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一定要在午時三刻問斬?

古代死刑犯為什麼一定要在午時三刻問斬?

大家平常在看小說、電視劇時,想必經常會看到朝庭對死刑犯判決後,一般都要秋後處斬。而且在行刑那日,監斬官會在午時三刻已到時,將處斬的牌子扔下,劊子手才可行刑。那麼,為何要在秋後及午時三刻時才處斬呢?

秦朝以前,對犯人的處斬可隨時進行。但到了漢朝以後,便開始了秋後處斬。

古時,人們認為王有四政,天有四時,也就是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要對應,否則就會違背天意,要受到上天的懲罰。

春夏是萬物復甦、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這是宇宙、天地運行的法則,人們也應遵循這一法則,順應天意。

秋季正是農閑時節。秋斬時,參觀的人相應就多,震懾或殺一儆百的作用傳播面更廣。

至於具體行刑日也是頗有講究的,如祭祀日、齋日、朔日、望日、初一、十五、十八,還有二十四節氣等等好多日子都不能處斬,照這麼算下來,一年中能行刑的日子真的不多。

關於午時三刻的說法:

古代一般用日晷計時,還有用漏刻計時,一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古代是以兩小時為一個時辰,午時就是中午11:00~13:00時,那麼,午時三刻就應該是約中午11:44時。這一時刻,正是太陽高照,一天中陰影最短的時刻,也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刻。

因此選在午時三刻行刑的主要原因是:

古人都比較迷信,相信有鬼的存在,認為被殺的人死後,他的鬼魂可能會來糾纏判官、監斬官、劊子手及相關人員。而午時三刻,太陽高照,陽氣最重,所以在這個時候行刑,能剋制住鬼魂,避免死刑犯化成厲鬼來糾纏殺他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律之享 的精彩文章:

年輕才子投靠袁世凱被拒,最終成為一方大佬,主導軍閥間的形勢
可恨可嘆,一個少將居然淪落為不折不扣的台灣賣國賊,最終被判死刑

TAG:旋律之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