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行與外匯局4000萬嚴懲智付支付,千萬級罰單透露監管趨勢

央行與外匯局4000萬嚴懲智付支付,千萬級罰單透露監管趨勢

5月15日下午,央行發布《嚴懲支付機構為非法互聯網平台提供資金清算、支付服務的違法違規行為》公告,細述智付違規行為:

智付的違規內容是:「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匯類互聯網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服務,通過虛構貨物貿易,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同時,智付公司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路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能發現數家商戶私自將支付介面轉交給現貨交易等非法互聯網平台使用,客觀上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了網路支付服務。此外,智付公司還存在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未持續識別特約商戶身份、違規為商戶提供T+0結算服務、違規設置商戶結算賬戶等違法違規行為。」

總計的罰款金額是4000萬餘,因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央行罰款2500萬餘,因逃匯外匯局罰款1500萬餘,在5月15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細說智付違規內容。

智付在當日也做出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跨境支付上栽跟頭的不只是智付一家支付機構,還有支付寶和財付通等巨頭。

2018年2月,財付通因「未按照規定向有關部門報送異常風險報告等資料」和「為非居民辦理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未做備案」被罰款60萬元人民幣。支付寶也因「跨境外匯支付服務經營範圍問題、跨境外匯支付服務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被罰款60萬元人民幣。

要知道,財付通和支付寶上一次被罰是因為沒落實實名制,也是雙雙被罰3萬,央行僅僅是醍醐灌頂。

在大背景之下,中國正在加快金融開放,落實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在近期央行召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會議中就強調,下一步要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這也就意味著加強對跨境支付的監管,加強金融穩定。

另外對於行業發展來說,在國內支付行業趨於薄利,消費金融監管又不斷加強的情況下,跨境支付成為了支付產業的一個熱點。有跨境支付牌照的30家支付機構不斷尋找業務落腳點,沒有牌照的支付服務商也試圖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海外拓展腳步尋找機遇。產業聚焦之下,跨境支付也將成為央行監管的重點。

回顧歷年的千萬級罰單,其實都映射著不同的監管重點。

2016年3張千萬罰單,整治收單不手軟

2016年,普遍被支付行業認為是監管態度改變,監管趨嚴的一年。在這一年,央行對支付機構出示了3張千萬級罰單,並且伴隨著部分支付機構退出部分省份收單市場的懲罰。

三張千萬級罰單分別是易寶支付沒收1千萬所得,罰款4千萬、通聯支付沒收303萬所得,罰款1110萬、銀聯商務沒收613萬,罰款2600餘萬。

從罰單描述來看,通聯和銀聯商務都是因為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而受罰,而易寶則涉及二清跑路事件。總體上,其實三家都是因為收單而被罰。

央行對收單市場的整治,其實從2014年便已經開始,到2016年最為嚴格。在2014年,富友、易寶、隨行付、匯付天下等支付機構被要求退出部分省市的收單市場。2016年年初,中匯、瑞銀信、拉卡拉等支付機構,或是省份清退,或是暫停拓展市場。都是與收單市場有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3月,發改委與央行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費率下調、借貸分離等措施在2016年9月6日開始實施,史稱「96費改」。央行希望藉此,從根本上解決套碼、切機等收單市場亂象。

與此同時,2016年央行也對外表示,「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也就意味著央行不再發支付牌照了,集中監管力度,整治現存支付市場的亂象。

自2016年之後,3張千萬級罰單讓收單市場基本平穩,也正是這一年之後,央行對支付市場的整治進入了「治本」階段。

2017年2張千萬罰單給銀行,整頓支付清算通道

在2017年,沒有一張支付機構罰單超過千萬,支付機構的罰單最高為人行廣州分行對 易票聯處以533萬的罰款,原因是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收單市場仍然存在較多違規行為。

但2017年的監管政策大環境,醞釀了2018年年初的2張千萬罰單,那就是對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的罰單。民生被罰總計1.6億餘元,平安銀行被罰1千3百萬多萬元。

在時間上,罰單應該是屬於2018年,但筆者仍然將其歸屬到2017年。一個理由是雖然罰單時間是在2018年開出,但是央行是在2017年7月至9月對民生、平安進行執法檢查。違規情況已經掌握,罰單公示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央行本次態度嚴厲,對兩張罰單單獨發文公示,公告文為《依法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維護支付清算市場秩序》。

在此之前的2017年6月,媒體曾爆料,民生銀行廈門清算中心緊急關停網關,45家支付公司凍結總金額近2億,「入行十幾年」的支付老人也沒見過這個架勢。雖然後來民生回應情況並沒有如此惡劣,但是支付通道亂象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態勢。央行也藉此關注銀行的亂接通道的問題,為網聯、銀聯對清算市場的正本清源鋪路。

另外一個理由是,2017年才是整頓清算和支付通道亂象的關鍵一年。2017年3月31日,網聯正式成立,開啟了斷直連的征程。此外,217號文《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也在2017年發布,銀行和支付機構對支付通道的開放更加嚴格,支付產業不斷出現支付通道關停,導致業務不得不停止的現象。

在央行對民生與平安的殺雞儆猴之後,目前銀聯成為了最大贏家,各大銀行和支付機構都陸續接入銀聯通道,銀聯資產規模、凈利潤在2017年雙雙激增。而網聯仍然在備戰2018年6月30日的斷直連大限。

最後,千萬罰單雖然金額較高,但筆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其實無論2016年的易寶、銀聯商務、通聯,還是2018年的民生、平安和最近的智付,這些企業仍然是賺了的。最虧的,應該是那些停了省份,沒了牌照的機構。在支付行業,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資質才是這個行業安身立命最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動支付網 的精彩文章:

靜態碼限額500到底怎麼回事?296號文你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TAG:移動支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