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功與運氣:Windows憑啥壓過Mac?

成功與運氣:Windows憑啥壓過Mac?

現在是一個贏者通吃的時代,一開始一點微弱優勢可能造就最後的贏家,而這點微弱的優勢通常是靠運氣。

上期講了,兩個水平差不多的人,拉開他們之間差距的往往是運氣。這期講一下運氣跟競爭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運氣會對競爭格局帶來什麼衝擊。

我們先講一個計算機模擬實驗。

有人做過一個模擬實驗,假定的能力跟努力對成功的影響是98%,而運氣只佔2%,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理想中的成功的模型。設定了模擬條件後用計算機程序模擬,經過充分的競爭,最後勝出的不是努力程度跟能力最強的玩家,而是運氣最好的玩家。

所以,哪怕把運氣因素壓縮到只有2%,只要競爭夠充分,高手之間決出最後勝負的往往還是靠運氣。

競爭最充分的就是體育領域,尤其是田徑賽場上。大家都認為田徑拼的都是人的極限能力,所以運氣能發揮作用的部分應該是比較低的。所以,田徑賽場應該是最符合大家慣常的想法,是能力和努力造就了這些偉大的田徑運動員。

但實際上,如果看一下田徑賽場上的比賽記錄,尤其是平世界記錄、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世界紀錄都是發生在順風的情況下。也就是說,順風這個外在的運氣條件對於能不能打破世界紀錄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音樂領域也很明顯,一首歌能夠流行起來,靠的也是運氣。

社會學家鄧肯·瓦茨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他找了48個獨立的樂隊,每個樂隊選了一首自己的代表作,然後把這些作品放在網上讓網友評分,得出分數後把這48首歌按受歡迎的程度做一個排名。然後,實驗人員建立了八個音樂網站,把48首歌放在這八個音樂網站上,再找一幫人去這個八個網站聽這48首歌,並給每一首歌做一些評價。

最後就發現評價並不穩定,並不是之前排名靠前的那幾首在其他的網站也會排名前列。為什麼同一首歌評價差別會這麼大呢?

社會學家給出一個研究結論,一首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先聽這首歌的那些人的反應,如果這些人特別喜歡,就會產生一個正面的光環效應,他們的評價會影響到其他人對這首歌的基本感覺。

這有點像之前講過的一個例子,一輛裝滿水果的卡車翻了,水果撒了一地,有時周圍的人會熱心的把水果放回去,有時水果也會被周圍的人一搶而空。社會學家的研究發現,決定大家是幫忙還是搶劫的不是周圍人的道德水平,而是一小撮人對群體行為的示範效應。如果一開始有人幫忙吧水果撿起來,那其他人一般也會跟著做好事兒;如果一開始就有人搶了水果就跑,那其他人很大概率會模仿這個行為,這就是群體心理學。

書中還舉了一個例子。有一部非常火的美劇,叫《絕命毒師》。該劇的製作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人問他怎麼做出這麼精良的一部美劇來的。這個製作人也是夠實在,沒有天花亂墜的吹牛,而是做了一個比喻:「你坐在辦公室,看都沒看就拿起一團紙往身後五米的一個小廢紙簍里扔,結果真就扔進去了。」

他大概意思就是,每部美劇的製作過程都差不多,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絕命毒師》會火。所以,在文化領域的流行現象上看,運氣就是必不可少的。

越想從激烈的競爭裡面脫穎而出,越需要好運氣。有了好運氣就能獲得競爭優勢,這些優勢不斷疊加,就會導致贏家通吃。這就是一個馬太效應的原理,越成功的品牌越壟斷,越壟斷越成功,無限循環。

馬太效應並不是互聯網出現了之後才出現的,早在19世紀人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當時的產品想擴大知名度要依賴交通條件,交通越發達,那麼好產品的優勢就越大。

比如一個鋼琴廠,無論它造的鋼琴特別好還是不太行,其實都有生存的空間,就來源於它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佔據了市場,外人一時半會兒打不進來。但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運輸成本降到足夠低,好產品就可以跨區域進入更多的市場,形成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品牌。這都是交通帶來的好處。

後來開始有一些文化類的產品、虛擬的產品,這一類涉及到知識產權一類的產品沒有重量,所以對交通沒有依賴,邊際成本基本就是零。所以,這些產品贏者通吃的效果更明顯。像好萊塢大片,幾部電影就能佔到全球票房的一半甚至更多。

最近的二三十年,人才也越來越像一種商品在全球範圍內流通,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這種好處帶來了一個副產品就是,全球所有高管尤其是CEO的平均收入漲幅非常快。1980年,美國的CEO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2倍。如今,美國的CEO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00多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CEO的收入為什麼越來越高?

原先的人才選拔方式都是走內部提拔,工資由老闆、股東們定,不太可能高的特別離譜。可90年代後,全球化浪潮一浪接一浪,大公司找CEO基本都要在全球範圍內選人。交通條件得到了改進,就把優秀人才的優點放大到全球,這就把跟普通人的差距逐漸拉開了,也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效果。

為什麼會出現贏家通吃的效果?其實還是跟運氣有關,尤其是跟運氣的一個特徵有關——

運氣能夠促進競爭優勢的正反饋。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電子產品是錄像機,基本上是中產家庭的必備。當時錄像機的主流的格式,一種叫做battle max,主要是索尼生產的錄像機採用,還有一種格式是索尼的競爭對手,JVC公司生產的錄像機使用的VHX格式。這兩種錄像機的主要的區別在於錄像的時長,索尼的錄像機最長能錄60分鐘,畫質比較好。JVC的錄像機最長能錄兩個多小時,但清晰度會低一些。

這兩種產品競爭最終誰會勝出?市場的選擇是JVC。因為當時人們買錄像機主要是用來錄電視劇,以便以後能夠回看。這樣錄像的時長肯定是越長越好了。所以,JVC在競爭中佔了上風。

這個競爭優勢帶來什麼正反饋的效果?

首先,因為結尾是錄像機在市場佔有率上有優勢,出租錄像帶的店裡VHX格式的錄像帶就多一些,而索尼的battle max格式的錄像帶就少一些。這樣消費者就有了一種基本感知,索尼錄像機用的錄像帶相對難租到。

另外錄像機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拍攝,用錄像帶記錄下生活的影像資料就可以寄給親戚朋友。這樣錄像帶就扮演了一個維繫關係的作用。既然錄像帶要共享,那錄像機支持的格式必須一致。有了這層限制,JVC錄像機的優勢又一次變大。

經過類似的正反饋疊加,就導致了JVC的優勢越來越大,很快跟索尼拉開了檔次。最終,索尼在錄像機的競爭上就完全處於劣勢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決定成功還是失敗,一開始可能就是一點點運氣的因素,大家並沒用過多的考慮優缺點,但經過後續一層層的疊加正反饋,差距逐漸擴大,最終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這就是正反饋效應。

windows系統跟mac系統也有過類似的故事。

曾經有一段時期,微軟的windows系統跟蘋果的mac系統是勢均力敵的,遠沒像今天這樣,windows系統占絕對優勢。

這兩個系統說起來其實是各有千秋,windows系統的兼容性好,mac系統非常流暢,當年誰想把對方幹掉好像都不是特別容易。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微軟的一個什麼策略做對了,也可能純粹的就是一個偶然的運氣,從某一個時刻起,windows的用戶數量就稍稍地領先了mac一點。但就是因為這一點,很快呢,很多軟體開發公司就優先選擇在windows環境下開發。

這樣一來,大家發現在Windows環境下可用軟體的選擇更多,就導致有更多的用戶選擇windows系統。一來二去的正反饋,用戶越多軟體就越多,軟體越多用戶也就越多,這就是一個無限循環。這就像滾雪球一樣,微軟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起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成功與運氣》指出,贏家通吃的市場一般有兩個特徵。

1. 回報取決於相對實力而不是絕對實力

在90年代,女子網球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球星,施特菲·格拉芙,長期排名女子職業網球的前列。但是,格拉芙的收入真正達到最高是1993年4月之後的12個月之內。因為她有一個重量級的競爭對手,叫莫尼卡·塞萊斯,她在這一年受傷,缺席了一整年。所以,這一年格拉芙在整個女子網壇的相對位置得到了大幅提升,於是收入也就出現了大幅的提升。這就是回報取決於相對實力而不是絕對的實力。

2. 回報往往是集中在極少數幾個頂級玩家手中

不管是運動員還是說歌手,收入最高的人跟行業里一般人差距非常大。其實這跟新技術的出現有直接關係,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互聯網產生之後不斷加劇這種收入上的馬太效應。

比如古典音樂領域,世界三大男高音我們都如雷貫耳,但除了這三大男高音之外的其他古典音樂家,絕大多數人可能就不那麼熟悉了。這就是因為古典音樂的欣賞方式發生了變化。

100多年前,欣賞古典音樂的唯一途徑就是去現場看音樂會。但是,頂級音樂家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所以水平相對第一點的音樂家也還是有市場的生存空間。但是現在我們有了特別高超的錄音技術和錄像技術,大家很容易從網路上找到頂級音樂家的資源或者買到他們唱片。這就導致水平次一點的表演失去了市場。人們只需要知道三大男高音就行了,古典音樂領域前50、前100名的音樂家入不了法眼。

這個特別像今天的創業公司。每個創業公司都知道,一定要在垂直領域做到行業的前三。創業公司的投資人也都清楚,如果不能用錢把這家公司砸進行業前三,那麼這次投資八成就要失敗。這並不代表行業前三就能活得很好,而是擠進行業前三才有爭行業第一的機會。

實際上,跟互聯網沾邊的每一個垂直領域的創業企業,基本上只有行業第一才有活下來的可能性。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有誰會在手機上裝三個打車軟體?所以,在垂直領域做到行業前三就有機會衝擊第一,然後搞合併,最終形成垂直領域的壟斷地位。這就是一個非常慘烈的為了到達贏家通吃的場面必須付出的代價。

退一步說,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全世界其實都在向同一個方向在發展,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大家都認為中產階級特別龐大的美國,中產階層在急劇的萎縮,收入逐漸向最富的人手裡集中。1776年,最富的1%的人掌握了全美9%的財富。到了2012年,最富的1%的人掌握了全美國22.5%的財富。所以,從整個社會的財富狀況來說,也是出現了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面。

我們知道,之所以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往往是從某一個時間節點的好運氣開始的,導致了富人跟窮人開始出現了一些差別。這種差別經過不斷的正反饋,不斷的積累,最終就形成了今天的格局。這就是運氣帶給全世界的競爭格局。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馬商書房 的精彩文章:

OKR:英特爾、谷歌的執行力為啥強?
上癮:你為啥會為「吃雞」付費?

TAG:老馬商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