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國殲滅五國後,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的心態?

秦國殲滅五國後,齊國最後獨自面對秦國時是怎樣的心態?

公元前221年,秦軍滅燕之後,迅速從河北南下,直插齊國中部要害。已成驚恐之鳥的齊王田建不作太多抵抗,主動獻城投降,被秦始皇流放而死,淪為後人的笑柄。後世認為齊國坐觀五國的存亡而不伸出援手,結果把自己也害了。事實上齊國坐觀五國的滅亡是有很深的癥結,並不是單純的遠交近攻。筆者從齊威王、齊宣王、齊閔(湣)王三代君主入手,簡單梳理齊國與列國的關係,探究齊國發展的脈絡。

齊威王稱霸諸侯

齊威王在位時期,治國有方,曾重用田忌、孫臏、鄒忌等人,並積極謀求挑戰魏國的霸業。。一代雄主齊威王採用孫臏的策略,前後兩次在桂陵之戰、馬陵道之戰中重創魏國東線主力,擊殺了魏國名將龐涓。齊國帶了頭之後,秦、楚紛紛進擊魏國,將魏國肢解,就如史書所言「魏國困頓,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魏國沒落以後,秦惠文王、楚魏王與齊威王並稱為戰國中期的三位雄主,齊、秦、楚也並列為三大諸侯強國。

齊宣王守成固業

齊威王雖然取代了魏惠成王稱霸中原,不過他的霸業葬送在了後人手中。齊威王之子齊宣王在位時期,不但沒有太大的作為,而且破壞了與楚國的同盟關係,主動與秦國夾擊楚國,破壞了三國平衡,導致齊國失去了一位盟友。最重要的是,這位齊宣王趁燕國內亂,趁火打劫,出兵進攻常年友好的燕國。齊軍勢如破竹,幾乎將燕國滅掉,但最終又在諸侯的壓力下退兵回國內。齊宣王勞師遠征不但一無所獲,而且開罪於燕國,埋下了後來五國伐齊的隱患。即位的燕昭王勵精圖治,積極尋求向齊國復仇的機會。

齊閔王國破家亡

宣王之子齊閔王在位時期,國力每況愈下。齊國因為領土爭端先後進攻趙、魏、楚等諸侯,被孤立於諸侯之外。當時的宋國控甲10萬,號稱「五千乘之勁宋」,據有相對富裕的淮南一帶,與齊國相鄰。覬覦宋土的齊閔王不顧群臣的反對,執意攻宋。齊國在滅宋戰爭中耗盡了自己的國力,虛實全部被燕國掌握。趁著齊國虛弱的機會,燕昭王開始煽動各國對齊國的不滿情緒,號召五國聯軍攻齊(其實是六國,楚國以救援齊國為名趁火打劫)。濟西之戰後,一敗塗地的齊閔王倉皇逃離臨淄,最終被楚國軍隊所殺。齊國全境都被燕國攻陷,只剩下南部兩座小城還在抵抗。

全文總結:齊國坐觀五國存亡的心態

第一、五國伐齊的恩怨,導致齊國讎視東方五國。經過了「滅宋之戰」和「五國伐齊」兩大變故以後,齊國淪為弱國,齊國人因此怨恨列國。在秦、趙長平之戰中,趙軍曾因為缺乏糧食向齊國求援,齊國卻念在趙國參與五國伐齊,拒不支持。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內陷入空虛。齊國人竟然趁火打劫,猛烈入侵趙國,結果反被趙國的騎兵打得潰不成軍。

第二、地理位置原因。齊國坐觀五國存亡的另一個原因是齊國的地理位置遠離中原腹地。齊國地處東部,並不與秦國接壤,因此樂意於接受秦國的聯盟,這恰恰中了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下懷。秦始皇每滅一國,齊王田建都遣使臣前去祝賀。只是,齊國人大概怎麼也想不到,距離自己十分遙遠的秦國會一步步逼近自己的本土,最後反戈一擊將自己消滅,這隻能說是齊國人的戰略短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狂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魏忠賢到底是忠還是奸?明朝又是滅誰之手?
劉備臨死前囑託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為何最後諸葛亮違背了?兩個原因

TAG:歷史狂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