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曼哈頓的兩瞬間

曼哈頓的兩瞬間

2012年4月,我在曼哈頓下城閑逛,路過Chelsea區的一家畫廊,裡面正好有攝影展。我忍不住走進去。那裡展出的是Paul Graham的作品「The Present」,可以翻為「現在」或是「當下」。

這是作品介紹中讓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這些圖像都來自真實的紐約街頭,沒有擺拍,但卻又不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因為每一個瞬間都是成雙出現–––兩張在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之間只間隔了短暫時間。我們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姐妹世界裡,一個帶眼罩的商人,在下一個瞬間,對著鏡頭用力眨了一下眼;另一個在吃香蕉的女人正走向我們,一個小小的焦點轉移,又露出她身後的盲人。

雖然偶爾有意外發生–––一位女士自信地走在街上,但下一秒就倒在地上–––但大多數情況下,你很少看到一般街頭攝影喜歡抓拍的戲劇效果。人們持續地進入和離開這個安靜的舞台,只有微小的時間差和注意力的轉移才能揭示他們之間的聯繫……The Present 給我們的印象與大多數街頭攝影完全不同,後者捕捉的生活都是僵化的。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連續性:前和後,來和去,或者和也許……

那些照片並不是我平常會喜歡的。我喜歡有魔幻色彩和充滿故事的照片,比如Diane Arbus和森山大道的。

Diane Arbus, 中央公園裡拿玩具手榴彈的小孩Child With Toy Hand Grenade, Central Park, NYC, 1962(printed 1972). Courtesy of artnet Auctions.

森山大道,NORTHERN 3,出版年:2011/2,出版社:図書新聞。

下面是Paul Graham的The Present系列中的幾張圖片,都來自於他的網站。

都是非常普通的場景和瞬間。

但是當這些照片被幾乎1:1放大成,放在空曠的畫廊地板上,我獨自站在它們對面,莫名地感到衝擊。

看過展覽後又過了幾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也嘗試了一次用手機拍下看到的一切。拍照的大部分時間裡,我沒有看屏幕,所以也不知道究竟都紀錄進去了什麼。我迅速地按下快門,回到家裡才慢慢把相關的圖片拼起來。

這是我在2012年4月20日記錄下來的紐約街頭的人們。大部分相鄰相框間隔時間為幾秒鐘。

它們讓我反問,每個人究竟是被什麼所定義的–––一件一件被精心紀錄下來的、人生重大的或美妙的時刻。還是那些看上去無足輕重,卻又填滿了生活的小細節?

嘗試過幾次這樣的拍照後,我對高速度地拍無意義的街景失去了興趣。一方面手機內存很快就不夠了–––我時常能在一兩個小時內拍上千張照片,另一方面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埋頭走路。

但更多的,我想,還是無法讓自己投入太多精力進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完]

有時也邀請朋友和爸媽來寫一些隨筆

長按以下二維碼,給kid買一杯咖啡

Cheers!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麥洗衣房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霍金超人

TAG:丹麥洗衣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