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就算他們要殺了我,我也要弘法」

「就算他們要殺了我,我也要弘法」

宗立法師

生死長夜漫漫,佛法如燈。

傳法者就像傳燈人,將佛法的明燈帶給世人。

然而佛法是出世間法,難免與世間法有所不同,因此弘法也受到世間的重重阻力。

那麼佛陀座下的弟子又是如何面對弘法的阻力的呢?

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佛陀在世的時候,曾經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

這一天,富樓那尊者來見佛陀,他恭敬頂禮之後,坐在一旁,稟告佛陀說:「尊敬的世尊,請您慈悲,為我說法,我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處,然後專精思惟佛法,精進用功,直至自知不受後有為止。」

佛陀見他這麼說,知道自己的這位弟子離開自己的時間到了。

於是佛陀對富樓那尊者說:「你能向如來詢問如是之義,這很好!你仔細聽,好好思惟,我現在就為你宣講。

如果有比丘,眼見可愛、可樂、可思念、悅意、長養自己慾望的色法;見了之後心中歡悅、讚歎、系著,繼而歡喜,歡喜之餘又生執著,執著生起之後又產生了貪愛的念頭,貪愛的念頭起來之後,就會變成修行的障礙。

因為歡喜、樂著、貪愛、障礙等緣故,修行者離涅槃就越來越遠了。

耳鼻舌身意也是同樣的道理。」

佛陀慈悲地看著用心聽講的富樓那尊者,繼續說道:

「富樓那啊,如果比丘眼見可愛、可樂、可思念、悅意、長養自己慾望的色法,見了之後心中不歡悅、不讚歎、不系著。

因為不歡悅、不讚歎、不系著的緣故也就不生歡喜,不生歡喜故而就不會生起深切的愛樂,不愛樂就不生貪愛,不生貪愛就不會對修行產生障礙。

因為不歡喜、不深愛樂、不貪愛、不對修行產生障礙故,就漸漸接近涅槃。

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富樓那尊者聽了佛陀的開示之後,非常歡喜。

佛陀又問他道:「我前面已經大略地將法義告訴了你,你接下來打算到哪裡去呢?」

富樓那尊者說道:「尊敬的世尊,感恩您的慈悲開示。弟子想到西方輸盧那去游化。」

佛陀的眼中充滿了擔心,他對富樓那尊者說道:「親愛的弟子啊,西方輸盧那人兇惡、輕躁、狂暴、好罵。

如果他們對你兇惡、輕躁、狂暴,甚至辱罵於你的時候,你怎麼辦呢?」

富樓那尊者臉上浮現起一絲微笑:「尊敬的世尊,如果西方輸盧那國人在我面前兇惡、粗暴,大聲辱罵我的話,我會這麼想:

『輸盧那國人還是很賢德而有智慧的,雖然他們在我面前很兇惡、粗暴,辱罵我,但是卻沒有動手打我,甚至用石頭扔我。』」

佛陀眼中的擔憂更深了,又問道:「如果他們只是對你多方辱罵,你可以置之不理。

但是,如果他們開始動手打你,甚至用石頭扔你,那你怎麼辦呢?」

富樓那尊者臉上的笑意更深了:「世尊,如果他們用手打我,用石頭扔我,我會想:『輸盧那人還是很善良的,雖然他們動手打我,用石頭扔我,但是還沒有用刀砍我,用鐵杖打我。」

佛陀心中暗暗地嘆息,又問道:「那如果他們用刀砍你,用鐵杖打你呢?你怎麼辦?」

富樓那尊者恭敬地回答說:「世尊,如果他們用刀砍我,用鐵杖打我,我會這麼想:他們還是很善良的,雖然用刀杖傷害我,卻沒有殺我。」

佛陀最後嘆息著問道:「如果,他們要殺了你呢?你怎麼辦?」

富樓那尊者開懷一笑,雲淡風輕地回答道:「世尊,如果他們要殺我,我會這麼想:這些人真的很善良、很有智慧,知道我的色身已經老朽,所以特地讓我得到解脫。」

佛陀知道自己再也見不到這位弟子了,於是囑咐他說:「很好!

我親愛的弟子,富樓那!

你已經得到了忍辱三昧,可以去最難調伏的輸盧那人處游化。

你到那邊之後,應該度化那些尚未度化的眾生,讓沒有得到安樂者得到安樂,令沒有入涅盤者得入涅槃。

再見了,我親愛的弟子。」

富樓那尊者聽受了佛陀最後的囑咐,歡喜頂禮,然後就離開了。

第二天,富樓那尊者就出發前往西方輸盧那人處。

因為他具足了忍辱的功德和佛陀的加持,他在那邊弘法一切順利。

他在夏安居期間,為自己所度化的五百位居士說法,然後建立了五百座僧伽藍,僧伽藍裡面床、褥等供養資具都一一具備。

很快,三個月的夏安居結束了。

年邁的富樓那尊者終於可以安息了。

在夏安居結束的那天,富樓那尊者就在西方輸盧那證入了無餘涅槃。

當地為他送行的居士多不勝數。

按語:

弘法是佛弟子們任重又道遠的責任。

在弘法的長路上,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是逆緣或是打罵,但是在喪身失命也要弘法不已的先賢事迹面前,這些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就算喪身失命,也要把佛法明燈流傳在世間的弘法前輩們的努力,所以我們在世尊示現涅槃後兩千餘年的日子裡還能有幸聽聞佛法。

感恩那些弘宗演教、傳播佛法的大善知識們。

阿彌陀佛,願與大家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魔王波旬在這位阿羅漢面前,戰鬥力只有五
僧人用齋時的觀想和祝願,了解一下?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