自己的中國理論思維話語體系,包括和實力的意蘊和建構、和實力與一帶一路等。第三部分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時代價值,以及和合學的思維特性、文化內涵與實踐。第四部分為文化創新與文化強國,以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具有世界視野、人類意識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張立文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自序

世界向何處去?「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在人類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際,在世界正邁向新世紀、新紀元之時,各國都在探賾應對之策,我們也不能不反思這一時代的重大課題。

首先,要反思歷史思維邏輯的前提。中華民族古代就曾智能創造世界未來天下和合的夢想。自信命運共同體,會當人類和合天。天下和合,唐孔穎達在疏《禮記?禮運》篇「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的大同世界價值理想時云:「孔子說聖人所能以天下和合共為一家,能以中國共為一人者,問其所能致之意。」這不是一種意測度謀,而是能推致的和合天下世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豐厚的「萬國咸寧」的天下情懷,有強烈的「天下和平」的願景意識,有致遠的和合天下的精神追求,有深層的「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意識自覺。這種根於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凝聚著豐富的思想文化精華,成為中華民族標識的國家之本,民族之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國家之本,弘揚中華民族之魂,才能更好創新和開闢未來,這是當代人的歷史使命和擔當。若丟掉根本,喪失靈魂,就等於斬斷源頭活水,割斷精神命脈,斷送創新未來。和合學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一體化的當下,在人類處於挑戰不斷、風險增多、恐怖活動、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的威脅持續之時,人與自然、社會、人際、心靈、文明的衝突,而造成生態、人文、道德、精神、價值的危機繼續加劇之際,和合學的和合可能世界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基點,轉斬斷、割斷、斷送為復活、續命、生生,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合天下的價值理想世界。

其次,要提升理論思維邏輯的性能。在新世紀、新治理中,本書闡明了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構和合天下價值理想新世界的去處。如此,必須構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魄、神韻的和合學的理論思維體系,以及自己講、講自己的中華民族理論思維話語體系。和合學概括出的五大衝突和五大危機,是對現存世界無數衝突和各種危機的宏觀把握與分類提煉。但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和不同的生存境域下,衝突和危機的表徵方式是不同的,而且存在錯綜複雜的雜糅現象和攪拌情狀,即幾種衝突和危機糾纏在一起,形成剪不斷、理還亂的衝突結和危機叢。這些時遇化和境域化的衝突結和危機叢,構成特定時期困擾人們的前沿問題。前沿問題的和合探索,是實現和合學從化解功能到建設使命的創造性轉換的契機。

為弘揚尚和合的時代價值,在《和合哲學論》完稿後,和合學的形上追問已開拓出「在途中」的超越之路,和合學的愛智維度基本形成,「和合何為」的目的性問題及其終極根據已初步澄清。然在「和合是什麼」「為什麼要和合」之後,「和合的終極關切、精神家園」的「和合可能世界」及「怎樣和合起來」的程序課題,還需「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地追究。在追究中既需要宏觀的胸懷、人類的情操、天下的視野,亦需要微觀的精神、細小的求索、深入的研判。比如情感與理智、事實與價值、公理與私情、道德與功利、至善與審美等一切對偶化的範疇之間,都蘊涵著和合機制與精神。因而度越對偶化範疇的二元對立關係,提出更切近事實和問題本身的和合分析,是和合學落實任務和流行使命的需求。從宏觀精神而言,要營造和合可能世界的氛圍,探索和合可能世界何以可能,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和合可能世界的價值理想。

最後,要培育理想人格。為指明世界向何處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合天下的價值理想,必須有一批具有世界視野、人類意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的理想人格的人才,為其奮鬥。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思想;和實生物、和合五教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思想;日新之謂盛德、與時偕行、唯變所適的思想;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天下為公、無私理政的思想;廉潔禁貪、勤儉戒奢的思想;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思想;協和萬邦、中和位育的思想;等等。為世界向何處去提供有益的借鑒,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合天下價值理想新紀元創造新生面,為造就新世紀、新紀元的理想人格開出新路徑。

和合學是整個人類歷史及其文明事業和合起來的艱辛歷程,所有記述這一歷程的經典文本,都是生命智慧的和合曆程及其文明足跡。和合學雖有自己的詮釋文本,並能不斷從詮釋文本中得到文獻學方面的營養,但記載生命智慧和合曆程的經典文本,都體現了和合起來的「足跡」,只有對經典文本做出和合詮釋,才能將「所以跡」的和合精神體現出來。這樣和合學才能紮根到生命智慧的歷史沃壤中,逐漸成長為學術領域根深葉茂的大樹。參見祁潤興博士《〈和合哲學論〉之後和合學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問題》,2004年5月。和合學作為開放包容、「在途中」的理論思維體系,期盼有志之士共同參與共建。明月清風無限好,綠水青山萬里天。願景和合學理論思維體系能給人類心靈帶來明月清風,給人們精神帶來綠水青山,是為萬幸。

本書收集我近幾年來有關和合可能世界淺陋微薄思議的文字和演講稿,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大家批評指正。現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領導俯允,楊宗元編審大力幫助和精細審核,以及張傑先生、符愛霞老師的句斟字酌,指正良多,他們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甚為感佩,特表謝忱。

張立文

2017年5月15日於中國人民大學

孔子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讓閱讀回歸閱讀本身
畢加索逝世45周年:他超越了身處的時代

TAG: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