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理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理

《傷寒論》講:是故冬至之後,一陽爻升,一陰爻降也。夏至之後,一陽氣下,一陰氣上也。斯則冬夏二至,陰陽和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陰陽交易,人便病焉。此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

這段文字比較難以理解,在此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本段文字講的是《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道理。其中「陰爻,陽爻」是八卦的基本組成,代表的是陰和陽。這段文字內容是從天地變化之理測知人事養生之理。冬至夏至,是至陰至陽之時,於自然而言,已潛藏陰陽消長變化之機。夏至節氣,陽氣達到頂峰,已蘊含陽消陰長之變,陽氣開始走下坡路;冬至節氣,陰氣達到最盛,也已蘊含了陰消陽長之變,陰氣開始走下坡路。

所以,自然規律中,無論陰陽哪個方面達到頂點,都會向相反的方向(陽或陰)轉化,因為天人相應,所以對於我們身體而言,要順應天時陰陽的變化進行養生,即陽氣減弱時要養陽,陰氣減弱時要養陰。所以春夏當張養陽氣,秋冬當保養陰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陰 的精彩文章:

草叢「珠寶」下的「小蘿蔔頭」,養陰潤肺的上品,被稱為「不死葯」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時節倒春寒,女性需要保養好陽氣

TAG:養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