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家提出中國各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的觀點!

專家提出中國各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的觀點!

中國的許多史書記載了中國各民族都與炎黃二帝有一定的血緣關係,許多專家因此得出中國各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的觀點。但這個觀點近年卻受到少數專家的質疑,因為根據近年的考古結果,許多部族在炎黃時代之前就已經形成。其實,這一小部分專家的觀點很片面。

史書記載得很清楚,中國在炎黃時代之前確實形成了許多氏族。而且這些氏族族都是以母系血緣來確定人們之間的關係。原始社會前期流行男方到女方家「走婚」的習慣,而且這種「走婚」都是在氏族內部進行的。從伏羲、女媧時代至炎黃、堯舜禹時代,由於冰川融化形成連年的滔天洪災,各氏族為共同戰勝洪災,組成部落進而組成中華部落聯盟,並開始出現跨氏族、跨部落的「走婚」或上門當女婿。

因為原始社會前期生產力低下,單個氏族力量有限,所以每個氏族只能集中力量馴化一兩種動植物或其他手藝。也就是說有的氏族擅長養龍,有的氏族擅長養鳥,有的氏族擅長養牛,有的氏族擅長養羊,有的氏族擅長養豬,有的氏族擅長種水稻,有的氏族擅長種小麥,有的氏族擅長製作陶器,有的氏族擅長製作玉器,有的氏族擅長醫藥……

人們發現,跨氏族、跨部落的婚姻更能促進與形成互補的優勢。比如養牛氏族的男子到種水稻的氏族的女方家後,就能使女方所在的氏族不但能吃到米飯還能吃到牛肉,聰明的男子還發明用牛拉犁耕田,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擅長製作青銅器的氏族男子到其他氏族上門後能讓女方所在的氏族生產郊力大大提高……為促進技術的交流,人們還形成了「同姓不婚」的習俗。

當時走婚的男子按能力大小可分三等:普通的「走婚」者上女方家時只能靠步行;能力較大的馴養馬、牛等作代步工具;能力最大的則馴養龍作代步工具,如《海外南經》中記載的祝融,《海外西經》中記載的夏後啟與蓐收,《海外東經》中介紹的句芒等。根據其他史料,炎帝、黃帝等眾帝也都會騎龍,正因為「走婚」者中「乘龍」者是最有本事的英雄,所以才有了「乘龍快婿」的成語。也正因為技術交流多由充當「上門女婿」的男子完成,男子社會地位逐漸提高,社會開始由母系氏族時代向父系氏族時代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墨史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至今未解之謎
帝顓頊是韓流的兒子、昌意的孫子、黃帝的曾孫

TAG:筆墨史書 |