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論語》: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佟鑫海女士和您一起學《論語》

之八十四

畫心

常靜

00:00/05:03

《論語》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子訟者也。

【譯文】孔子說:罷了吧!我沒有見過能自己看到自己過失而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孔子主張「自訟」,即自我反省,糾正過失。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句話透露出了人心的一個現象;通常人們能夠看清楚別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卻很少看清自己,成了皇帝的新裝而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所以夫子才說「未見能見其過」。

魯迅有句名言:「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寫在〈墳〉後面》)只有像魯迅那樣「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我們才有資格批評別人。

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才有資格批評別人

自省是一面鏡子,能夠照見心靈上的污點,繼而照亮前進的路途。但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怨天尤人,而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不是一個能夠懺悔的人,經常把很多事情放在心裡,不找自己的缺點毛病,天天埋怨別人,我們就會發現他身邊有一群和他一樣的朋友,見面時每個人都在講自己遇到的困難、痛苦,然後埋怨。

講來講去,你影響我,我影響你,大家到最後就是一個「怨團」,一個只會埋怨的團體。這樣的「怨團」只會招來對我們不利的負面東西,長久下去很多消極的情緒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自省是一面照見自我的鏡子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錯誤,有的是過於自負,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會錯;有的是看問題一根筋,不會從其他的角度,或者從客觀立場來看問題。而看到了錯誤卻不願承認自己的錯,其實說到底,就是不想負責任,不想丟臉。

好多人犯了錯後,放在心裡。錯誤就像一個毒瘤,讓我們隨時隨地想起來,都會很不快樂。我們明知道它是不快樂的事,但礙於面子,礙於自我的執著虛榮,也只能窩在心裡。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當中懺悔了,別人也不知道;沒有懺悔,別人也不知道。但是,當錯誤擺在那兒,就變成發了霉的東西,讓我們的聲音發霉,讓我們不快樂。

人們往往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即使明知自己有錯,也因顧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絕承認錯誤,更談不上從內心去反省。甚至犯了錯誤後,不但不去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這是一種十足的偽君子。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偽君子大有人在。

在逃避的路上你總會遇見一個人——你自己

當這種不快樂的心情產生出來,與人相處就會造成很多負面的力量。就像一個腐爛的東西在屋裡發出臭味,讓我們呼吸不順暢,講話也不順暢,讓我們身心疲憊不堪。接下來產生出來的,給外人相處當中的感覺也全都是負面的。於是容易發脾氣,容易暴躁,擔心別人揭露自己的缺點;只要觸到缺點,我們就容易爆發。也許別人都沒有想到這麼多,而是他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

當你的心懺悔過,突然釋放了。本是負面的力量,被你放完,就像房間里本都是濁氣,現在你把窗戶打開了,新鮮空氣進來了,把濁氣換了,身心裡的很多雜念也都換掉了,人的精神和心情都會非常好。這種跟人相處時表現出來的陽光面,又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正面的力量。

不斷地反省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才能讓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出路,才能讓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使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更加科學,使自己學習、工作的方法更加先進。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反省,才會不斷地提高。進步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也體現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可以幫助自己找到自身優勢,更加豐富自己的人生。

轉過失為收穫

自己批評自己,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難。所以孔子發出了「我沒有見過」的慨嘆。其實,要做到自我批評,關鍵是能夠做到「見過而內自訟」。也就是敢於丟面子,敢於解剖自己,敢於承擔責任。

一個人能知自身錯誤並從內心認錯是很不容易的。我想能改所知之錯就更不容易了。但人非聖賢,誰能無錯?這就必然要求人不僅要能知錯認錯,還要能改錯。

一個人要真正的成長,必須得學會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此才能真正將問題消除於萌芽狀態,轉過失為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話人生 的精彩文章:

《論語》:別讓你的性格毀了你的人生!
喝水喝不對 傷腎沒商量

TAG:佟話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