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會「示弱」,孩子更出色

媽媽會「示弱」,孩子更出色

◆◆

文 | 涵涵媽

生活里, 很多妞兒都扮演著無所不能的「超級媽媽」,我們焦慮著,大包大攬著,常常累的自己喘不過氣來,一邊埋怨著老公的不作為,一邊繼續著自己的為母則強,可咱這樣真的好嗎?

1

我有個朋友,得知我學了心理學,就來找我解決困擾了她很多年的問題。她上學的時候,就是那種女漢子類型的,跟她老公結婚後,家裡大小事都由她來做主。

後來,他們有了兒子,因為老公在她眼裡是那種唯唯諾諾的男人,用她的話來講就是缺乏男子氣概。所以,她非常不希望兒子像老公一樣,總是給孩子灌輸男人要勇敢,流血不流淚等的思想。可兒子卻沒能如她所願,相反孩子變成了她最不希望成為的樣子。

其實她老公最多屬於性子溫和型的,雖不說像喬峰似的有豪氣有霸氣,但絕不是沒男子氣。

因為跟她老公也是同學,所以偶爾聚會時,也會聊天。他老公說,朋友是凡事都喜歡做主的人,自己做什麼她都不滿意,那倒不如就讓她做主好了,還省落埋怨。

兒子呢,整天看著爸爸生活在媽媽的高壓之下,肯定對爸爸的崇敬之情少之又少。

但是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後,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填補心靈的空虛沮喪。孩子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這種連接往往是通過和父母做同樣的事情來實現的,這使得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的行為做事。

若是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缺乏,將會使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當父母中的其中一方否定、排斥另一方時,孩子的心裡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必然會給孩子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

比如:一個孩子,當他媽媽嫌棄爸爸性格軟弱時,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的,因為他要與媽媽保持這種連接與歸屬。但是,可能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在他的潛意識裡會越來越像爸爸,因為他需要,和自己的父親,建立同樣的連接。

因此,只要父親和母親各司其職,孩子在潛移默化里,自然會形成性別角色認同。而不是靠母親一味地強調的結果,相反你越強調,越關注他不好的一面,他就越會成為你最不想要的樣子。

2

我們小區有個阿姨年輕時是單位的領導,在家裡也是說一不二,女兒的學習,女兒的高考志願,女兒的工作,甚至女兒的對象她都要一一參與。

大女兒如今將近四十了,還是什麼都不會做,連換季時該穿什麼衣服都要媽媽準備好,每天只是上下班,吃完飯連碗都不拿到廚房。

二女兒每次回來機會都會跟她吵架,有一次還怒氣沖沖地跑下樓,對院子里的人說她媽媽是神經病。

這位媽媽經常抱怨自己命苦,大女兒懶的啥都不幹,二女兒更是白眼狼一個。看著別人家的老太太都各地旅遊,自己卻從廚房裡走不出來。

想想看,她這一輩子把孩子該乾的都包攬過來了,那孩子還會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嗎?

3

涵涵3歲之前,我老公幾乎都沒在我們身邊。在養育孩子方面,他肯定沒什麼經驗。

一開始他回到西安時,他一個人領著涵涵出去我都不太放心。我總是在想,過馬路時,他會不會牽著寶寶的手呢?會不會按時給娃喝水呢?

特別是他有兩次因為沒有給娃穿對衣服,結果把涵涵給弄生病了,我對他就更加不放心了。

可是當我實在有事,不得不把娃交給他照看時,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像老母雞似的把涵涵護在我的羽翼之下,她反而越是粘著我,害怕跟媽媽分離。

相反,當我漸漸地放手,把她交給爸爸之後,我發現一直不主動要求爸爸抱抱的她,竟然開始在老公的懷裡撒嬌了。也變得越快越膽大和自信了,而老公也越來越懂得如何照顧小孩子,與小孩子相處了。

想想我每個周末要上課的日子裡,把涵涵交給她爺爺奶奶帶時,每次回來娃有可能頭髮沒梳好,衣服沒搭配對,午覺肯定沒睡,飯更沒怎麼吃,零食卻吃了一肚子。

可涵涵卻沒有因此不快樂不開心,相反她適應了媽媽不在的生活,分離焦慮不再那麼強,甚至有些為偶爾的放縱一把而竊喜。

4

我們要如何在生活中學會「示弱」呢?篇幅有限,咱主要針對孩子來講一講:

1. 巧妙提問多啟發

跟孩子一起走路,或者一起讀繪本時,當孩子問你問題時,我們可以不急著回答,可以啟發孩子自己先思考下。對孩子的思維過程和語言表達都是一個有益的過程。

當然,這裡也要分什麼問題。比如孩子3歲前的問題,主要是以「是什麼」為主,這時寶寶的語言表達力也還不強,我們可以多回答。

3歲後,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了,問題以「為什麼」為主的時候,不妨多耐心等待下,看孩子自己的思考是什麼。

當我們對孩子的問題不知道答案時,也別去隨意回答和敷衍,可以拉著孩子一起查資料,尋找答案,交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索問題的方式。

2. 多鼓勵寶寶自己動手

孩子小的時候,總喜歡說「我來」,你疊被子、掃地的時候,他總要跑去幫忙。這時千萬別罵寶寶「幫倒忙」,而要肯定他的行為。因為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能力還不足。

很多孩子大了不做家務,媽媽滿懷怨氣,殊不知小時候,人家每次想幫忙時,受到的卻是責備。

想想看,當孩子幫助媽媽時,得到肯定和鼓勵的時候,那興奮、自豪的小臉吧,是不是寫滿了「我能行」的成就感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幫忙和自我獨立做事的時刻,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

3. 孩子遇到困難時,請先袖手旁觀

每次帶涵涵去超市,她都喜歡自己去拉購物車,她小的時候把購物車從車道里拿出來確實不容易。

但每次人不多的時候,我都在一旁看著,讓她自己拿,她拉不出來時,一開始會使勁拽,後來覺得不能使蠻力,就把車子扭一扭,慢慢就拉出來了。再後來自己拿紙幣換硬幣,用硬幣開車的流程也學會了。

其實,無論是拉購物車,還是她自己玩玩具、做思維訓練題時,遇到困難,我要麼在一旁看著她自己解決,要麼是假裝「噢,這個問題媽媽也暫時沒搞明白,咱一起來看看哈……」

當孩子每次獨立解決完問題後,臉上的興奮藏都藏不住。很多媽媽都問,怎麼幫孩子建立自信?

想想看,當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這種自豪感越積累越多的時候,是不是就慢慢融匯成一種叫做「自信」的東西了呢?

所謂自信,不正是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的能力嗎?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趁著孩子建立自我評價機制的時候,多多示弱,幫助孩子建立起這種能力呢?

4. 拉著家人一起示弱

家裡的爺爺奶奶因為隔代親的緣故,是最忍不住要事事幫孩子包辦的了。

這時,我們可以自己演示示弱給老人看,讓他們看看孩子自己完成某件事的興奮和自豪感,同時簡單說明這樣做的好處。

然後呢,鼓勵孩子「幫助」老人。比如涵涵現在就覺得自己長大了,而爺爺變老了需要照顧,走路再累也不讓爺爺抱,因為她覺得爺爺是老人家。

上次過馬路,她本來跟爺爺一起走在我跟爸爸前面,不知想起了什麼事,就返後來跟我們說了幾句話,突然想到前面要過馬路了,就趕緊跑到爺爺身邊去說:「爺爺,要過馬路了,你小心點,來,我拉著你,怎樣怎樣。」

爺爺凡事也比較配合涵涵,不打斷她,甚至連涵涵教他英語,都跟著學。

看著他們祖孫相處的情景,你會發現,那個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小人兒,到了爺爺面前,竟然有時像個「大人」了呢。

對於婆婆,對於老公,甚至對於孩子,我們就把他們想像成一個團隊,把自己想像成領導,合理配置崗位,發揮家庭成員里每個人的長處和優點,不斤斤計較,常懷感恩心態,關注到家人好的一面時,你會就會發現他會如你所願越來越好,相反,當你只關注到他差的一面時,他也會如你所願越來越差。

更何況,當你強大到自以為無所不能時,家裡每個成員不僅樂得輕鬆,反而可能會說你逞強。

很多時候那些外表強悍的「女強人」,實則不堪一擊,因為生活因她的強勢而變得一團糟。當生活讓你手忙腳亂時,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對。

不妨試試變得柔弱一點,學會示弱的妻子,能得到陽剛之氣的丈夫,學會示弱的母親,能得到自信強大的孩子。而若是你太強了,老公和孩子自然就弱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青藏高原對東亞季風的影響
讓小安來告訴你,霍金這輩子都幹了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