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築設計帶動鄉村變革

建築設計帶動鄉村變革

「中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約有3000座,每一座城市都變成了高樓大廈的樣子。中國文化在城市中怎樣呈現?中國人要的未來到底是什麼?在高樓大廈之下,普通人那種日常的、可愛的、小小的生活,價值在哪裡?城市和鄉村的關係該如何看待?建築師又該如何通過設計,幫助人們跨越城鄉之間的價值鴻溝……」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不斷在探尋的問題。

傳統的鄉村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是活著的歷史。如何讓文化力量重返鄉村?首先應該明確,城市化絕不是單向地把農民推到城裡去,真正的城市化應該是雙向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應該在重新認識鄉村的基礎上推進——到鄉村去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找回來,把我們那種對自然的感受找回來,把我們的手工藝找回來,把我們生活里那種中國的味道找回來。未來的鄉村,其實也是一種「隱形城市化」的狀態,有山青水綠的生態環境,有文化傳統的滋養,有現代化的生活。鄉村建設好,城市才更美好,中國才更有希望。

如何用建築設計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鄉村建設、鄉村改造,我們試圖重新探索一條立足於本土的、創新的中國建築學之路。這是我一直想走的一條道路,一條充滿差異性的更親近自然的道路。從2001年開始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是我試圖用鄉村影響城市的實驗。在象山校園的建造中,我們大量使用回收的舊材料。當時我在思考,許許多多城市都在拆除傳統建築,那些廢料,那些曾經如此優美、充滿文化尊嚴感的材料,還可以用來做些什麼?總要有人用來做些什麼。這正是設計師的使命。這種思考,同樣貫穿到「富春山館」的設計中。我們就地取材,從洞橋、萬市兩個鄉鎮拉來杭灰石,從當地40萬畝竹林運來毛竹,從富陽三橋周邊取來夯土樣本,從周邊缸廠收來邊角料;我們尋找自然材料與現代技術共存的機會,所有牆體在混凝土澆築的基礎上,採用傳統的「瓦爿」砌築技術,讓錯落有致的「瓦爿牆」再次出現在當代建築中,這也是對手作精神的致敬。中國傳統建築存在於活著的工匠體系里,存在於手作經驗之中。我將工人們視為「哲匠」,請樂隊進工地為他們開音樂會,鼓勵他們將奇思妙想築進牆體,甚至帶領他們照著天空的晚霞做屋頂。

我們不斷嘗試以建築設計重現文化的力量、鄉村的價值。從2012年開始,我和同是建築師的妻子陸文宇一趟趟奔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洞橋文村。穿過青山綠水層層鋪開的岩石嶺水庫,便是那個藏在富陽洞橋鎮西南角落的偏僻小山村。這個處于山區和平原過渡地帶的小村,卻有40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民居。它們沿溪而建,採用當地常見的杭灰石建造,每塊石磚保留著不同的紋理,看似信手拈來,卻又嚴絲合縫地契合在一起,這讓我們感到震撼。這個村子並沒有被列入保護名錄,老房子只剩下不到一半,其他都是新房子。於是,我們選擇它作為啟動點進行改造,因為在我們眼中,每一個鄉村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希望通過設計改造再次呈現它的價值。

其實,在改造文村之前,為了了解農村,我們團隊已經做了十年調查。我們在浙江省深度調研了約300個村子,具體到把握不同地區農村生活、建築材料的細微差別。文村的改造,是一個「鄉村城市化」的社會實驗。我的理想,是在未來的8至10年,在浙江做出七八個代表不同文化地域的村居設計樣本。浙江是保持了一個文化多樣性的地方,如果我們用統一的黑瓦白牆去做新農村建設,對於原有的鄉村文化無疑是一種摧毀。

我們按照文村原有的肌理和土地,重新設計了24種農居,包括八種形態,每種形態又設計了三種變化。這次建造,也同樣採取了最直接的建造方法——「就地取材」,以夯土牆、抹泥牆、杭灰石牆、斬假石的外立面設計,試圖呈現理想中的美麗宜居鄉村。目前,已經建造完成的36戶農居,有的用青色條石壘起牆體,有的在粉牆黛瓦中嵌入實木結構,還有的牆面直接用了村子裡的黃黏土,與明清老建築相映成趣。這批新造的農居,幾乎每戶都是敞開式的,所有隔斷都用木幕牆來完成,院內都設置了天井。考慮到農民生產生活的習慣,我們在進門處建造了存放農具的儲藏空間,廚房寬敞且可以打造柴灶。每戶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入口,不但是這戶人家的形象,也是尊嚴。門口有一個小空間,方便婦女和鄰居交談,或者做手工、看風景。農居還有一個小院子,這是中國人從公共空間到私密空間的陳述。院子里能看到風景,也方便小孩玩耍,以及大家一起吃飯。

2016年春節後,文村開會,分配我們設計的新房子。具有優先選房權的第一批13戶村民,村裡仍然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在我們設計的房子里挑一棟;二是村子裡還有一塊土地,農民可以去那裡自己建。最後,13戶農民中有12戶選擇了設計的新房子。這是對設計的檢驗和認可。

不和老村脫離,是新村建造最理想的形態。這些新建造的農居疏密有致,就像是在老村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這時候,人可以體會到建築學的力量、設計的力量。我很欣慰,我們的建造不但沒有影響村民的生活,反而讓他們多了一份對這個村子的自信和驕傲。

2017年,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成立10周年之際,提出學院未來10年的整體研究方向全面向鄉村建設轉型,特別是面向浙江省的鄉村建設轉型。從城鄉兼顧,到全面向鄉村轉型,這是一個重大轉折。之所以有這樣的轉折,是因為中國鄉村的發展,或者說鄉土建築的保護,已經到了非保護不可的時候。

鄉村改造是一個綜合方案。文村之後會怎樣發展?社會性的鄉村建設力量的加入,將如何引導鄉村的經濟業態轉型?還有各種對鄉村感興趣的人,會給文村帶來怎樣的變化?諸多問題有待探討。

我們在湖面投下一顆石子,希望通過鄉村改造,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關注鄉村,通過建築和設計,為鄉村帶去變革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德國緣何擁有全球最高垃圾利用率
NASA投資25項太空探索技術概念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