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產品之惡,不能隨死亡淡忘

滴滴產品之惡,不能隨死亡淡忘

山頂凍人

為了社交,滴滴他們都幹了什麼?

滴滴司機殺人案持續到現在,輿論討論紛紛擾擾,然而,一個核心點不應被模糊掉,那就是滴滴APP中用戶、司機互評系統,可以說,這一產品經理無意而為的惡(當然,也可能是故意設計的),遠超過急於尋求商業變現帶來的惡。

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一張網傳的截圖。

任何做平台的app,都有做社交的衝動,因為他們最害怕用戶「用完即走」,急切希望要佔據用戶時間、用戶忠誠度,進而找到更多變現機會。這背後的原因,此前文章(從滴滴摩拜、本輪科技泡沫將破),曾經做過分析。

所有用戶需求中,社交是最硬的剛需,包括熟人、陌生人。微博的存在、微信的崛起、陌陌的上市,都刺激了很多科技公司

所以,當支付寶面臨微信支付,第一時間要做社交;今日頭條的抖音起來之後,第一時間說的,是自己找到了一條突破社交的路徑。

那麼,為了社交,他們都幹了什麼?

支付寶曾推出了一個產品:芝麻信用分超過750,就可以看到異性私密照。產品一經推出,立刻就成了熱點,號稱大量陌陌用戶轉到了支付寶……當然,隨之而來的是輿論炮轟,阿里公關反應很快,立刻做出處理,當時螞蟻金服老大彭蕾發公開信,道歉、下架產品。

短視頻社交呢?雖然整治已經發生,然而並沒有看到有效手段,接下來,積壓起來的管理壓力,恐怕還會有不斷爆發。

滴滴也不例外,偷偷做了社交體系,而且並沒有反思。

滴滴怎麼做的呢?

首先,滴滴搞了個用戶、司機評價系統。

這個評價系統,表面上是為了讓司機、乘客雙向選擇時,有更多參考、判斷空間。可能從產品經理內心來說,這不過就是類似淘寶、京東等購物平台的商品評價體系,這些平台中積累的獨家數據,已經是他們獨特競爭力了。

作為一個平台,滴滴這麼想順理成章。然而,這裡面混淆了一個道德問題:人不是物品,對於人的評價,必然會涉及到道德、法律層面的問題。如果停留在私密空間,比如私下聊天、微信單點聊天,或者,你給計程車公司電話投訴某司機、表揚某司機,可能不會發生問題,計程車公司也會給你相應的、或者符合你需要的反饋。

一旦到了「廣場」層面,那就不是這個層面問題了,而是法律責任層面的問題了,比如說,你打車的時候,對計程車司機很不滿,站在大街上、攔著計程車痛斥司機是個2b之類的,或者反過來,司機攔著你,說你胸大、屁股大,沖著這個才拉你的……最終,這個事情只能由警方出面處理。

最高法院已經確認,微信群、朋友圈,都屬於廣場,那麼滴滴這個評價平台和體系呢?

其次,比這種惡更嚴重的,是滴滴產品里的信息隔離機制。

滴滴乘客對滴滴司機的評價,乘客可以看到,滴滴司機看不到;反過來,滴滴司機對乘客的評價,司機群體可以看到,但乘客自己是看不到的。

這有多恐怖?打個比方:你站在櫥窗裡面,你以為是鏡子,結果是櫥窗,外面的人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評頭論足,甚至進行語言猥褻、小動作侵犯、密謀侵害,你都毫無感知,你是透明的,而你還以為你是被保護的。

滴滴順風車司機惡意曝光的乘客私人信息

此前,很多網文炒作,稱滴滴已經成了最大的約炮平台。猿大人不好說,這些是否滴滴公關自己炒作,不過從效果上看,滴滴是很享受這種營銷文章的,畢竟,這能給滴滴帶來更多曝光量,給滴滴平台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然而,這背後的責任呢?似乎沒有人想過。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地 產

科 技

◆◆◆◆◆

轉載帶上這張圖我就不和你計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頂凍人 的精彩文章:

萬科高價租賃房給腐敗、抵稅開了個好頭,接下來怎麼跟進?

TAG:山頂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